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的黨建工作作出了新要求。黨的建設關系到黨組織作用的發(fā)揮,關系到全體黨員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與能動性。高校黨建作為引導全體教師和學生奮力拼搏的核心,對于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價值。新時期的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培塑更加離不開對黨的最新思想理念的領會和追求,要對新時期的社會環(huán)境與校園環(huán)境進行深入剖析,以黨建為引領,深入分析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培育策略,探尋師德對學生思想引領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師德;黨建;引路人;新時期;全面發(fā)展
黨的十九大為今后一段時期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描繪了藍圖,提供了根本前提和依據(jù)。新時期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是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領方式,因此,只有以師德為引領,不斷提升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和業(yè)務素養(yǎng),才能夠在教育和引導學生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作用。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是基層黨建的核心,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在高校順利貫徹落實的關鍵。作為教師而言,應當認真研究組織力的時代內涵,準確把握提升組織力的工作重點,努力探索通過提升組織力全面加強新時代高校黨支部組織力建設的實踐路徑。
一、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對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價值
教師是學生成長和進步的引路人。因此,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要贏得學生的認可和尊重,首先就必須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以崇高的師德去感染和影響身邊的每一名學生。因此,良好的溝通和充分的尊重是師德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只有當教師充分地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才能夠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支持,從而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同樣一句話,也許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氣說出來,效果就會截然不同。所以,走進學生心靈并不是一句空話,它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必須實實在在去追求的教育目標和價值。教師要爭取走進學生的心靈,贏得學生的尊敬是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基礎,而這就需要依賴高校強有力的黨建工作予以支撐。
二、當前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建設的現(xiàn)狀
教師是推進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主力軍。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建設關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意義重大,需要全社會和學校去共同關注。因此,一直以來師德建設是學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受到了得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高度重視,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當在教師群體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四股歪風,導致一些學校政令不通,工作停滯不前。
三、以黨建為引領,不斷加強新時期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一)建設學習型黨支部,不斷提升高校教師黨員思想政治水平
政治功能是黨組織第一位的功能,體現(xiàn)我們黨的階級屬性,也是保證黨組織建設正確方向的重要要求。一段時期以來,一些高?;鶎狱h組織政治功能弱化,黨的意識淡薄,甚至淪為軟弱渙散黨組織,削弱了黨組織對黨員的吸引力。新時代,黨支部加強政治建設,應當將黨的政治理論學習和宣傳動員群眾作為首要目標,特別是在平日的三會一課中,要把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使黨的意志、黨的聲音、黨的要求及時到達基層,變成黨員群眾的行動和力量。因此,高校黨支部應當注重政治建設,將構建學習型黨支部放在首位。
(二)通過支部活動引導教師主動關愛學生,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教師是學校管理的具體執(zhí)行者。愛是人類的一種情感需要,教師情感教育既是關心與愛護自己的學生,也是做好班級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礎。對于學生的思想引導要積極發(fā)揚師德的積極正面引領作用,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自然而然都會有不同的想法與不同的個體特征,作為教育者,我們一定要從情感上找到恰當?shù)姆绞?,真心誠意的關心愛護學生,促使師生心靈相通,縮短老師與學生之間心理上的距離。
(三)利用科技手段,豐富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的載體
當今社會,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深入發(fā)展,知識經(jīng)濟增長加速了知識的更新?lián)Q代,把“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師德要求作為教師培訓的基本內容勢在必行。在師德建設過程中應遵循“以人為本,貼近教師生活”的原則,著重培養(yǎng)教師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努力把師德建設與解決教師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具體而言,要突出網(wǎng)絡道德教育,教師的一言一行也會被傳播上網(wǎng),因此,教師要自覺進行自身的師德自省,并且著重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加以運用。在當前新媒體傳播的環(huán)境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切實把握師德建設的重要指導作用,逐步解決現(xiàn)存的普遍學生道德缺失問題,完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提升校園集體價值觀的文化氛圍,做到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基本內容,以新媒體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為載體,以學生喜聞樂見為目標,以黨支部為組織體系的思想教育形式,構建具有競爭力的新媒體時代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模式。
新時期,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了新的挑戰(zhàn),提升高校教師德育能力是一個進階式發(fā)展性的過程,是一個持續(xù)突破“高原期”的過程,沒有“休止符”。作為教育活動中的主體之一,不斷提升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和業(yè)務素養(yǎng),才能夠在教育和引導學生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是師德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和家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教師而言,應當認真研究組織力的時代內涵,準確把握提升組織力的工作重點,努力探索通過提升組織力全面加強新時代高校黨支部組織力建設的實踐路徑。
參考文獻
[1]趙慶典,李海鵬.努力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和長效機制——高校輔導員、教師隊伍建設情況調研報告[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2).
[2]呂品飛,秦曉菁.論文獨立學院學風建設[J].科技信息,2007(13).
[3]孫雷兵.獨立學院制度建設的新發(fā)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8(12).
[4]張學樹.引進人本觀念,提高學生素質[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17).
作者簡介:
朱立珩(1991-08),女,土家族,籍貫:湖北恩施,學歷:研究生,職稱:無,研究方向或從事工作:職業(yè)教育基本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