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影
自從數(shù)碼攝影興起,很多以前被認為屬于高級組的拍攝題材,亦逐漸走入尋常攝友的心中,拍攝晚間車輛行駛時形成的光流跡(又稱光軌),當是其中之一。大概是五年前吧,筆者曾經(jīng)當過光軌攝影班的導師,那時候,光軌拍攝對不少同學而言仍是相當陌生,對拍攝效果要求不高,班組的安排亦相對容易,只需上到幾個主干道的天橋,找?guī)讉€標準位,輕輕松松地拍上半晚,同學們已是不亦樂乎,成功感不俗。
事實上,這些車輛光軌照片,不乏色彩繽紛的線條,視覺上相當吸引人。然而話雖如此,如果認真起來,不難發(fā)覺在鬧市中拍攝光軌,其實存在不少難以處理的技術問題。以下姑且列出幾項,并分享一下改善心得。
▲ 綠色箭頭標示的是路燈在巴士車身并造成的UFO(反光)
假如真是拍到UFO,那倒不失為值得高興的事情??上?,這些UFO 只是各種燈光的反射,當中最常見的,是路燈投射于車輛側面造成的反光。
徹底避開UFO是困難的,須知道,行車道上的路燈總是不會缺少。要減低其對畫面的干擾,唯有遠離路燈,并留意路燈的位置,根據(jù)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估計可能出現(xiàn)反光的位置,盡量避開就是了。
飛矢不動是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提出的一個悖論,指出劃空而過的飛箭在每個瞬間其實是停頓的,沒料到這說法在今天的光軌拍攝上得以體現(xiàn)。且看左下圖,巴士路線燈牌的字樣清晰可見,與流暢的光軌線條格格不入。造成這個現(xiàn)象,是由于 LED 燈光急速閃動的緣故,遇到這樣的場景,也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街道燈光明亮,晩間駕駛亦能保證視野清楚,本來是路政部門的功勞。但對拍攝光軌來說,卻并非好事。太明亮的環(huán)境照明,削弱了車燈與路面的光差。這個問題對明亮的車頭燈所造出的軌跡問題不大,但對相對暗淡的車尾燈而言,卻是個大問題。
選擇較暗的路段拍攝當然是方法之一,而其他值得留意的因素亦不少。例如:車速快則燈光暗淡,慢則明亮;車輛駛經(jīng)需減速的路段會亮起明亮的剎車燈;較接近路面低角度拍攝,可減弱路面的反光等等。其中一個較少人留意的方法,是控制長曝的時間,也就是在足以記錄所需光軌長度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曝光時間。原理很簡單,因為當車輛走出了畫面,車尾燈光對曝光再沒任何貢獻,更長的曝光時間,只會令拍出的路面更光亮,因而反差變得更弱。
除了以上提出的幾種拍攝時采用的方法之外,后期處理當然也是一個有效的手段。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編修軟件都設有針對個別色彩調節(jié)的功能,只要調低黃色的濃度及亮度,就可以令路面明顯暗下去(路燈多是黃色的)。相反,把紅色的色彩濃度調高,并適當調節(jié)亮度,就可以令車尾燈劃出的光軌變得明顯。
▲ 以 ACR (Adobe Camera Raw) 按上述方法處理,并加強反差,尾燈光軌變得明亮顯著。
除了以上提出的幾項難題之外,影響光軌拍攝效果的因素還有很多,諸如車輛流量、車速快慢、上坡下坡、直路彎路、路面是否平坦、交通燈位切換的時間,還有車輛種類等等,都會影響拍攝出來的效果??梢赃@么說,場景選擇和把握時機,是光軌拍攝中最為重要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