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英
(廣西桂東人民醫(yī)院手術室,廣西 梧州)
骨科術后患者常常伴有疼痛感,而疼痛易對人體恢復造成一定影響,相關研究顯示,外科手術患者中多數患者手術完畢后均伴有強烈疼痛感,對后期治療和康復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在臨床護理中增加患者舒適度也是護理的主要內容,采取一項鎮(zhèn)痛護理措施,不僅能利于患者早期康復,還能降低術后并發(fā)癥[1]。骨折病人手術后處于被動體位,無法下床活動,而臥位的轉變易造成患者生活不便,比如排便、飲食均需依賴他人進行,因此,患者在承受機體疼痛的同時需承受巨大心理壓力,進而導致患者產生較多負面情緒,以焦慮和抑郁最為常見[2],采取干預措施對于骨科患者來說較為重要,應用鎮(zhèn)痛泵后取得顯著效果,能對患者機體應激反應進行抑制,從而降低手術后各項并發(fā)癥。本次研究選取556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見下文。
選取對象556 例,患者收取時間在2018 年度10月至2019 年度10 月度,將患者手術后是否采用止痛泵分為兩組,其中有278 例患者采用鎮(zhèn)痛泵止痛;分別為靜脈泵止痛82 例患者以及硬膜外腔鎮(zhèn)痛泵止痛196例患者;而另外具有278 例未使用鎮(zhèn)痛泵止痛。
納入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整。
觀察組:患者年齡15-82 歲,平均為(48.01±1.25)歲;(278 例)中男性有 154 例、女性 124 例,其中進行四肢骨折手術患者有118 例、進行關節(jié)置換手術患者有69 例、進行脊柱手術患者有73 例、其它手術:18 例。
對照組:患者年齡15-83 歲,平均為(48.02±1.26)歲;(278 例)中男性有 151 例、女性 127 例,其中進行四肢骨折手術患者有118 例、進行關節(jié)置換手術患者有69 例、進行脊柱手術患者有72 例、其它手術:19 例。
二者各項資料無差異,P>0.05。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圍手術期護理, 若患者疼痛明顯, 遵醫(yī)囑為患者實施止痛藥物治療。
觀察組應用一項疼痛護理干預,給予患者使用鎮(zhèn)痛泵。
首先應對患者疼痛誘因、運動情況、性質、四肢感覺、腰部活動進行評估,對患者采取體位護理,在急性期應告知患者嚴格臥床休息;在患者恢復期,其下床活動時應使用腰托進行支撐和保護,做好患者腰部保暖,預防受涼情況,同時遵循醫(yī)囑對患者進行中藥貼敷、中藥熏蒸等操作,觀察患者治療后的效果。在麻醉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使其能夠對本次操作具有充分了解,消除不安情緒,同時應對患者身體感覺進行詢問,對于部分較為緊張患者,應給予其充分的鼓勵,使其改善緊張情緒;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全程陪伴,并對患者病情情況進行密切觀察,使其能夠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并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緩解患者疼痛感,使其能夠保持輕松的狀態(tài)[3-6]。手術結束時根據病人手術情況連接鎮(zhèn)痛泵止痛,并告知相關注意事項,術后做好隨訪。
兩組指標對比,包括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焦慮評分、滿意度以及抑郁評分。
焦慮量表評分、抑郁量表評分中一共具有項目14個,兩個量表各具有7 個項目評定,其中焦慮量表中神經癥狀作為主要,(1)感到緊張、(2)有些害怕感覺、(3)心理具有擔憂想法、(4)能舒適的坐著、感到放松、(5)由于害怕而發(fā)抖、(6)具有動蕩不安感覺、(7)突然感覺到恐慌。而在抑郁量表評定中主要以抑郁、愉快感缺乏或者精神遲滯為主:(1)依然樂于做過去喜歡事情、(2)能看到事情好笑的一面、(3)感到高興、(4)感覺到精疲力竭、(5)對自身外表失去興趣、(6)懷著欣喜心情期待事情、(7)能了解廣播的電視各項節(jié)目,在量表中反向提問條目一共具有6 條、而焦慮量表中1條、抑郁量表中具有5 條,在項目評定中采取0 分-3分評判,總分小于7 分表示為正常、總分在7-17 分表示可能有抑郁或焦慮癥、總分在17-24 分,表示肯定有抑郁或焦慮癥,總分若在24 分以上,表示具有嚴重抑郁癥或焦慮癥[6]。
SPSS 26.0 統(tǒng)計軟件實施各項研究分析,在骨科患者各項指標中涉及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檢驗,涉及指標的計量資料用x±y 表示/T 值檢驗,兩組各項指標中(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焦慮評分、滿意度以及抑郁評分)存在差異,則P<0.05 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患者術后1h、24h 疼痛評分進行比較。VAS 疼痛評分標準 (0~10 分 )0 分:表示無疼痛;3 分以下:有輕微疼痛,不影響睡眠和生活;4~6 分:患者疼痛影響睡眠和生活,但是尚可忍受;7~10 分:患者強烈的疼痛感,嚴重影響生活和睡眠,必須藥物鎮(zhèn)痛。
觀察組術后1h(4.25±1.92)分、術后24h 疼痛評分(2.01±0.21)分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分析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分)
觀察組焦慮(6.24±0.25)分、抑郁(7.01±1.92)分 均 低 于 對 照 組 焦 慮(10.23±1.25) 分、抑郁(11.45±1.24)分(P<0.05)。見表 2。
表2 分析焦慮和抑郁評分(分)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40%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3。
表3 2 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手術后的疼痛感易對人體傷口愈合造成影響,多數骨科患者在術后均伴有疼痛感,從而容易對預后造成影響,通過實施疼痛護理干預,取得顯著效果,主要包括患者心理護理等方面措施,上述護理方式能夠使患者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得到改善,再通過對患者實施鎮(zhèn)痛泵止痛,能顯著降低患者術后疼痛感,與未采用鎮(zhèn)痛泵止痛患者相比,在疼痛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同時使用鎮(zhèn)痛泵止痛在提高睡眠質量的同時,還能使生活質量得到提高,促進其疾病早期康復,提高機體免疫力,使患者疼痛狀態(tài)得到改善,改善疾病預后[7-10]。
經研究表明,觀察組術后1h(4.25±1.92)分、術后24h 疼痛評分(2.01±0.21)分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焦慮(6.24±0.25)分、抑郁(7.01±1.92)分均低于對照組焦慮、抑郁,具有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40%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將疼痛護理干預措施以及鎮(zhèn)痛泵止痛放置應用在骨科患者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能改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利于早期康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