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宗衡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雙溝中學(255100)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等教材中,我們可以看到如下的光路圖。圖1為凸透鏡成實像的原理光路圖,圖2為凸透鏡成虛像的原理光路圖。
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常常用畫光路的方式深化學生對凸透鏡成像原理的理解:凡從一點發(fā)出的多條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要么平行(不成像),要么發(fā)散(成虛像),要么會聚于一點(成實像),再也沒有第4種可能。但是畫圖方式存在以下缺陷:①不能顯示凸透鏡成像的連續(xù)變化過程;②光路繪畫過程中微小的誤差,可能導致經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不會聚于一點;③過于重視理論知識;④課堂上耗費時間過長。
能否將凸透鏡成像的光路圖實際顯示出來呢?經思考,筆者制作了透明亞克力箱,箱體大小剛剛能將實驗室標準光具座(帶有凸透鏡和光屏)罩住,箱內點燃蚊香產生煙霧,利用丁達爾效應使光路顯示出來。
實驗中如果使用傳統(tǒng)的蠟燭或LED光源,將無法顯示光路;使用激光燈可以見到光束,但是常見激光燈是單一光束。重新設計制作激光器難度太大,不是大多數一線教師可以完成的。如何模擬教材中點光源發(fā)出的多束光呢?受到教科版教材啟發(fā),可將兩激光燈呈一定小角度放置,并用熱熔膠固定在一個木板或塑料板(圖中使用的是裝潢用UV板)上制作而成,如圖3所示。為了模擬點光源發(fā)出多條光束的效果,可調整木板尺寸將光線交叉前的部分遮住,如圖4所示。
這里需要注意兩激光燈射出光束的夾角不可太大,因為實驗室學生用凸透鏡直徑約5 cm,光束角度太大會使得光線過于分散,不能同時照射到凸透鏡上。
為提升實驗效果,還需補充以下操作:①為了提升顯示效果,亞克力箱的背面可以涂與光源顏色對比明顯的背景色或貼背景紙;②為了防止光線遇到亞克力板發(fā)生反射,影響觀察效果,還應該在亞克力箱光源的另一側貼粗糙的黑紙,以吸收光防止明顯反射;③為方便改變物距,可在亞克力箱光源側開口,方便手進入。
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本套儀器的使用可產生以下效果:
(1)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興趣。
(2)有助于學生理解凸透鏡成實像、不成像和成虛像的原理,分別如圖5、圖6、圖7所示。
(3)在課本實像、虛像光路圖基礎上,增加凸透鏡不成像光路圖,可見點光源置于焦點處(u=f)經過凸透鏡后變?yōu)槠叫泄猓?/p>
(4)能夠展示物距變化時連續(xù)的像距變化,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同時有更加深刻的記憶。
在研究成虛像時,由于光束固定角度較小和物距太近的原因,經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可見發(fā)散,但相較原光線傳播方向的改變程度較小(如圖7),不易判斷虛像的位置。下一步改進工作中,可以考慮光束夾角度數可調整的設計方案。
另外,光源在實驗時需要手持,手的抖動會影響學生觀察,可以設計支架與光具座組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