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榮
【摘要】高考面前,考生和教師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為了幫助學生盡可能地提高成績,高三老師容易引領(lǐng)學生陷入無盡的題海戰(zhàn)術(shù),尤其在一輪復習本該回歸教材、夯實基礎(chǔ)的階段,教師“以練代講”較為普遍。為了幫助教師走出這一誤區(qū),本文分析了“以練代講”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解決方案,以期對廣大同仁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以練代講? 現(xiàn)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134-02
一、引言
面對高考,大多數(shù)學校都會有三輪復習,其中,一輪復習在進入高三之后便很快展開,而且持續(xù)的時間往往從當年九月到次年二月。眾所周知,一輪復習的主要目標是回歸課本,夯實基礎(chǔ),全面覆蓋基礎(chǔ)知識,爭取讓學生牢牢掌握各考點。筆者長期奮斗在教學一線,與很多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并肩作戰(zhàn),在多年的畢業(yè)班教學中發(fā)現(xiàn)英語一輪復習存在以下問題:備課無規(guī)劃、程序亂,表現(xiàn)為練習資料多且雜,單詞書、語法書、試卷輪番上陣,學生無所適從;授課無新意,題海戰(zhàn)術(shù),就題講題,個別題目學生屢做屢錯,嚴重挫敗其學習積極性;課后作業(yè)與課上所講的知識關(guān)聯(lián)性不強,課上講完一套試卷,課后接著布置另一套試卷為作業(yè),不能做到同一個知識點深挖細挖,學生很難理解透徹。綜上所述,教師在一輪復習中,以“練習”代替“講解”,正所謂是“腳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其結(jié)果就是課本基礎(chǔ)沒抓牢,語法知識不成體系,知識框架搭建不全,嚴重制約后續(xù)二輪復習學生由知識向能力的蛻變。
二、現(xiàn)狀
1.單詞循環(huán)記憶,成了“走馬觀花”。
詞匯的復習歷來是英語復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高三,一本按字母表順序排列的高考詞匯書成了學生的“標配”。“背—默—改—訂”成了日復一日的課堂模式,這種詞匯復習方法脫離了真實的語言情境,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記憶,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遺忘仍然較快。而且首字母相同的單詞放在一起特別容易讓人混淆,如此一來,單詞的復習成了“走馬觀花”,復習處于“費時低效”的狀態(tài)。
2.語法專題訓練,如同“霧里看花”。
語法復習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在復習階段,《高中英語語法大全》成為學生“愛不釋手”的工具書,遇到不懂的問題,隨時可以拿來查閱。正是因為所有的語法規(guī)律都在書中被詳細列舉了出來,所以老師在上課時對語法的歸納可謂“惜字如金”,對重點語法知識的拓展也有所欠缺,“書上都有,自己去理解”似乎成了老師的擋箭牌。大量的時間花在了做語法題上,做題講題,就題講題成了語法的常態(tài)課,教師忽略對語法知識的系統(tǒng)梳理,在知識呈現(xiàn)方面仍然以單個題目為主,使得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知識的掌握依然停留在“碎片化”狀態(tài),沒有形成應有的知識體系,復習如同“霧里看花”,不會靈活運用,更談不上觸類旁通。
3.試卷紛至沓來,感覺“繚亂眼花”。
只關(guān)注基礎(chǔ)知識,缺乏綜合題目的訓練總是讓教師感覺復習乏味,如同炒菜沒有放鹽。于是不同年份不同地區(qū)的模擬題目被老師信手拈來,經(jīng)過老師篩選的一張張試卷如雪花般向?qū)W生飄去。誠然,練習是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并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如果老師把必講的內(nèi)容省掉,把知識的原有體系打破,就題目講考點、談技巧,不能高屋建瓴、以點帶面,對學生而言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會養(yǎng)成懶于動腦和死記硬背的不良學習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解題靈活性越來越差,缺乏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教師缺乏系統(tǒng)講解,如此種類繁多的題目只會讓學生疲于應付,可謂“眼花繚亂”。
三、對策
一輪復習的過程是理解并掌握知識,進而提高能力的過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離不開老師的“講”,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學生的“練”。針對這些現(xiàn)狀,教師應從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知識體系的構(gòu)架需求等出發(fā),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把握時機開展針對性的練習,既要避免教師的“以練代講”,也要避免“填鴨式”滿堂灌。
1.先練后講,課前的練為課中所講的鋪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有必要以變化多樣的詞匯練習和手段來幫助學生在語境、甚至語篇中復習詞匯,并靈活運用這些詞匯,從而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的詞匯積累,做到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鑒于課上時間有限,單詞的復習可以一部分放在課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靈活完成。如在復習M1 U1 School life這一單元時,教師可布置課前作業(yè)如下:Please brainstorm words related to the subject in the form of mind map. 上課時安排學生到黑板上寫出所想出的相關(guān)詞匯,依次安排學生補充,最后可總結(jié)如下:
千篇一律的默寫和訂正只會讓學生失去對詞匯的復習興趣,相反,這種不拘一格的詞匯復習形式讓學生耳目一新,學生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新鮮感,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也會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熱情。
2.講練結(jié)合,課中精講精練,互為補充,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語法復習課最容易成為教師的“一言堂”,教師講得興致勃勃,學生卻聽得云里霧里,這是最不可取的。筆者曾經(jīng)做過一次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集中精力聽課的時間平均在25分鐘左右,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難以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高三學生惜時如命,為了盡可能提高每節(jié)課的投入和產(chǎn)出比,精講精練勢在必行。精講要求教師在授課時抓住主要矛盾,把握重難點和考點,做到講透徹、舉一反三,切記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精練則要求教師選取最能體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題目,通過練,學生達到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在講解代詞one, the one的用法時,教師可以對一道題目稍加改動,做變式訓練。例:The company can choose the right product to produce, _____ expected to be the most popular with the consumers. 變式1 The company can choose the right product to produce, _____ is expected to be the most popular with the consumers. 變式2 The company can choose a right product to produce, _____ is expected to be the most popular with the consumers. 變式3 The company can choose a right product to produce, _____ expected to be the most popular with the consumers. 既然是一輪復習,一題涉及多個考點屢見不鮮。此題稍作改動,既能考查代詞用法,也能考查學生對定語從句的熟練程度。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學生只有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在千變?nèi)f化的題目前掌握主動權(quán)、游刃有余。精講精練,可以幫助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極大地提高聽課效率。
3.講而后練,課后的練為課中所講的拓展,促進學生的內(nèi)化吸收。
由知識向技能的轉(zhuǎn)變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過程。學生不可能對每節(jié)課的內(nèi)容當堂吸收,因而課后的鞏固練習必不可少。教師為學生布置相關(guān)聯(lián)的課后練習,是為學生的獨立學習留出空間和時間,使他們有機會通過聯(lián)想、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金鶯、宋桂月,2003)。學生在練習中思考、質(zhì)疑、討論、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知識的內(nèi)化吸收。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講與練在一輪復習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兩者互為補充、不能互相取代。高三教師做到講練得當才算盡職,學生才能真正受益,復習的質(zhì)量才有保障。
參考文獻:
[1]金鶯,宋桂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