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散曲《潼關懷古》英譯的五象美比較研究

      2020-07-06 03:20:58董麗慧
      青年生活 2020年15期
      關鍵詞:散曲

      董麗慧

      摘要:元散曲亦稱“樂府”,是繼唐詩、宋詞之后的又一種詩體,對于中國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現(xiàn)當代對于散曲的翻譯研究的數(shù)量和質量遠遠不如唐詩和動宋詞,所以散曲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五象美”是辜正坤教授提出的詩歌鑒賞的理論原則,具有中國詩歌和漢字的特點,本文將以《潼關懷古》的英譯本為例,對王宏印和周方珠先生的英譯進行五個維度的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王宏印的譯本在視象、義象、事象和味象等方面更能體現(xiàn)《潼關懷古》的美學價值,周方珠譯本在音象上更勝一籌。

      關鍵詞:散曲; 《潼關懷古》; 五象美

      1.導語

      元散曲作為一種新詩體,主要分為小令和套數(shù)兩種體制。小令短小精悍,是一個宮調(diào)下的一支小曲,也有同宮調(diào)和同一個題目下數(shù)支小曲組成的“重頭小令”;套數(shù)則是同一個宮調(diào)下多個曲牌連綴而成的散曲。與格律嚴謹?shù)脑娫~相比,散曲的句式長短句相間,靈活多變,加上俗語方言的大量運用,生活氣息濃烈,有俗文學的傾向。就其思想內(nèi)容而言,元曲多描寫人民疾苦、厭世之情、自然美景和愛情?!渡狡卵颉やP懷古》是元曲作家張養(yǎng)浩的經(jīng)典作品,是一首典型的同情人民疾苦的小令。

      “五象美”是辜正坤教授在其著作《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中提出的詩歌鑒賞原則理論,具體包括視象美、音象美、義象美、事象美、味象美,從“事”、“音”、“義”、“事”、“味”五個維度對詩歌美學價值進行系統(tǒng)的、理性的分析研究,從而對詩歌翻譯提出合理的意見。

      2.《山坡羊·潼關懷古》原詩和譯本

      據(jù)《元史·張養(yǎng)浩傳》記載:“天歷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張養(yǎng)浩為陜西行臺中丞。既聞命,即散其家之所有與鄉(xiāng)里貧乏者,登車就道,遇饑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元天歷二年,關中地區(qū)遭遇旱災,朝中任命張養(yǎng)浩為陜西行臺中丞到關中救災,張養(yǎng)浩散盡家財前去關中,路上親眼目睹災民生活疾苦。此小令便是在前去賑災路上,深感人民生活艱難而不由懷古傷今,對人民產(chǎn)生深切的同情。

      【中呂】山坡羊

      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躕。

      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王宏印譯本:

      Pondering on the History from Tongguan Pass

      Peaks stand high,weaves rise high.

      The Tongguan Pass guards the gate of capital,

      Changan, I see you, in low spirit, oh well.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had taken place here,

      Before their places were reduced to dust.

      Rises the empire, the people suffer.

      Falls the empire, and the people suffer,

      周方珠譯本:

      Meditation on the Past at Tongguan

      To the Tune of Sheep on the Hillside

      Peaks seem gathering,

      Waves seem roaring,

      Tongguan fortress is topographically impregnable.

      Gazing at the capital,

      I feel gloomy and miserable.

      Sentimental to pass the war source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Myriad imperial palaces once so grand are razed to debris.

      Rise of an empire, the populace suffer,

      Fall of an empire, the populace suffer.

      3.《山坡羊·潼關懷古》英譯比較

      3.1視象美比較

      “視象美”可具體分為語意視象和語形視象,前者指的是詩的具體內(nèi)容借助審美主體的呈象能力而顯示為想象世界中看得見的具體物象,后者是詩歌的外部形式。語意視象的翻譯需要將意向在外語讀者頭腦中重現(xiàn),從而重新構建詩的完整意境,語形視象則需要考慮到詩的形式盡可能對等。形式對等對于中英翻譯幾乎不可能,此處重點分析語意視象的翻譯。

      原曲短短七行小令中共提到了七個物象“峰巒”、“波濤”、“潼關”、“西都”、“秦漢”、“宮闕”和“土”,兩個譯本都將物向比較完整的呈現(xiàn)出來,不同之處在于這些物象所處的狀態(tài)。王譯本中峰巒的狀態(tài)是“stand”,波濤是“rise”,周譯本中山的狀態(tài)是“gathering”,水的狀態(tài)是“roaring”,從時態(tài)和詞的選擇來看,前者使用一般現(xiàn)在時給人以常態(tài)的靜景,而后者使用正在進行時給人以動態(tài)之感,似乎更加貼合中文中“聚”和“怒”二字體現(xiàn)出來的宏偉氣勢。接著,對于“潼關”的翻譯,王譯本更加注重潼關和西都的位置關系,用“guards”一詞增強讀者頭腦中的空間感,強化了潼關的重要作用;周譯本則直接闡述出潼關地勢險要難以攻克,給讀者留出的余地相對較少。

      中間兩個小句中“西都”的英譯,王宏印和周方珠都增加了西都是首都“capital”的信息,王譯本進一步明切指出其名字“Changan”,長安作為中國十三朝古都,古代都城整體設計、建筑特色仿佛已在眼前,因此比形象“capital”更加具體鮮明,其本身也給人以深厚的歷史感和無窮的想象空間,給此小令增添了無數(shù)分量,但是對于不了解中國歷史的讀者來說,也許是會造成誤解或者理解困難,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周譯本更加簡單易懂。

      就視象角度來說,王宏印讓物象處于相對靜態(tài),而詩人在宏大靜景中處于動態(tài),動靜結合,構成無限的想象空間和歷史厚重感,更適合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讀者;周譯本相對而言更加緊貼原文,使用一系列擬人化的動詞,意向清晰,隨想象空間縮減,但為外文讀者掃除很多障礙。

      3.2音象美比較

      詩歌的一大特點就是和曲而歌,因此音韻節(jié)奏十分講究,“音象美”指的就是中文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給人帶欣賞主體帶來的美感?!吧狡卵颉弊鳛榍朴衅浔旧硪?guī)定的平仄韻律,《潼關懷古》即是嚴格按照此曲牌的格律填詞,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并且一韻到底,讀時輕重相間,節(jié)奏感強。

      比較兩個譯本可知,漢詩英譯基本不可能做到音韻的移植,但是周譯本更加照顧到押韻,最大限度的做到了“aab,bb,cc,dd”的韻腳,這種多個韻腳的押韻方式也正符合英文詩歌的押韻習慣,比如十四行詩的“abab,bcbc,cdcd,ee”式押韻即是如此。就音象角度而言,王譯本更傾向于現(xiàn)代詩歌的自由詩體,對元曲進行了時間和空間上的移植;而周譯本符合英文詩歌的傳統(tǒng),以古體詩譯古體詩,僅僅做了空間上的轉移,更能體現(xiàn)出中國古體詩歌押韻的特點,帶給讀者以音律層次的美感。

      3.3義象美比較

      “所謂義象美指的是詩歌字詞句或者整首詩的意蘊、義理作用于大腦而產(chǎn)生的美感?!保ü颊ぃ?003: 28)散曲的義象翻譯,首先整體主題需要忠實,其次風格明確,再次細節(jié)字眼所體現(xiàn)出的特殊意蘊需要呈現(xiàn)給外文讀者。此小令的主題毫無疑問,從寫景到懷古最后到同情百姓,“山坡羊”的風格多給人感情真摯而純樸之感,雅俗共賞。

      從主題來看,兩個譯本都從懷古主到議論,絲毫沒有偏離。表達懷古時,王譯本比較直接簡短采用口語形式“Changan, I see you, in low spirit, oh well”,接著再下兩行寫失意的原因,仿佛落寞心痛之感難以抑制,噴涌而出;周譯本則采用了“ gloomy”、“miserable”和“Sentimental”三個表示心情的詞來分別客觀描述面對“西都”時和想到“宮闕萬間”的心境,相較而言更加理性安靜,懷古的情感濃度似乎有所降低。最后議論部分,兩位譯者都把興和亡譯成“rise”和“fall”,表明一個帝國的興盛和衰落,區(qū)別在“百姓”的翻譯上,王譯為“people”,周譯為“populace”,兩個詞意基本相同,但在字典中“populace”的解釋是“the common people”,也就是說populace更強調(diào)平民百姓,不包括達官貴族;嚴格來說“people”意義更廣,但是也包含了這層意思,只能說兩位譯者對原曲中“百姓”的理解側重點不同。就上下文和詩人當時的情境考慮,張養(yǎng)浩作為仕途中人,可能此處的“百姓”指的是相對社會底層的人民——“populace”。

      就義象角度而言,兩個譯本都突出了歷史的滄桑和詩人落寞悲痛的心境,王譯本采用的過去時態(tài)和口語表達等方式更加突出了懷古的主題,并且符合“山坡羊”曲牌的抒情特點;而最后的議論在“百姓”的翻譯上周譯本更貼合原曲的上下文語境。

      3.4事象美比較

      “所謂事象美指的是詩歌中的典故、情節(jié)和篇章結構之類在讀者頭腦中產(chǎn)生的美感?!保ü颊ぃ?003:33)合理運用典故可以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增強詩歌的內(nèi)涵和表現(xiàn)力,對于讀者來說也更容易接受,情節(jié)和篇章結構相對比較宏觀,在詩歌中基本可譯。

      典故翻譯需要視情況而定,有些典故容易理解,稍作解釋即可事半功倍,而有些典故則無需作過多解釋或者可直接闡明其深層含義。此小令中“山河表里”四字曾在《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出現(xiàn)過,即“表里山河,必無害也”,是說晉國山水環(huán)繞的地形,此處無需說明這個引用來源也無妨外文讀者理解潼關的險要地勢,因此兩位譯者都沒有對山河表里進行詳細解釋,而是直接指明其地勢險要難以攻克。

      詩歌的篇章結構主要體現(xiàn)在情和景的關系或者議論部分與描寫部分的關系,翻譯時,兩位譯者都按照原曲的結構安排,從寫景進入,然后觸景而生蒼涼之感轉入懷古,最后從懷古當中引發(fā)深刻的哲學議論:朝代更迭,受苦的都是百姓。兩個譯本的區(qū)別在于情節(jié)上王譯本似乎更加跌宕起伏,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訴說自己所見所想,并且運用過去時態(tài)和現(xiàn)在時態(tài)的對比,在中間直接抒情詩部分達到高潮;而周譯本雖然也是以第一人稱,但是全曲采用一般現(xiàn)在時,情節(jié)相對比較平穩(wěn)。

      所以就事象美而言,兩個譯本基本相似,但王譯本情節(jié)上因為有開端、高潮、結局部分而更加完整。

      3.5味象美比較

      詩歌的味象美指的是詩歌的視象、音象、義象、事象等在讀者頭腦中造成的綜合性感受。換而言之,味象美的體現(xiàn)需要前四種象的共同作用,即將外在的畫面、音律和內(nèi)在的結構典故和詩的義理和諧的運作起來,渾然一體,才能譯出詩味。

      總的來說,王譯本是靜態(tài)的三維畫面,簡潔的譯法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想象空間,因此詩的內(nèi)在意境和意味更加濃烈,而音律方面,王譯本似乎沒有多做考慮,義象方面來說,該譯本更突出主題和情緒。周譯本則是動態(tài)的平面畫,但外形更能體現(xiàn)中國古代詩歌特點也更符合外文詩歌的句式以及韻律要求,義象美方面,最后的細節(jié)上周譯本更加謹慎,但重點沒有前一譯本明顯,情節(jié)上似乎也沒有做過多考慮。因此,在視象、義象、事象方面王譯本相對更勝一籌,而音象方面則周譯本更勝一籌,也許正是由于外在形式方面的顧慮而需要其他方面的遷就,所以綜合比較,王譯本似乎更有韻味。

      4.小結

      綜上所述,辜正坤先生提出的五象美理論提供了一套科學完整的理論體系,不僅能從各個方面合理的分析詩歌的美學價值,并且能通過深入研究分析,理性的評判詩歌翻譯的質量。

      王宏印的譯本在視象、義象、事象和味象等方面更能體現(xiàn)《潼關懷古》的美學價值,周方珠譯本在音象上更勝一籌。由此可見,在詩歌翻譯中,過分強調(diào)音律或句式的轉移會或多或少因為形兼顧而折損詩歌意境或情感等方面的美感,從而完整保存詩歌的“味”。

      參考文獻

      [1]辜正坤,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宋濂?,趙塤?,王祎,元史[M]. 北京:中華書局,1976

      [3]王宏印,英譯元曲百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

      [4]周方珠,英譯元曲二百首[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散曲
      散曲諷刺藝術手法
      中華詩詞(2022年11期)2022-07-31 05:31:06
      學習民歌 拓展散曲創(chuàng)作之路
      中華詩詞(2021年8期)2021-12-31 08:40:06
      當代詩詞史稿(十五)一一散曲的沉寂與崛起
      中華詩詞(2021年6期)2021-12-31 08:31:32
      當代散曲創(chuàng)作價值及其建構
      中華詩詞(2020年11期)2020-07-22 06:31:22
      元明戲曲、散曲的區(qū)分與融通
      中華戲曲(2020年2期)2020-02-12 05:18:34
      二十世紀之散曲創(chuàng)作與研究
      中華詩詞(2020年8期)2020-02-06 09:27:16
      傳承和發(fā)展散曲風格與體式
      中華詩詞(2019年2期)2019-08-27 01:59:18
      新時代呼喚新散曲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8
      散曲創(chuàng)作芻議
      中華詩詞(2019年9期)2019-05-21 03:05:14
      讀散曲說散曲——《中華詩詞》散曲欄目《曲苑新枝》瑣議
      中華詩詞(2018年10期)2018-02-16 07:36:18
      高要市| 凌海市| 博爱县| 汝南县| 玛纳斯县| 神木县| 广丰县| 临安市| 香格里拉县| 尚志市| 武隆县| 海丰县| 佳木斯市| 北宁市| 依兰县| 石首市| 习水县| 九龙城区| 资中县| 策勒县| 河北省| 海伦市| 济阳县| 蓬莱市| 宣恩县| 南漳县| 梅州市| 台南市| 澎湖县| 浑源县| 寻甸| 西宁市| 华亭县| 谢通门县| 巩留县| 华蓥市| 集贤县| 固安县| 龙胜| 怀集县| 安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