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新世紀的少年兒童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主力軍,肩負著歷史的重任。德育是一切教育的主導,因此加強和改進對少年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已成為迫切需要當前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藝術,特別是對音樂,道德內容是其靈魂,是其存在的意義?!?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怎樣利用音樂學科的特點,通過不同形式發(fā)揮教育因素,因勢利導,以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目的,是我們應該深思的重要問題?,F(xiàn)代音樂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音樂特有的形式、手段,通過循序漸進的教育和影響,達到陶冶學生心靈,塑造學生人格的目的,從而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健全人格,高貴品質的優(yōu)秀的人。多年的教學工作中,通過不斷摸索、實踐、總結出在音樂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的幾點看法。
一、充分把握教材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進行德育滲透
音樂教育主要是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和教育學生,音樂教育必須圍繞所揭示音樂的藝術形象,使學生理解和感受。教師要注意抓住作品的音樂形象,展示它豐富的內涵,達到寓教于樂、寓教于理的目的。
作為一個小學生人人都應該會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我在教唱國歌時,先介紹作者的生平、時代背景,講述他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何種原因促進他的創(chuàng)作熱情,并激勵自己勇敢去戰(zhàn)斗。隨后出示鮮艷的五星紅旗,播放莊嚴肅穆的國歌,讓學生在感人的歌聲中體驗歌詞的意義。革命先輩們冒著生命危險,在隆隆炮火中前進的悲壯場面,激昂的情感,激發(fā)出他們心靈的火花,產生出崇高的敬意。從而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沖動和激情,想唱國歌,愛祖國,并產生出為祖國貢獻一切的思想共鳴。此時,再讓學生聯(lián)想:我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比賽中榮獲冠軍時,升國旗,奏國歌那莊嚴的時刻和濃重的氣氛,運動員聽見國歌徐徐奏響,望著國旗冉冉升起時激動得淚流滿面的情景。最后,結合學校每周的升旗儀式,啟發(fā)學生明白升旗時應該有的莊嚴肅穆??傊瑖@這個主題層層深入,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層層深化,愛國主義思想的種子撒播在孩子們的心田,就會逐漸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二、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
我在教《京韻》這一課時問哪些同學聽過京???(回答聽過的只有一兩個)你喜歡聽京劇嗎?(回答非??隙ǎ翰幌矚g,原因是聽不懂)由此可見這一課程的必要性。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它包含了我國兩百多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很多外國人都在學唱京劇,他們在學唱京劇的過程中也了解了很多中國歷史。我通過精心的課堂設計安排,由現(xiàn)代京劇《說唱臉譜》的MTV導入,引發(fā)學習的興趣,從表現(xiàn)手法、行當分類、京劇臉譜、唱腔分類、發(fā)音技巧、板式分類、伴奏樂器、舞臺道具、流派、經典劇目等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講授,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爭先恐后的上講臺表演。課后,我叫起其中一名課前說不喜歡京劇的同學,她說“我現(xiàn)在開始有些喜歡京劇了,沒想到京劇還包含著這么多的知識和內容,而且她是我們民族的驕傲”聽到孩子這么說,我心里非常感動。這節(jié)課的目的就在于加深民族藝術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誘導學生對學習民族藝術的興趣和熱愛。最后我告訴學生,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應該懂得自己民族藝術的特點,我們學習它,是為了繼承和發(fā)揚我們民族優(yōu)秀藝術遺產。教育他們要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要以為什么都是外國的好,從而激發(fā)他們從心靈的深處熱愛民族藝術。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更全面的提高,從而能潛移默化的把德育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去。
世界上,最早根據(jù)數(shù)學制訂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國明代大音樂家朱載堉;我國湖北省出土的編鐘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樂聲鏗鏘,清晰有序,使世人驚嘆不已;古琴曲《高山流水》已作為中華優(yōu)秀的文化代表錄制在特殊的唱片上,由太空飛船載人宇宙中,擔負起與外星人聯(lián)絡交流的使命。學生的自豪感、愛國情便油然而生。
三、滲透情感因素,培養(yǎng)高尚情操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在課堂上要點燃感情的火花,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完善。
在學習《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時,我提出說說你心目中的好老師,讓學生充分調動起自己對老師深厚的情感,不由自主的進入學習音樂的佳境。有的同學說老師像媽媽一樣關心我們,有的同學說老師像朋友一樣幫助我們,有的同學說老師就像園丁一樣澆灌我們這些稚嫩的小花,有的同學說老師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了我們,有的同學說老師像啟明星照亮我們前行的路。不知不覺中老師光輝、無私的形象已經在每個學生的心田。接下來讓幾位同學用贊美的心情配樂朗誦歌詞,通過配樂朗誦表達情感,用抒情的手法塑造形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感之以行,達到學生與音樂之間情感交流的目的,從而陶冶情操,激發(fā)其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并“使之爆發(fā)出火花”,達成審美教育的目的。學會歌曲之后,我建議同學們自選《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中的一段作為禮物課后去送給我們敬愛的老師,并對他們說一句真心話,以表達我們對老師的感激之情。讓學生通過與老師面對面的交流,增進師生情感,深化學生對老師的愛戴之情,進行德育滲透。
四、善于抓住課堂中的突發(fā)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拓展,善于把握,善于思考。把德育滲透進行到不同時刻與場合。在音樂課堂中,會出現(xiàn)一些偶發(fā)事件,教師千萬不可忽視這樣的情況,因為發(fā)生在身邊的事例往往比單純的說教更為直接、有效,所以這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最佳時機。
有位哲人說過:“孩子的心靈是不可思議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收獲行為,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收獲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收獲品格;播下品格的種子就會收獲命運。”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猶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在學生純潔無瑕的心田里,種下美好的種子,必能開出絢麗的花朵。這種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是其它德育方法無法代替的。因此,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藝術教育的教育功能,寓教于樂,啟智育德,才無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