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華杰 羅科峰
在共享經濟時代,大學生成為旅游消費的主力軍。然而,目前市場平臺忽視大學生這一特定人群,導致市場和供給缺失。團隊通過抽樣調查,分析大學生旅行的特點與偏好,揭示了旅游需要與當前供給的矛盾。經過大學生交互旅行平臺的需求分析,團隊設計構建針對大學生特點的交互旅行平臺,希望為大學生交互旅行平臺建設提供理論經驗,彌補市場缺失。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國民收入的增加,人們生活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在滿足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越來越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我國實現旅游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初步測算,全年全國旅游業(yè)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9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正逐漸成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yè)。同時,國內高等教育蓬勃發(fā)展,高校招生人數逐年增加,根據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計公報顯示,1990-2018年,大學生人數增長迅速,直至2018年,普通在校大學生達到
2 831.03萬人,比上年增長2.81%,在校大學生人數規(guī)模不斷擴大。在此背景下,旅游行業(yè)涌現了更多的商機。其中,大學生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他們對旅行具有強烈的需求,成為旅游業(yè)的主要消費軍。
大學生旅行作為旅游市場的一大分支,旅游需求一直未能得到相應滿足。本項目根據當下共享經濟盛行的時代特征,結合大學生群體對旅行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填補市場空白,有針對性地為在校大學生打造基于交互模式的旅行平臺。
一、大學生旅行的特點
為研究大學生群體對的偏好,項目團隊對所在城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展開了抽樣調查。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結合相關文獻研究,總結出當前大學生旅行的相關特點,深入挖掘能夠展現大學生旅行的偏好,為大學生構建交互旅行平臺做好充分準備。
(一)消費能力不高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旅行的資金主要來源于父母的資助和個人獲取的獎學金,也有部分學生會選擇去做課外兼職獲取報酬以貼補旅游消費。大學生受經濟條件制約,消費能力不高,出行主要追求性價比,對飲食和住宿條件沒有過高的要求。因此,旅行平臺應該進行資源整合,篩選出適合大學生經濟水平的商家。
(二)注重旅行體驗
針對旅行動機這一問題,大部分受訪者選擇了觀光旅行、結伴游玩,也有一些人懷著廣交天下友人的心態(tài)選擇獨自出游。因此,大部分大學生旅行的目的性不是很強,主要強調旅行感受,在出行中放松心情,體驗不同生活方式;但也有一些大學生的旅行目的比較明確,就是要積極結交新的朋友,擴大社交圈,增加自己的人脈,為畢業(yè)后自身職業(yè)發(fā)展打下基礎。旅行平臺應根據這一特點,重視大學生的旅行體驗,滿足其放松和交友的需求。大學生追求旅行感受,所以對新興事物的接受程度很高,愿意嘗試不同的旅游方式。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旅游方式的了解程度與嘗試意愿呈正相關,了解程度越高,表示越愿意嘗試。交互旅行平臺可以普及不同的旅游方式,挖掘大學生的市場潛力。
(三)偏好短期旅行
相對于其他群體而言,大學生的空余時間較多。包括周末和寒暑假,一年中有170天左右的假期用來出行。大學生普遍會選擇寒暑假、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包括前后幾天)出游,選擇一段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進行短期旅行,時間上具有高度的彈性。旅游平臺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在特定時間節(jié)點進行針對性營銷。
(四)自由
大學生大多會選擇在周末和假期出游,選擇自由度較高的旅游方式,注重旅行體驗。作為年輕一代的代表,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成為旅游市場中的新興消費者。他們旅游目的性不強,追求新鮮刺激,向往自由,不愿意遵循固定的旅游線路。因此,他們通常不會選擇傳統旅行社開發(fā)的普通旅游線路,更希望能夠自由安排行程地點。但也正是由于這一特點,大學生的出行安全得不到完善保障。自由出行這一方式脫離了旅行社或旅游平臺,全靠個人的安全意識,對于還未真正步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近年來,大學生失蹤案件層出不窮,也與其選擇自助游有一定的相關性。
二、旅行平臺現狀
現階段,旅游互聯網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眾多商業(yè)形式也開始與互聯網相結合。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形式催生了許多線上旅行平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2%的受訪者都使用過線上旅行服務平臺,其中,攜程、愛彼迎和義工等平臺成為大學生出行的主流選擇。
(一)在線旅游平臺
互聯網時代掀起了在線旅游市場的大潮。攜程、美團、途牛、馬蜂窩等平臺集體出現,引領了中國旅游行業(yè)的線上發(fā)展潮流。相較于傳統旅行社,線上平臺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相對便利的服務以及更加透明的價格。目前,在線旅游平臺積極拓展線下門店,為消費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務。但現有的在線旅游平臺市場野心大,并不著眼于大學生人群,提供的服務不適用于大學生有限的經濟條件與旅行需求。比如,美團主打景點門票優(yōu)惠,但其旅游線路設計都不受大學生喜愛。
(二)共享住房平臺
受共享經濟的影響,共享業(yè)務在市場上掀起了熱潮,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目前,旅游業(yè)也受共享經濟的影響,逐漸發(fā)展出了共享住房這一新型的旅游形式。由于性價比高,Airbnb、途家等各種共享住房平臺成為旅游市場的又一選擇。大學生對新興事物的接受度高,了解程度高,嘗試意愿較強,因此,共享住房平臺在大學生旅游市場潛力較大,成為大學生主流的旅游出行選擇。但其面臨的風險也十分明顯,共享住房無法保障大學生的安全,也沒有提供進一步的旅游服務。
(三)大學生義工旅行
義工旅行是大學生旅游市場上的新興形式,興起時間不久,但發(fā)展極為迅速,受到了許多熱愛旅游的大學生追捧。大學生在假期時,可以通過義工旅行平臺進行申請,前往熱門城市進行義工旅行,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商家(大多是青年旅館和家庭旅館)提供食宿,大學生只要做一些簡單的工作,就可以省去游覽所在城市的大筆花銷。這種為大學生量身定制的旅游形式,能夠讓學生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在社會實踐中享受旅行,結交朋友,鍛煉獨立能力。大學生義工旅行發(fā)展時間短,隨之產生了許多問題:①缺乏權威性平臺,有許多詐騙平臺,許多大學生“被坑”;②平臺建立不完善,申請大多采用問卷形式,存在信息泄露等安全隱患;③缺乏商家審核機制,存在不良商家,以招免費勞動力為目的與學生接洽,不合理安排義工任務;④大學生和商家形成的勞動關系沒有簽訂合同,出現工作任務繁重、缺乏保障措施等問題;⑤旅館市場混亂,存在安全隱患,導致大眾對義工旅行這一新興旅游形式產生偏見。
三、大學生旅行平臺需求分析
(一)市場供給不足
通過市場上對現有旅行平臺的分析與對比,團隊發(fā)現現有的共享旅行平臺為盈利采取各類花哨營銷手段,從中收取消費者高昂的服務費,看似優(yōu)惠,實則付出與得到的服務根本不成正比,極大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此外,所有的平臺針對性都不強,面對大眾的旅游服務內容統一、單調,缺少針對大學生需求的個性與自由的旅游方式。因此,市場急需建立符合大學生這一特定人群需求的旅行服務平臺。
(二)大學生需求高漲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當前大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普遍較好,他們擁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又對世界有探究精神,對走出校園外出旅行的需求高漲。途牛旅游網監(jiān)測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9年,大學生在移動端下購買旅行產品的人數在不斷增長,在2015年高達總人數的80%。而市場則嚴重忽視了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沒有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大學生旅行需求的不斷高漲和供給的不匹配現狀決定了大學生旅行平臺構建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三)政府的大力支持
根據國家旅游局的《關于實施“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通知》的目標,2020年旅游業(yè)應與互聯網緊密結合,在線旅游投資要占全國旅游直接投資的15%。政府大力支持構建網絡旅游平臺,應充分把握好機遇,為構建大學生交互旅行平臺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導。
四、大學生交互旅行平臺構建
為了完善市場服務,填補供給缺失,團隊根據大學生獨特的旅行特點,創(chuàng)建針對大學生的交互旅行平臺。
(一)適合的旅游形式
通過抽樣調查,54%的大學生更偏好自由出行,只需要平臺提供食宿和旅行路線選擇;36%的大學生認為義工旅行等新興旅游方式更適合學生。平臺針對大學生的旅行偏好,針對性地制定和推薦大學生適合的旅游形式。
(二)自由的行程規(guī)劃
在問卷調查中,有69%的受訪者會自主決定出行計劃,僅有22%的學生會選擇按照旅行社規(guī)劃路線出行。在受訪大學生中,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目前旅游市場規(guī)劃線路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出行線路無趣、捆綁消費現象成為主要矛盾。因此,交互平臺應根據大學生的特點,為其規(guī)劃較自由的行程,整合當地信息,拓寬旅游出行的深度,增加趣味性。另外,交互平臺還增加社交屬性,可以由用戶發(fā)布自定義的出行線路,打造“網紅”旅游線路,供大學生選擇。在交互平臺上獲取信息,所有的行程規(guī)劃完全由旅行者個人自行定制,有足夠的自由和彈性。交互旅游比自助出游更方便,比跟團游更自由。
(三)高性價比的服務
由于大學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消費水平普遍不高,交互旅游平臺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實際經濟水平,突出打造提供高性價比的服務。為了開發(fā)大學生市場,在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范前提下,交互平臺會通過各類渠道招募符合一定條件的當地居民或在校大學生進行業(yè)務合作,提供共享旅行的飲食、住宿、交通、陪同講解等一系列條件,以獲得較為安全和低價的資源。
(四)全面的信息共享
平臺建立完善的網絡信息平臺,利用資源整合優(yōu)勢,審核商家、居民和大學生信息。商家和當地居民可以在平臺上發(fā)布游玩地點、義工工作等相關信息;大學生則可以在平臺上獲取這些信息,并在線實時溝通,實現多方交互的旅行新模式。這樣的信息共享,使大學生能夠獲得更加安全、更加完備的信息,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旅行線路,在切實保障人身安全前提下,獲得高性價比的旅行體驗。
(五)健全的安全保障體系
不管大學生選擇何種方式旅游出行,都應該建立健全安全保障體系。選擇自助出行方式的應配備完善的出行保險。選擇義工旅行的,大學生和商家雙方應簽訂大學生義工旅行合同,在合同中明確義工內容、食宿標準以及相關權利和義務,有效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
(六)新穎的社交渠道
大學生可以通過該平臺,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推薦旅行路線。增加留言、加好友等社交屬性,滿足大學生的交友需求。相比傳統的旅游形式,基于交互模式的大學生旅行平臺為大學生們提供了針對性的服務。大學生、商家與當地居民多方交互,共享信息,使大學生能夠獲得深度的旅行體驗。在交互過程中,還可以結交好友、分享旅游線路與經歷,滿足其社交需求。
五、結語
在互聯網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互聯網+旅游”成為旅游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大學生群體作為線上旅游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市場應盡快提供適合大學生的交互旅行平臺,滿足“食、宿、行、娛”的基本旅游需求。大學生交互旅行平臺將會助力旅游經濟,提升大學生旅游的安全性與便利性,實現政府推動旅游與互聯網融合的目標。
(作者單位:浙江萬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