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利軍 王靈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擴招,我國高職院校在校生數(shù)量呈逐漸上升趨勢,高職生的消費觀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因素。近年來,高職生存在著超前消費、沖動性消費、攀比性消費等不理性的消費行為,各高職院校要注重對高職生進行科學消費觀的教育引導。通過從家庭、學校、大眾傳媒與高職生四方面進行探討,對如何形成科學合理的消費觀提出建議,旨在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青春期消費心理;高職學生消費;科學合理消費觀
一、青春期消費心理的表現(xiàn)
青春期是指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是人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一個特定階段。在心理學和社會學術語中,一般將青春期定義為:開始于發(fā)身期,終止于成年期的這段時期,這是一個十分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時期。
青春期的消費心理表現(xiàn)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征。
第一,追求時尚和新穎。青年人的特點是熱情奔放、思想活躍、富于幻想、喜歡冒險,這些特點反映在消費心理上就是追求時尚和新穎,喜歡購買一些新產(chǎn)品,嘗試新生活。在他們的帶領下,消費時尚也逐漸形成。青少年不僅有歸屬和愛的需要,還有自尊心的需要。他們不但希望自己有實力、有成就、能獨立和自由,而且渴望得到關心、重視、高度評價以及別人的尊重。
第二,表現(xiàn)自我意識突出。青年人的自我意識日益加強,追求獨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時都力圖表現(xiàn)出自我個性。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費行為上就是喜歡購買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且這些商品最好是能體現(xiàn)自己的個性特征。比如,當今電子產(chǎn)品的消費者趨向年輕化,年輕的消費者具有追求個性、表現(xiàn)自我的心理特征,因此,他們更傾向于選擇高科技產(chǎn)品。
第三,容易沖動。由于人生閱歷并不豐富,青年人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的思想感情、興趣愛好、個性特征還不完全穩(wěn)定,因此,在處理事情時往往容易感情用事,甚至產(chǎn)生沖動行為。他們的這種心理特征表現(xiàn)在消費行為上,就容易產(chǎn)生沖動性購買,在選擇商品時容易將感情因素占主導地位,往往以能否滿足自己的情感愿望來決定對商品的好惡,只要自己喜歡的東西,一定會想方設法,迅速做出購買決策。
二、高職生出現(xiàn)不理性消費心理的表現(xiàn)
(一)盲目從眾心理
出于認同感的需要,他們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認可,容易受到周圍同學的消費影響。當沒有意愿想要消費且本身沒有能力去消費時,一旦周圍同學有人購買,便會產(chǎn)生盲目從眾心理。尤其現(xiàn)在網(wǎng)絡、智能手機的普及化,他們還喜歡模仿那些受網(wǎng)絡追捧的生活方式,面對隨處可見的促銷廣告,他們往往不加判斷,不顧及自己是否有能力盲目追隨進行消費。
(二)攀比炫耀心理
在消費方面無意識地進行攀比,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看重外在形象。隨著高職生交際范圍的擴大,他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認為消費越高檔自己越有面子。從吃、穿、用、行、人際交往等方面進行攀比,且這種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
(三)時尚超前心理
因為正處于青春期,喜歡追求時尚、追求潮流、崇尚個性,期望通過自己的標新立異來獲得社會的認同,體現(xiàn)自己的青春、激情與活力、價值,他們愿意成為新商品、新消費方式的追隨者。為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一些高職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一系列不好的現(xiàn)象,如,向父母無止境地要錢,或者有借同學、騙親戚、在網(wǎng)絡平臺貸款、小偷小摸等行為,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不利于高職生身心健康成長。
三、引導高職生形成科學合理消費觀的建議
馬克思從哲學高度在其著作中對消費進行闡述:“人們?yōu)榱四軌颉畡?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從這里可以看出,馬克思是肯定消費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所帶來的積極作用,認為消費能夠促進生產(chǎn)發(fā)展,是推動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動力,同時,也是作為主體的人存在和發(fā)展的前提和動力。馬克思將人的消費分為兩種:生產(chǎn)消費和個人消費。馬克思認為人的消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要多方面享受,必須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須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在滿足生存需求的同時,應使得發(fā)展需求和享受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消費觀所倡導的是量入為出、適度為宜、各方面消費均衡、和諧發(fā)展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理念,是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念。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擴招,我國高職院校在校生數(shù)量也呈上升趨勢。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共計1423所,高職生數(shù)量占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引導高職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并幫助高職生逐步養(yǎng)成理性消費習慣:對于高職生的健康發(fā)展與家庭、社會和諧發(fā)展都有重要意義。
(一)家庭要合理引導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是學生心靈的港灣,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實現(xiàn)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父母的價值觀、消費觀對孩子的價值觀、消費觀的形成和發(fā)展有重要作用。高職生有一定的自主意識,但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尚未完全形成,同時,經(jīng)濟尚未完全獨立,還需要依賴父母。因此,在家庭中父母要注重對高職生的消費行為進行正面引導與教育,要引導高職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首先,父母在日常消費過程中要注重自身的榜樣作用,以身作則。從生活中對孩子的消費理念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次,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和平時的消費行為,給孩子提供必要的經(jīng)濟支持和心理疏導。因為高職生大多為住宿生,遠離父母,但家長不能放任孩子自由,要加強與孩子的聯(lián)系,多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父母對孩子的合理消費要予以鼓勵,對于孩子不合理的消費行為要及時引導。父母切忌對孩子的消費行為不加過問,一味地、無條件地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平等對話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指出孩子在消費過程中的不合理行為,讓孩子明白不合理之處,使孩子逐漸改變不良消費行為。
最后,父母要讓孩子對自己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有簡單了解,共同參與到家庭的發(fā)展建設中。高職生渴望獨立,父母可以適當放權,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發(fā)展建設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共患難的擔當意識。可以讓孩子在假期打工體驗生活,體會生活的不易,同時,對孩子進行理財知識的傳授,培養(yǎng)基本理財技能,引導他們走出盲目消費、提前消費的誤區(qū)。家長要加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
(二)學校德育陣地要積極發(fā)揮合理引導的作用
學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重任。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對高職生科學合理消費觀念的教育與引導。
首先,思政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灌輸。課堂教學是高職生獲得知識的主渠道,思政教師因材施教地對高職生進行消費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與灌輸,培養(yǎng)高職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其次,可通過高校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對高職生進行合理消費觀念的滲透。團委、學生科和輔導員、志愿者等共同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不定期地宣傳有關理性科學消費的知識及鋪張浪費的案例等,從正反兩面對高職生進行教育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加大宣傳、普及金融安全知識的力度,同時,不定期舉辦理財知識的講座,邀請專業(yè)人士對高職生進行理財教育。
最后,輔導員要切實發(fā)揮作用,架起父母、學校、學生溝通的橋梁。輔導員要切實負起責任,深入了解學生,能夠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發(fā)現(xiàn)學生不良習慣和風氣,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共同協(xié)助學生渡過脆弱多變的青春期。
(三)社會傳媒要加大對高職生消費觀正能量的滲透
隨著信息化發(fā)展,高職生接受新信息的時間大大縮短,渠道也隨之拓寬,這與社會媒體的影響分不開。高職生自身尚未形成科學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辨別能力有限,對于社會不良消費風氣辨別不清,抵制力不夠,如,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容易全盤接收。因此,社會媒體需發(fā)揮其宣傳和引導作用,注重對廣大青少年正能量的宣傳與報道,側重健康理性消費觀念的宣揚。要著重傳播優(yōu)良的消費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一些不良之風進行批判與譴責,為高職生構建健康良好的社會消費氛圍。
(四)鼓勵高職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高職生勞動光榮的意識與勞動能力的鍛煉,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為高職生的社會實踐提供支持與保障,高職院??梢耘c社會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定期組織高職生到實習基地進行實踐。家長也要支持高職生寒暑假參加正規(guī)的社會實踐,并提供幫助。在學習之余,讓高職生多接觸社會,開拓視野,能切身感受父母的付出與辛苦,真正體會到金錢的不易,不再盲目沖動地鋪張浪費,大肆揮霍,從而達到消費教育的目的。
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念對高職院校的學生至關重要,這個問題不可忽視。因此,引導高職生樹立正確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理念,對高職教育來說任重而道遠。
作者簡介:喬利軍(1979-),女,河南洛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靈(1979-),女,河北安國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
(責任編輯 朱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