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莉, 王海濤, 劉銜宇, 秦 晨, 包德清
1. 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珠寶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4 2. 深圳技術(shù)大學創(chuàng)意設(shè)計學院, 廣東 深圳 518118 3. 上海建橋?qū)W院珠寶學院, 上海 201306
我國盛產(chǎn)綠松石, 主要有竹山縣和鄖縣盛產(chǎn)優(yōu)質(zhì)綠松石, 還有安徽馬鞍山、 陜西白河、 新疆哈密、 青海等地也有綠松石出產(chǎn)。 國外著名的綠松石產(chǎn)地伊朗, 產(chǎn)最優(yōu)質(zhì)的瓷松和鐵線松, 稱為“波斯綠松石”, 另外還有埃及、 美國、 印度、 墨西哥等國也是綠松石的出產(chǎn)地。 據(jù)研究[1-4], 早期由于國民對綠松石的認知度低, 在我國并不出彩, 大量優(yōu)質(zhì)的綠松石被賤賣到其他國家。 隨著綠松石被大家熟知和接受, 其身價逐漸抬高, 一些高檔的綠松石克價已逾萬元。 人們對綠松石的需求日益增長, 各個產(chǎn)地的綠松石都涌現(xiàn)在市場上, 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類外形特殊的綠松石, 表面具不均一的白色——淺藍白色斑塊或斑點, 像雪花一樣, 與“雨點”綠松石較為接近, 顏色多為淡藍白色或濃度不同的藍綠色, 大部分表面都可見大小色斑塊界限模糊, 部分品種表面有類似流紋的結(jié)構(gòu), 外表上與壓制綠松石極為相似, 這種綠松石原料在市場上被通稱為“外蒙料”綠松石, 產(chǎn)地為蒙古國。 目前, 對此產(chǎn)地及類型的綠松石研究尚未見報道。 基于此, 本工作選取“外蒙料”綠松石樣品, 通過測定其寶石學基本參數(shù)、 化學成分、 紅外吸收光譜和激光拉曼光譜, 對不同顏色及質(zhì)地的該類綠松石進行了綜合的對比和分析, 旨在揭示“外蒙料”綠松石的寶石學性質(zhì)、 化學成分、 結(jié)構(gòu)特征及礦物組成等特征, 豐富世界綠松石資源的系統(tǒng)研究。
共選取九塊不同顏色及結(jié)構(gòu)特征的“外蒙料”綠松石成品(圖1)及兩塊原石[圖2(a)和(b)]作為研究對象, 該類綠松石樣品整體外觀均呈淺藍綠至深藍綠色, 樣品顏色較不均勻, 表面均可見顏色深淺不均一的斑塊, 斑塊邊界不清晰, 顏色過渡自然。 樣品整體具弱玻璃-玻璃光澤, 不透明, 部分樣品內(nèi)部可見白色半透明-不透明礦物雜質(zhì)、 黑色不透明礦物雜質(zhì)及黃銅色不透明具金屬光澤礦物雜質(zhì)[圖2(c)]。 個別樣品表面可觀察到明顯的不規(guī)則條帶狀結(jié)構(gòu)[圖2(d)], 此類樣品特征與壓制綠松石的表面特征極為相似。 “外蒙料”綠松石的折射率約為1.60~1.62, 相對密度約為2.43~2.76, 低于我國湖北和安徽的綠松石[2-4]。 在長波紫外光下, 大部分樣品可見較微弱的藍白色熒光, 而短波紫外光下, 熒光是惰性的。
圖1 九塊“外蒙料”綠松石樣品成品圖
圖2 “外蒙料”綠松石原石樣品及部分樣品的顯微放大圖
化學成分分析采用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珠寶學院的能量色散型X射線熒光光譜儀, 該儀器為美國Thermo-Fisher公司生產(chǎn)研制。 儀器型號為ARL QUANT’XEDXR Analyzer, 配置銠鈀X-射線管和Peltier Cooled Detector探測器, 測試條件為: 電壓0~50 kV, 電流1.98 mA, 光斑區(qū)域為3.5 mm×1.5 mm。 基于前期利用激光剝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儀測試方法對一定數(shù)量相對干凈和顏色均勻的綠松石樣品進行定值, 并將其做為標樣, 目前該儀器可對綠松石中Al, P, Cu, Fe, Cr, Zn, V和K等元素含量進行準確測定。
紅外吸收光譜測試分析采用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珠寶學院的VERTEX80型紅外吸收光譜儀, 采用KBr壓片法, 分辨率4 cm-1, 掃描次數(shù)32, 測試的范圍430~6 000 cm-1。 激光拉曼光譜測試采用的實驗儀器為SENTERRA R200L激光拉曼光譜儀, 激光波長選用532 nm, 激光光斑大小是50 nm×1 000 nm, 分辨率3~5 cm-1, 掃描次數(shù)3, 測試范圍34~1 500 cm-1, 測試地點為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珠寶學院。 礦物物相分析選用的是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德國布魯克AXS D8-Focus型X射線粉晶衍射儀: 采用CuKa射線和Ni濾波, 測試電壓40 kV, 測試電流40 mA, 掃描步長0.01° 2θ,λ=1.540 598 ?。
化學成分分析測試所采取的樣品分別為1-1, 2-2, 3-2, 4-1, 6-1和7-1, 測試結(jié)果顯示樣品中普遍含有一定量的P2O5, Al2O3, CuO, FeO和SiO2, 并含有微量的ZnO, K2O和CaO。 綠松石礦物的化學分子式為Cu(Al, Fe)6[PO4]4(OH)8·4(H2O), 理論上, P2O5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34.90%, Al2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37.60%, CuO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9.78%, H2O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7.72%, 成分中Al3+與Fe3+可形成完全類質(zhì)同像替代, Cu可被Zn作不完全類質(zhì)同像替代[5-8]。 “外蒙料”綠松石樣品的主要化學成分均偏離綠松石理論化學成分值,w(Al2O3)在26.75%~30.30%之間,w(P2O5)在32.54%~36.40%之間,w(CuO)在6.99%~10.73%之間,w(FeOT)在1.73%~4.39%之間。 所測“外蒙料”綠松石樣品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鋅, 且ZnO的含量遠低于CuO的含量, 因此測試的“外蒙料”綠松石樣品屬于綠松石——鋅綠松石類質(zhì)同像系列靠近綠松石的端元。 “外蒙料”綠松石樣品中普遍含有一定量的SiO2, 質(zhì)量分數(shù)可達2.38%~8.87%, 這一特點與國內(nèi)其他產(chǎn)地綠松石幾乎不含或含有極微量(一般小于1%)SiO2不同, 可能與該產(chǎn)地綠松石中含有硅質(zhì)雜質(zhì)礦物有關(guān)。
分別選取1-1, 2-1, 3-1和4-3號“外蒙料”綠松石樣品進行X射線粉晶衍射測試對其組成的主要礦物物相進行分析。 1-1號樣品外觀為藍綠色, 瓷度較好, 大部分為藍綠色基底, 所含雜質(zhì)礦物較多, 主要有白色半透明和不透明礦物、 金屬光澤黃銅色雜質(zhì)礦物以及黑色不透明礦物。 除黑色不透明礦物外, 其余礦物均呈鑲嵌狀存在于基底中, 黑色不透明礦物主要以浸染狀或斑點狀分布于基底之間。 測試結(jié)果顯示(圖3), 1-1號樣品在d值為6.17 ?(2θ=14.34°), 3.67 ?(2θ=24.17°), 3.34 ?(2θ=26.65°)以及2.90 ?(2θ=30.75°)處的一組較強的衍射峰, 為綠松石的特征衍射峰, 含量約為54.36%; 在d值為4.25 ?(2θ=20.86°), 3.34 ?(2θ=26.65°)處的衍射峰為石英的特征衍射峰[7], 含量約為20.01%;d值為9.97 ?(2θ=8.85°), 6.71 ?(2θ=13.14°), 3.67 ?(2θ=24.17°)處的衍射峰為伊利石的特征衍射峰[8], 其含量約為23.53%, 故1-1號樣主要礦物有綠松石、 石英和伊利石。
表1 “外蒙料”綠松石樣品的主要化學成分表
2-1號樣品的外觀為淺藍綠色, 顏色深淺不一, 且顏色分布較為特征, 表現(xiàn)為深綠色的條帶狀綠色雜亂分布于淺藍綠色基底, 基底顏色亦不均勻, 放大觀察可見顆粒較細的點狀綠色礦物均勻地分布于其中, 肉眼較難分辨顆粒。 XRD測試顯示(圖4), 該樣品的主要衍射峰為:d值為3.68 ?(2θ=24.16°),d值為3.43 ?(2θ=25.92°),d值為3.27 ?(2θ=27.18°),d值為17 ?(2θ=13.18°)和d值為2.90 ?(2θ=30.73°), 該樣品的X射線衍射峰均為綠松石的特征衍射峰[8], 未見其他雜質(zhì)礦物衍射峰, 確定2-1號樣品為較純的綠松石。
3-1號“外蒙料”綠松石樣品的外觀特征為淺藍白色和白色礦物交織分布, 形成一種“斑雜”狀外觀, 藍色礦物與白色礦物的顆粒大小相當, 約為1~2 mm, 且分布較均勻, 表面光滑。 測試結(jié)果如圖5, 3-1號“外蒙料”綠松石樣品的X射線衍射峰顯示為特征的綠松石X射線衍射峰, 說明其主要組成礦物為綠松石。
圖3 “外蒙料”樣品1-1的X射線粉晶衍射圖
圖4 “外蒙料”樣品2-1的X射線粉晶衍射圖
圖5 “外蒙料”樣品3-1的X射線粉晶衍射圖
圖6 “外蒙料”樣品4-3的X射線粉晶衍射圖
4-3號“外蒙料”綠松石樣品為蒙古綠松石中的常見品種, 表現(xiàn)為藍色的點狀礦物均勻地分布在淺藍綠色基底中, 顆粒直徑約為0.5~1 mm, 測試結(jié)果表明(圖6): 4-3號“外蒙料”綠松石樣品的成分為純凈的綠松石, 說明藍色點狀礦物與基底均為綠松石, 無其他雜質(zhì)礦物。
分別選取外觀和結(jié)構(gòu)較為特殊的2-1和3-2號樣品(深色和淺色部分)進行紅外吸收光譜測試, 2-1標本表面有典型的流紋狀結(jié)構(gòu), 與壓制綠松石極為相似, 3-2號樣品表面普遍具有藍白斑雜現(xiàn)象。 測試結(jié)果[圖7(a,b,c)], 所有樣品均具有綠松石的典型紅外吸收光譜特征, 其紅外光譜為: 3 510 cm-1附近和3 465 cm-1附近為羥基水伸縮振動; 3 292 cm-1附近和3 083 cm-1附近歸因于結(jié)晶水伸縮振動; 結(jié)晶水的彎曲振動主要表現(xiàn)為1 651 cm-1附近處的紅外吸收峰, 1 200~1 000 cm-1附近間的紅外吸收峰歸因于磷酸根基團的不對稱伸縮振動。 羥基彎曲振動引起的紅外吸收峰位于840 cm-1附近, 由磷酸根基團不對稱彎曲振動引起的紅外吸收峰位于649~483 cm-1附近處[3-5]。
圖7 “外蒙料”綠松石樣品的紅外吸收光譜圖
(a): The 2-1 turquoise sample; (b): The dark color part of the 3-2 turquoise sample; (c): The light color part of the 3-2 turquoise sample
“外蒙料”綠松石樣品中常見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雜質(zhì)礦物, 以及具金屬光澤的黃銅色礦物雜質(zhì), 利用激光拉曼光譜儀分別對“外蒙料”綠松石中的雜質(zhì)礦物進行測試分析, 研究其中雜質(zhì)礦物的品種及類型。
分別選取1-1號“外蒙料”綠松石樣品白色不透明位置及白色透明位置進行測試, 測試結(jié)果見圖8, 白色不透明礦物在510, 483和294 cm-1處出現(xiàn)強度較大的拉曼譜峰, 與鈉長石Na(AlSi3O8)的特征拉曼峰位一致[8-9], 說明該樣品中白色不透明雜質(zhì)礦物為鈉長石; 白色半透明部分在468, 358, 209和130 cm-1處有明顯的拉曼譜峰, 屬于石英的的特征拉曼譜峰。 此外, “外蒙料”綠松石中具金屬光澤的黃銅色雜質(zhì)礦物也較常見, 常呈不規(guī)則團塊狀或零星狀分布在綠松石樣品中, 選取樣品中的黃色部分進行激光拉曼光譜測試, 測試結(jié)果(圖9)顯示該礦物的主要拉曼譜峰位于473, 385和348 cm-1處, 該拉曼譜峰特征屬于黃鐵礦的特征拉曼譜峰, 故“外蒙料”綠松石中的黃銅色具金屬光澤雜質(zhì)礦物為黃鐵礦。 該產(chǎn)地綠松石中的雜質(zhì)礦物與湖北綠松石組成礦物組合特征類似, 推斷該產(chǎn)地綠松石屬于風化淋濾型成因, 與湖北綠松石成因相似。
圖8 綠松石樣品1-1中白色雜質(zhì)礦物的激光拉曼光譜圖
圖9 綠松石樣品中黃銅色具金屬光澤雜質(zhì)礦物的激光拉曼光譜
(1)“外蒙料”綠松石樣品整體外觀呈淺藍綠至深藍綠色, 顏色分布不均勻, 表面常見顏色深淺不均一的斑塊或斑點, 內(nèi)部常含有石英、 長石、 伊利石還有黃鐵礦。 “外蒙料”綠松石的折射率約為1.60~1.62, 相對密度約為2.43~2.76, 低于湖北和安徽的綠松石。 在長波紫外光下, 大部分樣品可見較微弱的藍白色熒光, 而短波紫外光熒光是惰性的。
(2)“外蒙料”綠松石樣品的主要化學成分均偏離綠松石理論化學成分值,w(Al2O3)在26.75%~30.30%之間,w(P2O5)在32.54%~36.40%之間,w(CuO)在6.99%~10.73%之間,w(FeO)在1.73%~4.39%之間,w(ZnO)在0.35%~2.93%之間, 屬于綠松石——鋅綠松石類質(zhì)同像系列靠近綠松石的端元。
(3)X射線粉晶衍射及紅外吸收光譜測試結(jié)果表明, “外蒙料”綠松石中不均勻的顏色斑塊的主要組成礦物均為綠松石, 且整體未經(jīng)優(yōu)化處理, 為天然綠松石。 紅外吸收光譜主要顯示為結(jié)晶水、 羥基水及磷酸根基團的振動光譜, 與天然綠松石的紅外吸收光譜特征一致。
(4)通過對“外蒙料”綠松石中不同透明度及顏色的雜質(zhì)礦物的激光拉曼光譜測試分析, 認為其中所含有的白色不透明礦物主要為鈉長石, 白色透明雜質(zhì)礦物為石英, 黃銅色具有金屬光澤的雜質(zhì)礦物為黃鐵礦, 根據(jù)“外蒙料”綠松石的礦物組成組合特征推斷該產(chǎn)地綠松石屬于風化淋濾型成因, 與湖北綠松石成因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