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新
語文本姓“語”,但有時也需要“數(shù)”,如果數(shù)字歸納用得恰到好處,則效果非同一般,它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寥寥數(shù)字便使學生心領(lǐng)神會。就《背影》一課而言,我是緊緊抓住“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shù)字和下列五句話來進行教學的,即一個“交代”,一種哀愁;二人離聚,兩代深情:三次流淚,三種場面;四處“背影”,一條主線;五次“說話”,總歸愛心。
一個“交代”,一種哀愁。個人是家庭中的個人,家庭是社會中的家庭。作者在開篇點出“背影”后,不是直接描寫“父親”的“背影”,而是先“交代”自己的家庭,將家庭置于社會。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yè),變賣典質(zhì)還虧空,又添新債辦喪事,接二連三的災(zāi)難劈頭蓋腦地襲來,給小小的家庭布上了一層層慘淡的、衰敗的、哀傷的灰冷色彩,這種時代和社會的沉疴,個人的哀傷和憤懣,在描述中自然流出,展現(xiàn)了一幅小資產(chǎn)階級和知識分子在中外反動派的殘酷壓榨下朝不保夕的苦狀,深刻地反映了這一時期處在社會下層的小私有者日趨破產(chǎn)的真實生活,這種破產(chǎn)家庭的處境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那種哀傷的、內(nèi)疚的情感在悲涼的氣氛中產(chǎn)生,使作者“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泛起“哀愁”。這處“交代”,能使學生點到則明。
二人離聚,兩代深情。文章全篇都是用感情凝聚而成的,這種情感又體現(xiàn)在父與子的離聚之中,父愛子、子敬父,處于逆境中父子相愛相憐的兩代親情貫穿了全文始終。文章開篇就以無限思念的心情道出了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一個“最”字,表明了“父親”的背影在作者心靈上烙下的深深印記,不說在家境衰敗的情景下互相寬慰,單是在上車前“父親”對“兒子”的再囑咐和作者在接到“父親”的信,“流下晶瑩的淚光”后的相思之情,就可以看出兩代人之間的真誠感情。
三次流淚,三種場面?!侗秤啊穯柺酪詠硪呀?jīng)半個多世紀了,為什么能以催人淚下的力量教育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人?最成功之處之一,就在于它感情的誠摯真切,凡讀著它,不會不被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父子至親至愛的感情所打動。其高潮處莫過于三次流淚了,然而這三處感情的跌宕卻又是不同的,三次流淚都是在三種無法抑制內(nèi)心情感的場面中產(chǎn)生的,若對學生講清了這個“三”字,則該篇散文的主“神”就抓住了。第一次流淚處在“禍不單行”的場面,一是“祖母死了”,一是“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翱匆姖M院狼藉”,“又想起祖母”,好不悲痛愁苦!因此,眼淚“不禁簌簌地流下”,這一次流的是悲哀的淚。當“我”看見“父親”“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盡管“他”步履艱難,但還想著爬過月臺去為“兒了”買橘子,“我”的激動和感激之情急劇上升,不由得“很快地流下”熱淚,這第二次流的是感動的淚。由于時代的局限,“我”南來北往,與“父親”的悲歡離合更激起了“我”對“他”的別后思念,因此,“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彼裕x著信,“我”流下了“晶瑩的淚”,在朦朧的淚光中,“我”仿佛又看見了“他”那“肥胖”的“背影”,一聲嘆息,一個“唉!”字,更說明了這最末一次流的是傷心的淚。當然,還有一處也提到過淚,即車站別父“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但此處比較含蓄,也可以說是第二次感動的淚的余情所至,實為第二個場面的范圍。
四處“背影”,一條主線。這篇記實性散文有明、暗兩條線索。一是以作者的行蹤為明線,即回家奔喪——車站別父——北京思父:二是以父親的“背影”為暗線。通篇深厚的父子親情都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這條暗線為主的,因而此為主線。講課中我要求學生始終抓住這條主線。這條主線的思路是:開篇設(shè)疑——點出背影: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結(jié)尾思念——再現(xiàn)背影。開篇點題,首先提出對“父親”背影“不能忘主記”的程度,此為虛寫,但重點在對后三處“背影”的描寫。第二處“背影”是實寫,也是近寫,對“父親”的衣著打扮、身形外貌、行動模樣都給予了細微的刻畫,雖然“父親”處在“那邊”,但“我”還是認真仔細地觀察了,“他”留給“我”的是一個使“我”激動得很快流淚的背影。第三處“背影”也是實寫,然而是概寫、遠寫,一個“混入”,一個“找不著”,不僅說明了“父親”平凡而偉大,也突出了父子依依惜別的深情。第四處“背影”是幻寫,仿佛夢中相見,是透過作者‘傷心的淚水所再現(xiàn)出來的幻影,這就更說明了“父親”留給“我”的印象是永遠不能磨滅的。
五次說話,總歸愛心。概觀全篇,其“父親”對“兒子”的說話總共五次,然而,這五次說話又可統(tǒng)歸一個字“愛”,即“愿子成龍”之心。請看其文,當“禍不單行”的打擊給二十歲的兒子帶來愁苦時,“父親”道:“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第一次說話是安慰兒子,不想讓兒子為家庭擔憂誤了前程而說的。第二次說話是:“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父親”本來“囑咐茶房”與“兒子”同去,但想來卻“躊躇了”,最后還是“自己”親自送“兒子”去車站,這于情理中放心不下的長輩之心和愛子情切的至親感情,又誰能不讀后為之拜倒呢?第三次說話是“我”勸“父親”離開車站時“他”說的:“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話語雖普通平凡,但平凡中見深情,對“兒子”的體貼入微難言以對,于是,“我”只得老實聽話地看著“父親”?!案赣H”買橘轉(zhuǎn)回來后的第四次發(fā)話“我走了,到那邊來信!”也是樸樸實實,但這種叮嚀是一種欲早知“兒子”信息的念子深情。因此,“他走了幾步”,又回頭看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边@里的“沒人”是指沒有自己的親人,老人幾乎告誡“兒子”:“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边@第五次接連的叮嚀,更仿佛給人以千叮萬囑之感,此時的父愛子越發(fā)真摯動人。
總觀全篇,文章沒有提到一個“愛”字,但愛卻又無處不蘊含其中,真不愧為當代名作,因此,認真鉆研,細細品味,從中悟出更好的方法來使學生掌握它,也就責無旁貸地成了我們的應(yīng)分責任。在此,本文只是將語數(shù)結(jié)合起來教學做了一個淺談而已,敬請同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