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江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發(fā)展,課題教學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本文從“融慧”理念角度,結合日常教學,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了探索研究,有力改進了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融慧”理念? 小學語文? 信息技術? 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9-0047-01
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基礎性學科,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在“融慧”理念指導下對學生進行思維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增加寫作技巧,為日后的寫作奠定好良好的基礎。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相互影響,這種讀寫有機結合的方式更加利于小學語文教學。
一、“融慧”理念概述
“融慧”理念來源于語文教學的科學原理,該理念倡導借助實際生活中的情境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探究意識,從而實現(xiàn)語文知識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有效延伸。通過知識與實踐應用的緊密結合,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形成智慧并轉化成實踐能力?!叭诨邸敝械摹叭凇敝傅氖菍W生在語文中的習得過程和習得方式;“慧”是指經過語文知識的習得和內化,學生可以形成能夠指導實踐的新知識。在應用的過程中有反過來促進學生的認知深度,繼而潛移默化的激發(fā)其他學科的學習潛能。
二、“融慧”理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方法
(一)靈活運用音視頻課件,創(chuàng)設題目情境——激活孩子們創(chuàng)新的意識。不管何種課程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很必要。特別是我們鄉(xiāng)村地區(qū)的學生,因為地域偏僻和經濟不太發(fā)達等原因,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較薄弱,而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能夠很好的填補農村地區(qū)小學教育在此方面的欠缺。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展示課件,創(chuàng)造豐富生動的問題情景,在關鍵處質疑問難,從而解決疑難,使孩子們多角度思考,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明性思維。比如在寫景作文中,我們會靈活出示各種音視頻課件。首先,要引導學生注意善長于觀察,找出景物特有的特征。聽、觸覺等來感知對象,觀察時,要細膩,要理解抓住景物的特征,也就是挑出觀察景物與其他不同種類景物之間的區(qū)別。應從差異化角度入手,弄好景物,寫活景物。其次,要注意描寫表達,使景物活靈活現(xiàn)。要對景物進行描寫,最重要的就是對景物的順序描寫不能亂。聯(lián)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靈活播放各種視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要將景物的各種因素聯(lián)合當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最后,教師將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作文相結合,且要強調必須真實,達到情感與景物相統(tǒng)一。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很容易達到這樣的效果。
(二)游戲互動,玩學結合——訓練學習者的發(fā)散思維。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靈活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創(chuàng)設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做游戲。學習者的講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恰當?shù)挠螒蚧顒?,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既有利于學生腦力、勞動力、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例如,在寫人物的作文中,我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利用音樂課件展示給出兒歌:你拍一,我拍一,一九一九好朋友……孩子們注意力非常集中,他們幾人一小組,邊拍拍手邊唱兒歌的同時,在直觀模像感知、寬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引導孩子們在寫作文中關于寫到人物的語言時,應達到提示語前或者提示語后,提示語在中以及沒有提示語這四種格式交插運用;人物之間對話做到分清行寫,一個人的語言及附帶內容寫好后,在變到其他人物說話時要另起一行;還讓孩子們意識到篇章中用到說字時,要考慮到和“說”的含義接近的詞有很多,譬如:喊、吼、呵斥等,應根據(jù)本文的表達要求選擇切合的詞語。所說的標準文引鑒,就是將之前看過的文章或寫過的作文,在所做的結構上,或者有關的人物上,或者表達的主題上,諸如此類,只要靈活的變換和更替,使之與考核的題目與內涵相符合。這不但可以節(jié)省寫作時間,更可以提高作文質量,不僅寫作時間不夠時應該運用,而且寫作時間有剩余時同樣可以運用。
(三)通過多樣化信息技術——培養(yǎng)直觀感知能力。小學生天性好奇、好動,他們易于被具體、好玩的事物吸引,對事物的有意注意和持久性較差。因此,教學過程中,我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如動畫效果,圖文結合等形式,直觀展示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系統(tǒng)參與,突破教學重難點,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因此多媒體信息技術就有了很大的應用之地。例如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情感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學生雖然對情感的特征有所了解,只靠老師講解或傳統(tǒng)的教具教學,學生們不易理解。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加以輔助,可以采用抽象的情感活動激活起來,效果直觀清晰。如快樂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快樂,然后按照感受到的情感進行描寫;其次,在描寫的基礎上深化快樂的情感;最后,將情感與實物相結合。這種在原有情感基礎上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展示情感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到了這種情感和彼此聯(lián)系,加深了對情感的特點的掌握,較好地突破了情感的難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
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能夠將復雜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易于理解,能夠讓孩子們在快樂自在的氛圍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了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參考文獻:
[1]蔡玲玲. “融慧”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J]. 課外語文, 2017(24):161.
[2]崔旭偉. 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J].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17(5):10-11.
[3]鄭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及應用探討[J].試題與研究,2019(1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