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洲
漢語很奇妙。一個“小”字,從感情色彩上分,有時是褒義,有時則是貶義。小人,要么指地位低下的人,要么是人格卑鄙的人。而小人兒,則是對孩子的愛稱。小三之“小”,令人鄙視。而貪官稱小三為“小心肝”“小寶貝兒”,這“小”中的柔情蜜意,非置身其中難以知之。日前,湖北鄂州市委書記王立提出了“小干部”概念,也頗值得玩味。
小干部,偏正詞組,“小”修飾、限定“干部”。從字面上理解,小干部,可以是年輕的干部,也可以是級別低的干部。但是,王立所講的小干部,顯然指的不是這兩種。他對小干部的描述是:“說話腆個肚子、背著手、哼啊哈的,群眾看著就煩。”年紀大、級別高的干部“說話腆個肚子、背著手、哼啊哈的”,群眾看著就喜歡了嗎?所以,王立所講小干部,實質上是小人當上了干部。
以下“對小人當干部”的剖析,均沿用王立書記小干部的稱謂。
小干部很心酸。小人不是才俊,不會脫穎而出。小人也不是能吏,不可能憑本事鶴立雞群。小人要當干部,又缺德少才,自然少不了跑、要、送、買,甚至拜干爹、舐癰吮痔。干部是當上了,人格沒了,凄楚!
小干部很威風。小干部只信奉成功學?;敲创蟠鷥r換一頂官帽子,管它是綠色或是其它什么顏色呢,先戴上在人前風光風光!小干部常要校正別人的言行,端正他人的“態(tài)度”。小干部認為自己必須嚴肅,嚴格,嚴厲。否則,就沒人怕自己。沒人怕自己,自己就沒當干部的感覺。
小干部很謙恭。小干部對領導唯命是從。小干部沒有自己的思想,有時甚至沒有自己的語言。領導的想法就是小干部的思想,領導的話會一字不差地從小干部口中說出。小干部不會對領導說半個“不”字。小干部工作生活處世的最高準則就是讓領導滿意。
小干部很傲慢。小干部很看不起群眾。小干部認為“現在的群眾呀,素質太低”“這些刁民,凈給我招麻煩”。小干部認為群眾不配和他一樣擁有憲法所賦于的權利。小干部認為自己欺侮群眾天經地義。群眾若向上級反映問題,小干部會組織人截訪,打擊報復。小干部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把反映問題的群眾稱為“不安定因素”。
小干部很慷慨。小干部不忘給對他有提攜之恩的領導盡孝,當然是慷公家之慨。小干部對自己仕途舍得投資,當然也是慷公家之慨。小干部寄生于體制內,侵吞體制的養(yǎng)分,對體制的健康侵蝕得毫不吝惜。
小干部很吝嗇。小干部常想著克扣或侵占群眾利益。小干部會羅織出一些土政策,把自己的利益抬到天上,把群眾的利益踩到腳下。群眾維護正當權益,小干部就利用土政策強奸民意;群眾想從小干部手中爭回一分一毫的正當利益,都是與虎謀皮。小干部對自己的級別、生活秘書、辦公條件、用車,甚至于死后悼詞中的評價要不要加個括號寫清生前享受哪一級的醫(yī)療,都斤斤計較。
小干部自認為高人一等,最終卻很慘。小干部當久了,會產生幻覺,自認為高群眾一等。小干部落馬后,這種幻覺一時還難以消除。小干部們的懺悔錄中常常這樣寫:我放松了世界觀改造,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眾。小干部,你個狗官!你落水還不忘標榜自己,不惜往群眾身上濺污水。有哪個群眾像你這樣紙醉金迷、荒淫無恥?你真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眾,會落到這般田地嗎?不少小干部的判決書中,會有這么一句“剝奪政治權利”。這樣的小干部,或一段時間,或終身,是罪犯,已不是群眾!
小干部雖是少數,但也不似大熊貓一樣稀奇。您見過小干部嗎?
黎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