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琴 巫培源 劉楊
摘要: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的產量和質量直接影響人們的日常飲食。相關研究顯示,我國水稻產量逐漸上升,對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水稻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受到氣象災害的影響,主要的氣象災害有低溫凍害、大風、暴雨、洪澇等。為了降低氣象災害對水稻種植的影響,必須采取針對性的防御措施。本文分析了對水稻生產和種植產生影響的主要氣象災害,同時論述了預防農業(yè)氣象災害的措施。
關鍵詞:
農業(yè)氣象災害;水稻種植;影響;防御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39
前言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廣泛。隨著國家對農業(yè)發(fā)展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同時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我國水稻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水稻對外界氣候環(huán)境的要求不高,在許多地區(qū)都可以種植,但由于地區(qū)氣候條件不同,水稻種植中可能受到不同氣象災害的影響。尤其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許多災害性天氣,如干旱、洪澇、低溫凍害等不斷出現,直接影響水稻的品質和產量。為此,不同地區(qū)應該結合水稻種植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防御措施,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
1水稻種植的氣象條件
水稻比較喜歡溫暖和潮濕的環(huán)境,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除了受到農藝措施和品種的影響,還受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日平均溫度大于10℃適合水稻的播種。3—5月的日平均溫度在12~14℃,此時開始育苗;日平均溫度在20~25℃時秧苗能夠健康成長;6月上旬日平均溫度大于20℃可以進行水稻移栽;7—9月水稻進入生長繁殖期,分蘗期需要溫度為24~28℃,灌漿成熟期溫度為15~35℃,乳熟期溫度為20~28℃,如果溫度突然下降,將影響水稻的健康成長。此外,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要求比較高,在水稻生長期間需要80%的水量。為此,必須為水稻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養(yǎng)分。
2氣象災害對水稻種植的影響
21低溫凍害
水稻在種植過程中經常受到低溫凍害的影響,有些水稻種植地區(qū)處于高緯度區(qū)域,無霜期較短,平均溫度低,出現低溫凍害的可能性較大,直接影響該地區(qū)水稻的健康成長。相關研究顯示,低溫凍害對水稻種植影響程度可以分為3種類型,即障礙型低溫凍害,延遲型低溫凍害,混合型低溫凍害。障礙型低溫凍害,動態(tài)出現的概率比較少,一旦出現,對水稻種植將會造成嚴重危害,其主要出現在水稻生殖生長階段,此時期水稻對凍害的抵御能力較差,在短時間內生理機制就會受到損壞,導致水稻不能正常授粉,直接影響水稻發(fā)育。延遲型低溫凍害,主要出現在水稻生育階段,此時期水稻對營養(yǎng)需求量比較高,長時間受到低溫凍害影響會造成水稻出苗延遲,成熟期晚,癟粒增加,造成水稻產量降低?;旌闲偷蜏貎龊?,比較普遍,在水稻生長初期易出現,影響水稻的健康生長。如果在抽穗期和孕穗期出現低溫凍害,造成水稻不育的同時還會影響水稻的正常授粉,延緩水稻的成熟期,癟粒增加,直接導致該地區(qū)水稻產量質量下降。
22大風天氣
大風是影響水稻健康成長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直接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大風天氣一年四季都會出現,夏季尤為嚴重,其主要特點是破壞性強、危害性大,來勢迅猛。如果水稻在育秧期遭遇大風天氣,會造成秧苗損害。此外,在大風天氣出現的同時會伴有強降雨、雷電等天氣,會產生更大危害性,直接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23暴雨洪澇
暴雨洪澇災害性天氣常出現在夏天,春季和秋季出現暴雨洪澇的概率比較小。如果受到暴雨洪澇災害天氣的侵襲,直接影響水稻的健康成長,導致水稻葉片損傷,增加患病可能性,影響水稻的質量。如果暴雨洪澇天氣比較嚴重,可能會沖毀整片稻田,導致水稻絕收,影響種植戶的經濟收入。
24倒春寒
有些種植地在每年的3月中旬—4月下旬可能出現倒春寒天氣,倒春寒天氣的出現往往伴隨著大風或者降水天氣,尤其日照時長偏低,直接影響水稻的種植插秧,導致秧苗的移栽期推遲,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25高溫天氣
有些水稻種植區(qū)域的水稻生長會受到高溫天氣的影響,夏季常出現高溫天氣,該時期水稻正處于孕穗期和抽穗揚花期,如果遭遇到35℃以上高溫天氣侵襲,會直接影響水稻的正常發(fā)育,導致授粉不良,或者水稻沒有授粉就直接枯萎,影響水稻的成活率,降低水稻的產量。
26冰雹危害
冰雹會對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造成直接影響,會直接砸死水稻秧苗。冰雹出現時常伴有狂風暴雨天氣,除了會造成農作物大面積倒伏,還會砸傷水稻的葉片,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必須做好冰雹災害性天氣的預防工作。
3防御措施
31加大氣象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力度
為了降低氣象災害對水稻種植的影響,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氣象防災減災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農業(yè)氣象災害對水稻種植和生長的影響。政府還應該結合地區(qū)水稻生長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農業(yè)氣象防災減災措施,將具體的措施落到實處。利用科學技術的作用通過新媒體力量來宣傳氣象防災減災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微信、網站、報紙、電視等方式進行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的宣傳,拓展氣象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的領域,真正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防災減災的重要性和意義,同時配合相關部門采取有效的防災減災措施,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yè)生產造成的影響。
32為水稻生產提供精細化的氣象服務
農業(yè)生產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氣象信息,為此,氣象部門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為了減少災害性天氣的影響,應該為農民提供天氣預報信息,第一時間將災害性天氣傳遞給廣大農民,同時采取及時有效的防災減災準備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針對涉農部門,氣象部門應該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氣象信息。氣象部門還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衛(wèi)星遙感技術對當地的水稻種植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測,了解水稻的生長情況,為農民提供水稻生長的信息,也能更好地監(jiān)測氣象災害的具體情況。在水稻生長的各個階段都需要做好氣象災害的防御工作,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情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相關部門可以定期深入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讓農民認識到氣象災害對水稻種植的影響,從而采取積極有效的規(guī)避氣象災害的措施。
33加強水稻田的科學管理,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氣象部門應該聯(lián)合農業(yè)發(fā)展部門為農民提供科學的水稻管理措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通過選擇優(yōu)良品種、合理整地、科學施肥等可不斷提高水稻抵抗氣象災害的能力。結合各地區(qū)氣象災害發(fā)展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水稻災害防御措施,重視分析氣象災害的季節(jié)性特點,科學地規(guī)劃水稻生產布局,從而降低氣象災害對水稻生產所造成的影響。通過植樹造林的方式加強對稻田的保護,可以在稻田的周圍構筑防護林,通過改變小氣候環(huán)境的方式來改善氣象災害對水稻生長的影響。針對不同的氣象災害類型采取有針對性的防御措施,降低氣象災害對水稻種植的影響,避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34采取多種形式防御氣象災害
應對干旱天氣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加強人工增雨,通過人工增雨的方式能夠提高水稻防御干旱的能力。此外,聯(lián)合相關水利部門修建水庫和蓄水池,在干旱時期緩解旱情,降低經濟損失。應對暴雨洪澇災害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減少水土流失和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平衡,通過植樹造林和修筑防洪堤的方式能夠增加河道的排洪泄水能力。應對低溫凍害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可以采取溫室育苗和地膜育苗,改變傳統(tǒng)的育苗技術,不斷提高秧苗抵御凍害的能力。選擇抗災害性能比較強的水稻品種,加強日常田間管理,增加水稻抗災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氣象災害對水稻造成的影響。
35加強氣象預報預警能力
通過科學的氣象預警預報系統(tǒng)的建設能夠很好地降低災害性天氣所造成的影響,可以為種植戶提供相關的氣象預報信息,不斷提高氣象預報的精細化水平。尤其在水稻生長的關鍵時期,應該提高氣象災害預報的準確率,提高種植人員的氣象災害防御能力。
4結束語
在水稻種植生長過程中,一旦發(fā)生低溫凍害、大風、暴雨洪澇等氣象災害,會直接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造成水稻種植戶經濟損失。為了降低氣象災害的影響,相關氣象部門必須重視氣象災害的防御工作,加大氣象災害防御的宣傳力度,讓更多人認識到氣象災害的危害,從而采取科學有效的規(guī)避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新民,熊世為,郁凌華.芻議天氣預報對農業(yè)防災減災的作用[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9(22):28-29.
[2]祁海霞.尖扎縣氣象災害對水稻生長的影響及防范措施[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8(22):47,50.
(責任編輯李媛媛)
[4]姜佳慧.淺議農業(yè)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J].種子科技,2018,36(02):26,31.
[5]周瑛.農業(yè)氣象災害對武定縣作物產量的影響分析[J].南方農業(yè),2018,12(02):119-120.
[6]李晨華,趙新宇,李穎姣.農業(yè)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2017(14):42.
[7]徐麗蕓.河北省農業(yè)氣象災害對糧食作物產量影響分析[J].陜西農業(yè)科學,2016,62(11):99-102.
[8]吳昭澄,張彩虹.農業(yè)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分析[J].江西農業(yè),2016(17):64.
(責任編輯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