陳燕麗
【摘要】職校學生大多數是屬于初中階段的中下層次的學生,與普通高中生相比,他們的文化課基礎、學習習慣、行為方式、思維品質等有較大差異,使得他們或多或少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良行為習慣。本文通過筆者的實踐探索,對職校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現狀及對策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職校學生? ?不良行為習慣?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2-185-01
職校學生大多數是屬于初中階段的中下層次的學生,與普通高中相比,職校學生的文化課基礎、學習習慣、行為方式、思維品質等有較大差異,其表現在學習需要和能力發(fā)展上的不一致。而職校里就讀不同專業(yè)的學生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譬如,筆者所在的職校市場營銷專業(yè)相對于會計專業(yè)就稍微薄弱些,所錄取的學生中考分數也相對會低些,這些因素都使得學生或多或少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良行為習慣,筆者把它分為三大類: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學生不良生活習慣,學生不良人際交往習慣。
一、現狀分析
(一)學生不良學習習慣主要表現為: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機;2.作業(yè)敷衍了事、書寫潦草;3.自覺性弱,注意力易分散,缺乏積極性;4.喜歡抄作業(yè),考試總想著作弊;5.課堂上喜歡趴臺或睡覺;6.沉迷網絡,厭學情緒嚴重等。
(二)學生不良生活習慣主要表現為:1.勞動意識不強,怕苦怕累,享樂意識逐漸增長;2.自理能力差,對父母的依賴性強,生活秩序混亂;3.時間觀念不強,常遲到,不注重學習與休息的協調性;4.安全意識淡薄,沒有科學的安全防范意識;5.飲食習慣差,不注重合理的飲食規(guī)律和健康的飲食衛(wèi)生;6.存在賭博、抽煙等不良習氣,身體各項健康指數下降;7.不文雅的口頭禪,追逐打鬧,亂丟垃圾等。
(三)學生不良人際交往習慣主要表現為:1.同學間“哥兒們”義氣嚴重;2.缺乏基本的禮貌,滿口臟話;3.暴力傾向嚴重,遇到矛盾動輒打架斗毆、欺負弱小;4.性情孤僻,不喜歡與人溝通,不善于與人交往等。
二、職校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
根據筆者班上學生存在的這三大類不良行為習慣,筆者覺得需要追根溯源,就其成因,不外乎三大方面:家庭的影響,學校的影響,社會的影響。
(一) 家庭的影響:1.父母長輩行為不良、舉止不雅;2.家教方法不當;3.家庭結構缺損,孩子缺少父愛或母愛;4.居住環(huán)境惡劣;5.對子女過分溺愛;6.家庭成員經常鬧矛盾等。
(二) 學校的影響:1.教師教育方式不當、方法陳舊,不關心、尊重學生;2.個別教師處理問題感情用事,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等。
(三) 社會的影響:1.市場經濟對職校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影響,誘發(fā)學生價值取向功利化;2.職校學生受挫能力、自控能力差;3.不良的社會風氣、生活環(huán)境、文化氛圍等。
三、采取有效的矯正及對策
通過了解職校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現狀,分析造成這些現狀的成因,我們需要采取有效的矯正及對策,讓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有所約束,并能或多或少有所改善,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
(一)傳統(tǒng)法——說服教育,這是最受老師歡迎,但又是最花時間的方法之一。主要通過談話,說服(打“老鄉(xiāng)牌”等),寫說明書、檢討書,記過,扣德育分,約見家長等。此方法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改變認識,讓學生明理,從而達到自我矯正的效果。
(二)“體驗教育”策略
1.賞識教育——筆者最愛用的方法之一。此法主要是:(1)放大學生的優(yōu)點,縮小其不足,當眾大力表揚,私下指出其不足。(2) 學著“裝聾作啞”,不揭其瘡疤,但常敲邊鼓,給予警醒。(3)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多展示,多點機會上臺領獎,親身感受心跳一刻。(4)引導個性、創(chuàng)設條件讓其得以發(fā)揮長處。
2.自我教育——筆者最愛用的方法之二。此法讓學生列表對比自身優(yōu)、缺點,學會辯證地看待自己,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行為;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與老師共同制定目標,樹立長、短期目標,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目標;從而使得學生能正面的面對自身問題,并自愿地把“要我改”變成“我要改”。此法也是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常用的方法,筆者主要用于那些有著與意志問題相關的不良行為(小學、初中就已經存在打架、自由散漫、網癮、吸煙、賭博、偷竊等)的學生身上。
(三)行為矯正法(契約法)
1.組成:防止再出現何種不良行為、衡量該行為的方法、契約執(zhí)行時間、違約懲罰、履約獎勵方法等。
2.要旨:自愿、師生共同制定、雙方都能接受、執(zhí)行必須堅持到底。
3.目的:掌握規(guī)范,學會負責,學會認錯,懂得將功補過。
4.適用于:與習慣問題相關的不良行為的學生,eg. 說粗口、常遲到、抽煙、賭博、常不交作業(yè)、常忘記清潔等。
職校學生所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確實是當前職校提高整體教學質量所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困惑,所以作為一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我們在面對這些學生時,要注意方法、策略的使用,不可單一照搬,要交換使用,甚至靈活齊用;有時我們也要學會示弱,善用班級好的輿論來影響、教育學生;在教育學生時,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切記一味的嚴格,而忽略學生的感受),相互間平和、平等的溝通最重要。身為班主任要經常檢查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及時公布,獎優(yōu)罰劣,形成風氣;真正實現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盡量做到公平、公正。無論何種方法,只要我們老師持之以恒,總會有效果的,怕的只是一時興起,無法堅持。
【參考文獻】
[1]朱元英.向不良行為習慣告別[J].班主任之友,2004年03期.
[2]湯婷.鹽城市職高學生學習適應性調查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
[3]曹樹林.“懲罰”教育宜適度應用[N].樂山日報,2006年.
[4]張娟.競技體校學生不良行為歸因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