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巴赫創(chuàng)作,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收錄的作品集——《安娜的筆記本》對于初級鋼琴學生學習復調音樂至關重要。本文從《安娜的筆記本》在教學中的運用出發(fā),分析不同的作品內容、特點和彈奏方法以及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和解決方式,以便于大家對鋼琴基礎課的教學有更深層次的把握。
【關鍵詞】巴赫;初級鋼琴;教學
【中圖分類號】J62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0-0219-02
【本文著錄格式】肖玏.《安娜的筆記本》在民辦高校鋼琴基礎教學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20,05(10):219-220.
一、《安娜的筆記本》簡介和創(chuàng)作背景
(一)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于1685年出生于德國中部的一個氣候宜人的小山城——愛森納赫。巴赫從小就具備了極高的音樂天賦,他從十八歲起就擔任宮廷的樂師和多個教堂的管風琴師,他信仰宗教卻又深受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這使得他的作品充滿了突破和創(chuàng)新,其創(chuàng)作手法以復調為主,構思嚴謹,充滿邏輯性卻又情感豐富細膩。
1721年對巴赫來說是重要的一年,36歲的他在這一年里挑選收集了他在克滕創(chuàng)作的眾多作品里面的六首協(xié)奏曲組成了享譽世界的管弦樂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除此之外,他還迎娶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瑪格達萊娜。這個姑娘陪著巴赫走完了他剩下的27年,對她而言,她嫁給了她父親最崇拜的管風琴大師,卻還需要同他一起撫養(yǎng)巴赫前妻留下來的七個孩子以及之后的歲月里她為巴赫生下的十三個孩子,這無疑是艱難且幸福的歲月。
(二)《安娜的筆記本》
巴赫送給安娜的筆記本,歷史上一共有兩本,里面全部是巴赫創(chuàng)作和收集的樂譜。在清冷的小鎮(zhèn)萊比錫,安娜一面要照顧眾多的孩子,同時還要幫助巴赫教孩子們彈琴唱歌,巴赫為了給妻子解悶、讓她忙碌之余的生活快樂起來,他教她彈管風琴,還為她創(chuàng)作了很多聲樂作品和鍵盤音樂作品。
1722年,巴赫送給安娜第一本筆記本,如今這本筆記已經(jīng)只剩下一小部分樂譜,上面記錄了后來的《法國組曲》和《英國組曲》及著名的《哥登堡變奏曲》的主題片段,還有一些小曲等。1725年,在安娜生日的時候,巴赫又送了她一本筆記本,這本則是收錄了巴赫自己創(chuàng)作的鍵盤音樂作品和巴赫家族其他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而被我們后世彈奏最多的《安娜的筆記本》就是出自這一本,這本書選取了部分巴赫創(chuàng)作的初級鍵盤音樂作品和一小部分巴赫覺得適合孩子們練習的音樂作品。
二、《安娜的筆記本》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安娜的筆記本》一共收錄了20首作品,其中有八首小步舞曲、六首波羅乃茲、三首進行曲、一首回旋曲、一首摩塞塔舞曲和一首僅用于大鍵琴的作品。在鋼琴基礎教學中運用,能夠很好地引導初級鋼琴學生對復調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促進他們的學習能力。
(1)小步舞曲(Minuet)是起源于法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土風舞曲,是一種優(yōu)雅的三拍子舞曲,因其舞蹈的步子較小而得名。由于小步舞曲旋律流暢,速度從容適中,風格典雅優(yōu)美,動作充滿禮儀感,因此也逐漸盛行于歐洲貴族社會,成為了當時的主流。《安娜的筆記本》在巴赫創(chuàng)作的眾多小步舞曲里收錄了八首,其中的第三首和第四首雖然沒有第二首《G大調小步舞曲》著名,但也非常值得在高校鋼琴基礎課的教學中運用。
第三首是一首3/4拍的中板(Moderato),這是全書中唯一一首中速的小步舞曲,旋律婉轉動聽,優(yōu)美中帶有一點點憂傷,讓人聆聽時總是思緒翻飛。整首作品一共分為兩段,第一段1到16小節(jié),第二段17到32小節(jié)。其調式轉換相對頻繁,在短短32小節(jié)里經(jīng)過了四次變化,第一段由g小調開始轉入降B大調結束,第二段則從F大調開始經(jīng)過了降B大調之后在最后的8小節(jié)又回到了g小調結束。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給學生不斷強調其調式調性的變化,不同的調式會帶來不同的音樂色彩,要讓學生在不同的音樂色彩里體會巴赫不一樣的思想和情感。教授學生很好地劃分樂句也是一個重點,因為此作品左手大部分時間都要求連奏,而右手則是有很多的分句,所有的分句都要嚴格地執(zhí)行,正確的呼吸分句能很好表達作品的樂思和情感,左手則只在第14,23,30小節(jié)處有斷奏符號的地方彈成斷奏。要注意這些斷奏都是標注跳音符號的四分音符,時值較四分音符略短,在彈奏的時候只能彈成非連音,不能彈成很有彈性的跳奏。除此之外,第27小節(jié)和第31小節(jié)的指法因為比較特別,需要提醒學生注意,要嚴格按照譜面標注的指法彈奏,錯誤的指法會直接導致音與音之間的不連貫,從而斷開已經(jīng)劃分好的樂句。
第四首雖與第三首同樣是3/4拍的小步舞曲,但其作品風格卻截然不同。這首作品標記的音樂術語是con moto,譯為稍快的、更活潑一些的。整首作品一共分為三段:第一段為1到16小節(jié),第二段為17到32小節(jié),第三段33到40小節(jié)。其調式變化相比較第三首要簡單,第一段為G大調,在進入第二段的時候轉入了G大調的關系小調e小調,在第二段的結束部分轉回到G大調的5級,第三段則再現(xiàn)了第一段又回到了G大調。在教學中也要注意讓學生去著重體會關系大小調之間的音樂色彩的變化,同時在彈奏時樂曲的強弱變化也可以以大小調的轉變?yōu)榛A。在劃分樂句方面,這首作品也有與第三首不一樣的部分,在作品第5到第7小節(jié),左右手是一個同步的連奏和斷奏的彈奏方式,不再是右手連奏左手斷奏,在練習中要特別強調學生左右手的同步性和連貫性;還有一個值得老師們在教學時注意的點是全曲出現(xiàn)了很多在同一小節(jié)內需要連奏之后立馬接斷奏的部分,例如第2、15、18和23等小節(jié),其中像第2、15等小節(jié)都是兩個音的小連線之后再接斷奏,小連線需要用到手腕的上下運動,連線的兩個音要在同一個手腕動作中完成彈奏,其第二個音時值也會比第一個音略短,緊接著還要完成小連線之后的斷奏,即有跳音符號的四分音符。而第18和23小節(jié)則是在同一小節(jié)中間的三連音連接斷奏的彈奏方式,其中三連音時值的準確性也是需要學生格外注意的,有很多學生在彈奏過程中容易把三連音彈成前八后十六或者前十六后八,手指也容易因為站立不夠穩(wěn)而在節(jié)奏上出現(xiàn)錯誤和彈奏不夠清晰的問題。這首作品還大量地運用了三和弦的琶音,這也是需要學生注意的,大量練習三和弦的琶音并在琶音中間加入強弱,可以提高手指的獨立性和控制手指的能力。
(2)波羅乃茲(polonaise)是起源于16世紀波蘭的民間歌舞,中等或偏慢速度,至17、18世紀流入宮廷,也由早期的歌舞形式逐漸演變成獨立的器樂曲形式,突出了波羅乃茲莊重、華麗和有禮節(jié)性的濃重的波蘭民族主義風格。在17世紀的時候開始為作曲家們普遍應用,其中巴赫也把此舞曲用于他眾多作品里,比較著名的有《法國組曲》和管弦樂組曲等。《安娜的筆記本》也收錄了六首,學習彈奏這些作品在高校鋼琴基礎教學中能讓初級鋼琴學生初步了解波羅乃茲,為以后更深層次學習波蘭舞曲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中的第14首是一首主題清晰,節(jié)奏平穩(wěn)整齊,旋律優(yōu)美端莊的波羅乃茲。全曲一共分為三段:第一段為1到8小節(jié),第二段為9到16小節(jié),第三段為17到24小節(jié)。其調式轉換也相對簡單,第一段為g小調,第二段發(fā)生了變化由B大調轉入c小調,第三段再次回到g小調。在教學中老師在教學生處理這首樂曲的強弱時可以根據(jù)調式調性的變化而變化,在小調時可以弱處理,在大調的時候則需要彈奏出波羅乃茲莊重華麗的風格;其次這首作品還在第4、5小節(jié),第8、9小節(jié)和第二段出現(xiàn)了三聲部的寫作技法,需要要求學生對應樂譜標注的正確指法分左右手分聲部進行慢速練習,正確地彈奏三聲部對學生初步了解和聲對位及培養(yǎng)學生對縱向音樂的感知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
(3)進行曲(Marche)起源于16世紀西方的戰(zhàn)爭曲,其風格大多以節(jié)奏規(guī)整、曲調鮮明、情緒激昂為特點。作品第13首,原曲速度Allegro ma non troppo.譯為不太快的快板。整首作品分為兩段:第一段為第1到9小節(jié),第二段為第10到22小節(jié)。其調式變化在樂曲的第二段變化較多,第一段由G大調轉入D大調,第二段則是由D大調經(jīng)過G大調和C大調最后再回到G大調。全曲右手大部分和左手個別小節(jié)都需要采用斷奏的彈奏方式,學生如何在彈奏大多以斷奏形式為彈奏方式的進行曲時保證速度的穩(wěn)定,不會出現(xiàn)速度越來越快的問題是這首作品在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建議初級學生采用節(jié)拍器來穩(wěn)固節(jié)奏,以擴大節(jié)拍并且放慢速度的方式去練習,便于很好地控制彈奏的速度。在樂曲的第7和20小節(jié)出現(xiàn)了兩個裝飾音,老師可以在教授學生正確彈奏顫音的同時列舉裝飾音的類別和演奏方法,讓學生初步了解盛行于巴洛克時期的華麗裝飾音。
(4)摩塞塔舞曲(musette)又被稱為風笛舞曲,這種舞曲通常會有一到兩個始終不變的低音,使其音樂風格顯得活潑恬靜并充滿田園氣息。
《安娜的筆記本》收錄了唯一一首摩塞塔舞曲也就是作品的第15首。此首作品的速度標記為Poco Allegro.譯為稍快的快板,因此,彈奏時要注意對速度的把握,要把摩塞塔舞曲活潑歡樂的風格表達出來。全曲一共分三段:第一段1到8小節(jié),第二段為9到20小節(jié),第三段為21到28小節(jié)。調式結構由第一段D大調轉入第二段的A大調在第三段又回到D大調,是標準的主屬關系的調性變化。學生在彈奏時還應該注意兩點:第一是左手彈奏八度音的準確性,全曲左手運用了大量的八度分解音程跳音,大跨度跳音的準確性和手指的獨立性都是需要慢速不斷的重復練習才能達到的;其次是彈奏時需要細致的分句,每一個小樂句都需要呼吸和連奏相結合,特別是第14到16小節(jié)出現(xiàn)了延音連線和跳音相連接的樂句,合理的呼吸是確保樂句流暢動聽的關鍵。
三、結語
筆者認為《安娜的筆記本》囊括了六種不同風格的樂曲,適用于初級鋼琴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豐富他們的聽覺,改善學生因枯燥乏味而產(chǎn)生的沮喪情緒,提升學習的質量。
作者簡介:肖玏(1991—),女,湖北恩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