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 云
魯實先,國人知道這個名字的,實在太少了啊???郭沫若卻視他為“國內(nèi)罕見的天才”,不但對其填詞作詩予以贊頌,而且為其展示天才給予了極大的幫助。
魯實先(1913.3.12—1977.12.9)名佑昌,以字行,晚年號小靜廔。湖南寧鄉(xiāng)縣道林鄉(xiāng)傅家灣人。史學(xué)家、歷法家。代表作:《史記會注考證駁議》(簡稱《駁議》),《漢鴻嘉以來氣朔表》(簡稱《氣朔表》)。
郭沫若對這兩部作品填了詞,作了詩,給了極高的評價。
《駁議》,系魯實先的憤慨之作。日本漢學(xué)家瀧川龜太郎積二十年之力,撰成了《史記會注考證》。日本學(xué)界奉為“空前之作”,極力加以吹捧。對此,魯實先既憤慨日本學(xué)人的狂妄,又可憐某些國人的盲目崇拜,于是下決心予以批駁。很短的時間,他跑遍北平各圖書館,查閱了有關(guān)書刊1600余種,于1937年秋撰寫成《史記會注考證駁議》的長文,從“體例未精,??瓷?,采輯未備,無所發(fā)明,立說疵謬,多所剽竊,去取不明”七個方面給予了嚴(yán)厲的批駁。稿成后,敬請楊樹達(dá)先生審議。楊讀后,贊嘆不已,認(rèn)為“聞見甚博,且通歷法,專易才也”。不久,抗戰(zhàn)爆發(fā),作者只得攜稿回鄉(xiāng),途經(jīng)開封、洛陽、南京等地,無不多方訪求公私秘藏典籍,查看出土文物……1940年,遂將長文擴充為一部巨著。書成后,又向前輩學(xué)人廣征意見。同年由湖南長沙湘芬書局印行,很快被搶購一空。
楊樹達(dá)為該書作了序,郭沫若填了詞……顧頡剛、錢基博、陳子展、章士釗、曾運乾、朱守一、曹孟基等學(xué)者也先后為該書作文、題詩、題辭,無不稱贊。楊樹達(dá)在序文①魯實先著:《史記會注考證駁議》,長沙:岳麓書社,1986.07版,第4頁。中說:“有如云中天馬,破空而出,不可逼視,及其廣征博引,枝葉扶疏,又如錢塘江潮,萬頭俱至?!薄俺角叭?,古今獨步”。曹孟真等認(rèn)為其在《史記》研究方面開創(chuàng)了歷史新篇章,不讓日本學(xué)人妄自矜夸,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中央研究院特給他頒發(fā)了獎狀。瀧川龜太郎也不得不來函表示感佩。
郭沫若為該書的題詞是:
國族將興,有多少、奇才異質(zhì)??v風(fēng)雨、飄搖不定,文華怒茁。洹水遺龜河洛文,流沙墜簡《春秋》筆,看緝熙、日日邁孫詒讓章炳穎,前無匹。
瀧川注,夸勞績?!儿f鳥賦》,難分析。賴發(fā)蒙千載,庚辰元歷。衡岳精靈撐突兀,瀟湘風(fēng)韻揚清激。料方壺、定感一聲雷,震遐逖。
奉贊《史記會注考證駁議》調(diào)寄《滿江紅》
民國十九年七月廿四日郭沫若拜題①魯實先:《史記會注考證駁議》,長沙:岳麓書社,1986.07版,第1頁。
這首題詞1940年7月29日初刊于陳銘德在重慶主編的《新民報》。后收入1948年初版的《蜩螗集》,改題為《滿江紅》,加有一個“短序”,曰:
日本瀧川龜太郎博士著《史記會注考證》一書,在彼邦詡為空前著作,然舊說雜陳,裁斷妄肆,時出剽竊,毫無發(fā)明,差可覆醬瓿耳。寧鄉(xiāng)魯君實先近成《駁議》一書,標(biāo)舉七事糾斥之,曰體例未精,曰??瓷?,曰采輯未備,曰無所發(fā)明,曰立說疵謬,曰多所剽竊,曰去取不明。魯君與余,初無面識,遠(yuǎn)道將其書見惠,讀之不禁狂喜。魯君之年,僅廿有六,殆奇才也。②郭沫若:《蜩螗集》,上海:群益出版社,1948年版,第83頁。
后收入《郭沫若全集·文學(xué)篇》第2卷。注釋者說:“本篇在收入《蜩螗集》前未見發(fā)表過”,并加了7條注釋。
1986年岳麓書社重印該書,對郭沫若題詞作了一點說明:
右鼎堂(沫若)先生題詞一闋,詞云:“看緝熙日日邁孫章?!卑搓愩懙轮骶幹貞c七月有二十九日《新民報》載此詞,作“看緝熙日日邁乾嘉?!薄缎旅駡蟆份^此詞遲五日,蓋郭先改定之稿也。所云“洹水遺龜河洛文”,謂此篇之釋殷虛卜辭也。所云“流沙墜簡春秋筆”,謂此篇之考漢簡及《春秋》魯昭公十七年日食也??芍Z并非泛指。而先生之學(xué),殆非孫章文字、音韻、訓(xùn)詁、法相可以范圍也。當(dāng)以作“乾嘉”者為是。茲依《新民報》所載移錄左方。
廖海延識
《題魯實先所著漢鴻嘉以來氣朔表》初刊于方豪1944年在重慶創(chuàng)辦的《真理雜志》雙月刊第一卷第三期352頁。還有一個副題:“魯君之書得高霽云老人所遺獎金刊行故篇中序及之”。
題詩,初收作家出版初1949年11月初版《潮汐集·汐集》,題目改為《氣朔篇》,文字上也多有改動,并加了四條注釋?,F(xiàn)收入《郭沫若全集·文學(xué)編》第2卷。注釋者沿用作者本人所加四條注文外,又增加了兩條。
初刊《真理雜志》與《潮汐集·汐集》所作改動如下:
《郭沫若年譜長編》是這樣敘寫的:
9月1日,作詩《題魯實先所著漢鴻嘉以來氣朔表 魯君之書得高霽云老人所遺獎金刊行故篇中序及之》。發(fā)表于《真理雜志》1944年第1卷第3期。寫道:“五十八歷勤鉆研,氣朔今始陽嘉年。……何期得此金玉編,樞紐辟闔如璣璇?!?/p>
初收作家出版社1959年11月初版《潮汐集·汐集》。題作《氣朔篇》;現(xiàn)收《郭沫若全集·文學(xué)編》第2卷。
詩為贊魯實先《〈史記會注考證〉駁議》一書而作。魯實先,時任復(fù)旦大學(xué)教授。③林甘泉、蔡震主編:《郭沫若年譜長編(1892-1978)》第二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956頁。
《年譜長編》所寫這一條,至少存在這樣三個問題:
一、“忽視了史料的完整性”
題詩共40行,其內(nèi)容可分三層:(1)贊頌魯實先寫作的努力,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占22行);(2)贊頌霽云老人的慷慨相助,使作品得以面世(占18行);(3)贊頌者的希望(2行)。唯獨如此,才能突出贊頌者要表達(dá)的“國脈賴之得永延,文化長城萬里堅”,“尤望繼茲次第傳,庶幾有史以來國步全”。長編將題詩(2)(3)兩層任意省略,既抹煞了霽云老的以資相助的功勞,也扼殺了贊頌者的希望。
二、典型的張冠李戴
年譜編者說:“詩為贊魯實先《〈史記會注考證〉駁議》一書而作?!边@一論斷真叫人哭笑不得,明明是贊《氣朔篇》,編者卻偏要把它扯到《駁議》去。
郭沫若贊頌魯實先的作品共兩篇:一為填的詞《滿江紅·奉贊〈史記會注考證駁議〉》,一為寫的詩《氣朔篇》。詞成于1940年7月24日,初刊1940年7月29日重慶《新民報》,后收入《駁論》,再后收入《蜩螗集》,《郭沫若全集·文學(xué)編》2卷,改題為《滿江紅》;題詩《氣朔表》,初刊1944年重慶《真理雜志》第一卷第三期,未寫明成于何時,后收入《潮汐集·汐集》,《郭沫若全集·文學(xué)編》2卷才補寫上日期:1942年9月1日。
怎么到長編編者手里就將贊《氣朔表》的詩移到贊《駁議》頭上去了?真是令人費解。
三、《郭沫若全集》注釋者在《滿江紅》詞加了一條:“本篇在收入《蜩螗集》前未見過發(fā)表”,不對,曾發(fā)表在1940年7月29日重慶《新民報》。
1942年秋,楊樹達(dá)先生推薦魯實先到復(fù)旦大學(xué)任教,中文系系主任陳子展看了魯?shù)闹?,并與之面談,深感其人學(xué)識淵博,建議學(xué)校聘為教授。但系中無一人支持。后來得知郭沫若有“當(dāng)今國內(nèi)罕有的天才”的評價,校方才決定聘請。其時,魯實先不滿30歲,人稱“娃娃教授”。受聘后還任學(xué)校學(xué)報主編,國立禮樂館禮樂審議委員。
在復(fù)旦工作期間,又撰寫了《殷歷譜糾矯》,把董作賓著的《殷歷譜》駁得體無完膚,大后方的學(xué)界為之震動。奇怪的是董、傅均未作回答?!虼?,得罪了不少人。1946年夏,復(fù)旦遷回上海時魯實先便堅決辭職回鄉(xiāng)辦學(xué),直至1950年學(xué)校因經(jīng)費困難停辦。魯實先從友人家獨自去到香港。離家不久,魯夫人便收到郭沫若寫給魯實先的信,邀他赴北京工作??上В匆姷竭@封信,便去了臺灣,不久,即任教臺灣師范大學(xué),直至1977年12月逝世。
郭沫若對于這位“當(dāng)今國內(nèi)罕見的天才”是多么重視,真不愧為一位好“伯樂”。
2020年1月寫于蓉城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