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建平
【內容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為了不斷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水平,教師要掌握情感教育策略,進一步加強對于學生的情感教育,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動力,本文基于教學實踐分析,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入手,積極對其教學實踐進行了有效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 情感教育 策略
引言
在初中階段,為了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水平,要重視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情感,進一步為學生語文學習水平提高奠定良好基礎。具體教學實踐分析如下。
一、合理地運用情感教育,為初中語文教學著色
不同于數理化等理工類學科,語文的學科特點在于其情感性。這種與作者寫作背景密切相關的感情往往融于字里行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初中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也應當重視這一特征,力求以理解課文所表達的作者思想感情為主,而非單純致力于識記字詞。鑒于上述內容,初中語文教師也應當重視感情教育,將課堂的側重點放在加深學生對所學課文的情感理解方面,而非逐字逐句咬文嚼字。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情感意識的同時,教師應當具備題材意識,其授課方式與課堂創(chuàng)設的情境也應當隨課文題材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因為不同的文章題材往往蘊含了不同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為有效優(yōu)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情感教育的教學效率,語文教師還應當將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抑或提前將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加以闡述,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
例如,在講授《孔乙己》一課時,為提升情感教育的成效,教師應當首先對魯迅創(chuàng)作這一文章的背景加以講解,使學生體會字里行間中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其課堂參與度,教師應當做到聲情并茂,輔之以合適的肢體語言。隨后,教師應當就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以檢驗其語言表達能力和課文理解程度。例如,教師可作如下提問:“通讀課文,你認為孔乙己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文章結尾強調了孔乙己去世的信息,作者的用意為何?”由于學生大多初次接觸這篇課文,因此難以流利回答以上問題。此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并找出這些問題的準確答案。在這一精度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進一步,因此絕大多數能夠準確把握文章主旨。只有在理清文章脈絡、明確寫作目的、抓住全篇主旨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夠進一步體會作者蘊藏于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這種情感教育具有循序漸進的特點,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文章內容。
二、應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
初中生學習語文課程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掌握必要的哲理與語言文化常識,另一方面在于陶冶自身品性與情操。因此,將情感教育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有利于凈化學生心靈,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與此同時,由于學生獲得的情感體驗一部分來源于課本,另一部分來源于自身的生活實際,因此,該種情感體驗是豐富的、立體的、多維度的。
例如,在講授《父母的心》一課時,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將與“親情”相關的話題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品讀文章優(yōu)美詞句的同時,加深自己對這一概念的認識。同時,為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的課堂體驗,教師還應當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語言表達活動,讓學生親自講授生活中與“親情”相關的經歷。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又使學生對親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珍惜這一來之不易的感情,從而達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采取合適的授課方式
與數理化等理工學科類似,初中語文教學也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也有所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當以該堂課文內容為依據,力求能夠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除此之外,為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精髓,教師應當在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的同時,重視對授課方式的選擇。諸如小組討論、良性競爭、課堂展示等教學手段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體驗。在“以人為本”的教學宗旨下,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取決于高新技術的應用,更應當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爭取讓班級學生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借助教學交流會等途徑,重視對自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教師應當及時優(yōu)化自身的授課方式,不斷借鑒國內外優(yōu)秀教師的授課經驗,同時應當實時掌握對班級學生的語文功底,從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針對性、系統(tǒng)性。
例如,在講授《鄭人買履》一課時,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借助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相關圖片、視音頻等通過幻燈片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并要求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闡述自己的見解。在這種良好的教學情境下,學生與教師、學生之間能夠形成融洽的交流氛圍,助力于學習效果的提升。又如,在講授《沁園春·雪》一課時,教師應當對課文內容適度加以拓展,即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毛澤東的其他詩詞作品,同時示范朗誦課文,使學生感受詩人磅礴大氣的寫作風格。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對初中學生進行情感熏陶,使其在學習生涯早期即接觸文史類學科的一般學習策略,從而在短期內能夠有效提升語文成績;而從長遠角度看,也有助于其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對博大精深的漢語言知識更加深入的掌握。
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情感教學過程,為了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教師要深入研究情感教育策略,積極進行教學實踐與創(chuàng)新,以此才能為學生日后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謝天斌.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滲透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8):127-128.
[2]郭春泉.小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9(24):124.
[3]劉世軍.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名師在線,2019(24):60-61.
(作者單位:甘肅省永靖縣劉家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