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平
怎樣豐富線上教學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帶動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有效促進課堂互動,提升線上教學效率?筆者以《軸對稱(二)》線上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線上學習的效率,關鍵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課始,教師展示學生課前創(chuàng)作的軸對稱作品,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師: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老師要求你們動腦筋剪出一幅軸對稱作品。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同學們的作品吧(課件展示下面5幅圖)。
師:看了這些作品,你們覺得剪得怎么樣?
生1:這些軸對稱圖形剪得很漂亮。
生2:這里有些圖形是軸對稱的,有的不是軸對稱的。
師:是嗎?哪幅不是軸對稱圖形呢?
生3:我覺得前四幅是軸對稱的,最后一幅圖中的眼鏡兩邊好像不是完全一樣的,不是軸對稱圖形。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第5幅圖。的確,兩個鏡框不是一樣大的,對折后不能完全重合。大家想一想,生活中的眼鏡兩邊是不是完全一樣的?這位同學發(fā)現(xiàn)眼鏡是軸對稱的,只是他沒有剪對稱,這是什么原因呢?
生4:他剪的方法不正確,要先把紙對折,再把眼鏡的一半畫下來,然后剪下來就行了。
師:哦,原來剪軸對稱圖形是有方法的。下面來開展一個小競賽,看誰能這樣快速剪出一個軸對稱作品,然后拍照傳到群里。
教師將學生傳到群里的圖片進行分享展示,有的學生剪出了雪花,有的學生剪了個桃心,有的學生剪出了皇冠,還有的學生剪出了箭頭……在欣賞、交流、互動中,學生感受到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因為課前的剪一剪活動教師并沒有指導方法,學生難免會有錯誤,教師有意識地將錯誤作品放置其中,讓學生在對比中觀察發(fā)現(xiàn)思考為什么剪出來的眼鏡是不對稱的。雖然展示的是一個錯誤作品,但教師巧妙運用評價語言,肯定學生善于觀察生活,適時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讓學生經歷動手做的過程
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必須經歷動手做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是實踐的過程,更是嘗試、思考、想象、推理、驗證的過程。
師:如下圖,這是淘氣要剪的作品,你們知道剪出后的圖形是什么嗎?
生1:罐子。
生2:花瓶,因為它下面粗一些,上面細一些,表面有花紋,像是花瓶的一半。
師:回答得真好!正確答案就是花瓶??蓯鄣男C靈狗也跟著我們一起學習了剪軸對稱圖形,它想剪一根大大的骨頭。如果照機靈狗的剪法,展開后的圖會是圖中的哪一個呢?
生3:可能是第2幅圖吧。因為機靈狗剪的骨頭是斜著的。
師:可是2、3、4號圖上的骨頭都是斜著的呢?
生4:我也覺得是第2幅圖,因為第2幅圖上的骨頭和機靈狗剪的骨頭傾斜的方向是一樣的。
生5:我認為是第3幅圖,因為只有第3幅圖對折后兩根骨頭才能完全重合。
師:是這樣嗎?讓我們快快動手剪一剪吧!(學生動手剪圖形進行驗證,剪完后拍照上傳到群中)
師:同學們,看到你們剪的圖形,老師已經明白了原來是第3幅圖。你們仔細看一看,展開后的兩根骨頭有什么特點?
生6:兩根骨頭的形狀、大小一樣。
生7:兩根骨頭斜的方向不一樣,是相反的。
生8:兩根骨頭都是左邊隔對稱軸遠一些,右邊隔對稱軸近一些,相對的地方到對稱軸的距離是一樣的。
師:同學們,你們明白了嗎,軸對稱圖形的左右兩邊不僅形狀大小一樣,相對的地方到軸對稱圖形的距離也是一樣的。
判斷機靈狗剪的骨頭的樣子,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出示問題后,筆者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猜測,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思考、想象、推理之后經歷驗證的過程,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促進思維發(fā)展。
三、將數(shù)學學習與游戲活動有機融合
將數(shù)學學習與有趣的游戲活動有機融合,寓教于樂,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師出示以下兩個游戲。
1.做臉譜
如下圖,請學生試著做一做他們的表情,猜一猜表示憤怒和難過的臉譜各是哪一個。
2.下棋
如下左圖,教師通過課件擲黑子,學生擲白子,中間的這條線是對稱軸,如果黑子在這兒,請問白子在哪兒?如下右圖,如果把豎著的對稱軸變成橫著的,你還能找到白子的位置嗎?
做做臉譜的表情,指指白子的位置,既緩解了學生長時間對著電腦屏幕學習的疲勞感,又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取了知識、發(fā)展了思維、提升了能力。
(作者單位:枝江市仙女鎮(zhèn)仙女小學)
責任編輯?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