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低產低效井原因進行剖析,對特高含水期水壓驅動調整技術的應用進行總結,介紹了控液轉流線技術、精細注采調配技術、主流線油水聯(lián)動堵調技術的原理和應用遠景,完善了低成本條件下效益開發(fā)戰(zhàn)略,實現單井增產增效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關鍵詞:低產低效;水壓驅動; 流線調整;低成本開發(fā)
油田已進入特高含水期,油水井間大孔道竄通現象突出,注入水在地層低效循環(huán),起不到驅油效果,造成水驅能量的浪費。特別是低油價下,在面臨產量遞減加大和開發(fā)成本縮減的不利條件,如何有效貫徹低成本開發(fā)戰(zhàn)略,提高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細管理水平,是油田效益開發(fā)的重中之重。
一、水壓驅動調整技術實施背景
采油管理二區(qū)位于孤東油田北部,含油面積12.9平方千米,地質儲量5542萬噸,先后經歷了產能建設、井網調整、穩(wěn)產階段、控水穩(wěn)油減緩遞減階段,目前采出程度30.15%,采油速度0.54%,綜合含水高達95.7%,整體上已進入綜合含水高、可采儲量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儲量采油速度高的“三高”開發(fā)階段。
高含水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地層發(fā)育好,井網完善,平面、層間差異性小,開發(fā)效果好,采出程度高,井組整體水淹嚴重;二是注聚開發(fā)效果好,驅油效率和波及體積均得到很好提高,注聚累增油高,采出程度高;三是油水井大孔道,由于井距、地層發(fā)育、強注強采等造成油水井井間發(fā)生竄通,注入水在地層無效循環(huán),主流線油井高液高含水,注入水有效利用率低;四是斷塊單元邊底水突進,由于滲透率極差、采液不均衡、生產壓差過大等原因造成邊水舌進和底水錐進;五是構造低部位、儲層原始水淹嚴重造成的含水飽和度高,或是由于粘度、滲透性、流度比等造成可流動油飽和度低。
受低油價形勢影響,油藏開發(fā)應突出低成本開發(fā)戰(zhàn)略,立足老區(qū)老井,以產量、注采、工作量結構調整為抓手,以效益開發(fā)為中心,摸索特高含水期的低成本開發(fā)技術,堅持“穩(wěn)液、控水、調結構”,通過精細注采調配、低產低效井控液變流線、主流線堵調結合等常規(guī)水壓驅動調整技術,控制產量遞減,達到“無效變有效、有效變高效、高效再增效”的目的。
二、水壓驅動調整技術研討
(一)控液轉流線
控液轉流線技術是基于大孔道井組剩余油分布不均衡,通過計關、限液調整水壓驅動方向,提高水驅效率。一是油水井大孔道明顯,對主流線油井實施計關或限液,同時保持水井注入流壓,提高非主流注入強度,改變水流方向;二是針對注聚后續(xù)水驅采出程度高單元,實施中間油水井排實施計關,擴大油水井排距離,加大外部水井注入量,迫使注入水進入油、水井排滯留區(qū);三是對斷塊油井,由于邊底水突進后含水較高,實施控水穩(wěn)油措施。在實施控液轉流線時,重新認識油水關系,加強井組注采調整,及時錄取壓力、液量等動態(tài)資料,在維持注采平衡的前提下加大次方向水井注入量,對非主流油井提高采液強度,促進流線和壓力場的轉變。
控液轉流線認識:從控液前后單井產量對比和鄰井井組效果來看,其中六區(qū)5-6控液井因前期強注強采、單井采液強度高、采出程度高,大孔道現象突出,實施效果差,本井及鄰井含水基本不下降,下步對該類井應從堵調方面著手;采出程度相對低的水驅鄰散單井,鄰近油井含水有所下降,但本井開井后含水無下降趨勢,下步對該類井應以層間措施挖潛為主;斷塊油井控液開井后含水略有下降,下步將根據其油水界面、構造高度、剩余油等資料合理優(yōu)化生產壓差。
(二)精細注采調配
注采調配是在綜合分析動靜態(tài)資料的基礎上,找出油井來水方向、出水層位,針對性進行水量和濃度調整,解決開發(fā)中存在的問題。在注采調配管理中,要堅持七項原則,即平面調整與層間調整原則、壓力平衡原則、潛力層挖潛原則、開關井動態(tài)調配原則、注采平衡原則、控制含水上升原則、不穩(wěn)定注水原則,控制含水上升速度,進行井組平面和層間注采調整,挖掘剩余油潛力。油田進入特高含水期后,常規(guī)調配起不到好的驅油效果,需要轉變觀念,實施油水井組合調整,提高開發(fā)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由以前“單水井調配”變?yōu)椤坝退?lián)動調整”。在水井提水時,油水聯(lián)動,對主流線油井控制采液量,使吸水剖面和水流方向細微調整,目的油井充分發(fā)揮提水效果,水驅能量得到加強,同時可根據情況提高次流線油井液量,均衡注采結構。在水井降水時,即對油井實施控液維持注采平衡,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又可對油井提液擴大水驅波及體積,改善水驅效果。
二是由局部調整向整體調整轉變,由單井組調整轉變?yōu)槎嗑M組合調整。由于油水井主流線已形成,在對單個井組調整的同時,必然影響鄰近井組產量,因此調整時必須整體兼顧。在對油井井組調整時,主流線水井得到控制,非主流線水井得到加強,原注采平衡和壓力場均發(fā)生改變,影響多個井組開發(fā)效果,需同時進行調整。
三是提高注采調配的頻率和幅度。目前管理區(qū)已進入特高含水開發(fā)期,部分單元為注聚后續(xù)水驅,地下油水關系錯綜復雜,小幅提水對油井液量、含水影響很小。需轉變觀念,提高水井注采調配的幅度,使水驅壓力場、液流方向發(fā)生突變,即利于找準油水對應關系,又利于調整水驅流線,提高調配效果。另外,對于單向、油水關系對應好的井組,實施脈沖注入,并逐步加大脈沖水量幅度,通過壓力場的忽高忽低,調整水井吸水剖面,改善開發(fā)效果。
(三)主流線油水聯(lián)動堵調
油井高含水主要原因是存在大孔道,表現為油井高液、水井低壓,考慮館上埋藏淺、膠結疏松,油井不適合堵水,治理措施主要是對低壓水井實施調剖堵水,同時調整油井采液結構,提高水驅波及體積,驅替剩余油。調剖是向油層注入調剖劑,調剖劑進入油層后,依靠自身發(fā)生反應,變成的物質可封堵高滲透層,降低滲透率。在調剖施工中應監(jiān)控注入壓力,嚴控調剖劑用量,即有效提高水井油壓,確保地層不被污染,水井正常注入。
在水井調剖的同時,油水聯(lián)動,主流線油井進行優(yōu)化調整,提高調剖效果,由以前的“單水井調剖”變?yōu)椤坝退?lián)動調整”,堵調大孔道,由傳統(tǒng)僅對水井調剖調整,轉為油水井組合調整。一是在水井堵調的同時,主流線油井適當提液,引導堵劑向深部運移,有效封堵大孔道,并對低滲透帶起到保護作用,在恢復注入量的同時恢復油井采液強度;二是在水井調剖開井提水,對主流線油井限液,非主流線油井提液,改變水井的流向;三是在實施中嚴格執(zhí)行每天一跟蹤的效果統(tǒng)計臺賬,監(jiān)控好源頭數據的錄取,及時觀察井組水線變化,采取二次挖潛措施。
主流線堵調結合技術主要適用于剩余油分布不均衡、采出程度差異大的井組,由于油水井井間大孔道,注入水無效循環(huán),起不到驅油作用,表現特征為水井低壓注入,油井高液、高含水但采出程度不高。調堵后注水壓差增加,吸水剖面發(fā)生變化,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三、結論與認識
1、低油價形勢下,特高含水期油井開采已無經濟效益,但剩余油和儲量分布富集而復雜,常規(guī)開采驅油效率低。
2、水壓驅動調整技術特別適用于低油價形勢,不僅控制無效液量、降低污水處理和注入的壓力,而且對流場和流線的調整有助推作用,有利于提高水驅采收率。
參考文獻:
[1]竇之林,曾流芳,賈俊山.孤東油田開發(fā)研究,2003.9
[2]陳月明,水驅油田高含水期穩(wěn)產措施宏觀決策方法,2006.8
作者簡介:
劉小華(1987-),男,安徽安慶人,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孤東采油廠管理四區(qū),中級,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油田開發(fā)與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