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24011—2019《羊絨機織圍巾、披肩》[1](以下簡稱新標準)于2019年11月1日正式實施,替代了FZ/T 24011—2010《羊絨機織圍巾、披肩》[2](以下簡稱舊標準)。新標準在舊標準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和完善,修改了耐洗色牢度的試驗方法,安全性要求中增加了對嬰幼兒及兒童羊絨機織圍巾、披肩的要求。為了更好地理解執(zhí)行此標準,本文采用對比的方法,對新舊標準的內容進行了比較和分析,以供探討。
新標準增加了“不適用于單位面積質量為50g/m2及以下的超薄山羊絨圍巾、披肩”。
適用對象更加有針對性,因為對于超薄的山羊絨圍巾、披肩,其斷裂強力與厚重的山羊絨圍巾、披肩相比,兩者會存在差異,故不應該用同一個技術指標去考核。以上修改,使新標準對適用范圍表述得更加準確,有效避免了企業(yè)在內在技術指標方面可能產生的糾紛。
新標準中的標準多數(shù)都是無年代號引用的,表明它們若是有最新的版本均可采用;有部分是帶有年代號的,表明它們僅限此版本采用。新標準中刪除了3項標準,增加了4項標準,修改了4項標準。新標準修改了耐洗色牢度的試驗方法,增加的標準GB/T 12490[3]取代了原有耐洗色牢度試驗方法GB/T 3921[4],是檢測項目的依據(jù),增加的標準GB/T 29862[5]是原行業(yè)標準FZ/T 01053[6]升級后的國家標準。修改后的標準GB/T 5296.4、GB/T 9994是把原有的強制性標準代號變更為推薦性標準代號,修改后的標準GB/T 8629、GB/T 19981.2均是更新了標準年代號。
新舊標準對產品的技術要求都包括安全性要求、分等規(guī)定、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的評等4個方面。
2.3.1 安全性要求
舊標準對羊絨機織圍巾、技肩的基本安全技術要求是符合GB 18401的規(guī)定,而新標準對羊絨機織圍巾、技肩的基本安全技術要求是至少應符合GB 18401中B類產品的規(guī)定。另外還增加了“嬰幼兒羊絨機織圍巾、披肩的基本安全性能應符合GB 31701[7]中A類產品的規(guī)定,兒童羊絨機織圍巾、披肩的基本安全性能至少應符合GB 31701中B類產品的規(guī)定” 。
強制性國家標準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guī)范》自2015年5月26日發(fā)布后,受到了廣大嬰童產品企業(yè)、監(jiān)督部門、檢測機構和廣大消費者的高度關注,該標準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標準安全性要求中增加了對嬰幼兒及兒童羊絨機織圍巾、披肩的要求,并引用了該標準,使得新標準更加完善。
2.3.2 分等規(guī)定
新標準仍沿用舊標準執(zhí)行的“一等品、合格品”兩個等級和“羊絨機織圍巾、披肩的品等以條為單位,按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檢驗結果中最低一項定等”的原則。
2.3.3 內在質量要求
(1)物理指標
新標準中對于纖維含量偏差,要求按GB/T 29862規(guī)定執(zhí)行,執(zhí)行的GB/T 29862是舊標準中FZ/T 01053由行業(yè)標準到國家標準的升級,升級版的國家標準更加規(guī)范、完善。新標準刪除了50g/m2以下薄型松結構產品的斷裂強力按合約要求的規(guī)定,因為新標準的范圍明示了“本標準不適用于單位面積質量為50g/m2及以下的超薄山羊絨圍巾、披肩”。舊標準中對于單條重量偏差率只規(guī)定了上限,新標準中對下限也做了規(guī)定,具體變化如表1所示。
表1 單條重量偏差率新舊標準對比 %
(2)染色牢度
新標準中對于耐光色牢度和耐干摩擦色牢度與舊標準保持一致,新增了互相沾色牢度的考核指標,備注里增加了不可水洗的產品不考核水洗尺寸變化率,不可干洗的產品不考核干洗尺寸變化率,描述更加準確完善。由于深色印花會引起色牢度的降低,新標準中對于部分色牢度的考核指標也相應做了調整,具體變化情況如表2所示。
2.3.4 外觀質量要求
規(guī)格尺寸允許偏差的考核,新舊標準保持一致,舊標準加備注長度按對折量考核,新標準在長度方向明示具體數(shù)據(jù),更加直觀明了。
對于一般染色產品,新舊標準在外觀疵點上,針對合格品的考核指標有所調整,隨著加工工藝、染色技術的提升,新標準對于外觀疵點的考核也有所提升,具體如表3所示。
印花產品除了考核一般染色產品的外觀疵點,還有一部分專門的印花外觀疵點需要考核,新標準刪除了多花(砂眼)、色污、油污、臟污的考核項目,新增了串色、印染污斑、斷線條紋的考核項目,并將考核項目“花型整體變形”更改為“花型變形”。
對于一等品的考核要求,“花型整體位置移位”項目,舊標準要求是“不明顯”,新標準的要求為“位移不超過1.0cm”,描述更加精準規(guī)范,其他項目對于一等品的考核要求沒有差異。對于合格品的考核要求,新標準有所提升,具體如表4所示。
2.4.1 內在質量檢驗
水洗尺寸變化率的方法由舊標準的GB/T 8629—2001仿手洗程序升級為GB/T 8629—2017的4H程序;干洗尺寸變化率也是由于測試方法的更新,從舊標準的GB/T 19981.2—2005升級為新標準的GB/T 19981.2—2014。
單條重量偏差率的測試方法,新標準采用烘干后結合公定回潮,用公定回潮重量減去成品規(guī)定的公定重量之差進行計算,簡潔明了;舊標準是將樣品在恒溫恒濕條件下平衡24h得到成品初重,測試樣品的實際回潮,結合公定回潮、實際回潮計算樣品的公定回潮重量,再用公定回潮重量減去成品規(guī)定重量之差進行計算,比較繁雜。
耐洗色牢度的測試方法差異較大,舊標準是用GB/T 3921—2008 A(1)的方法進行皂洗,而新標準則是用GB/T 12490—2014 B1S,不加鋼珠的測試方法。
新標準增加了互相沾色牢度的測試方法,按GB/T 12490—2014 B1S,不加鋼珠或者GB/T 5711執(zhí)行。
2.4.2 外觀質量檢驗
新舊標準對于外觀的檢驗條件保持一致。
判定規(guī)則方面,新標準中增加了兩方面內容:①各品等產品如不符合GB 18401或GB 31701標準的相關要求,均判定為不合格。②印花產品色牢度需檢測單條產品中所有顏色,各項色牢度以所有顏色色牢度中最低一級判定。
通過對新舊標準的比較分析,加深了對新標準的理解和應用。對于新增的檢測方法,檢測機構要具備相應的檢測條件,能正確執(zhí)行標準,更好地為產品生產和貿易提供技術依據(jù),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表2 染色牢度新舊標準對比 級
表3 一般染色產品外觀疵點新舊標準對比
表4 印花產品外觀疵點新舊標準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