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彩文
人際交往是孩子在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事。孩子需要朋友,朋友是產(chǎn)生快樂和友誼的源泉。有了朋友,孩子就會感到快樂、自信,就會覺得與他人心心相印,但他們并不是天生就會交朋友的,交朋友也是要學習的。那么教師就更有必要創(chuàng)造交往空間,讓學生積極地與人互動。本文主要通過以下四大方面的團隊活動去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一、創(chuàng)設平臺,讓孩子更具魅力
在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是特別多朋友的,這些受歡迎的
孩子不但具有親和力,而且多數(shù)會有過人之處。也就是這些長處,造就了孩子的個人魅力,所以為了讓班上的孩子更具魅力,成為討人喜歡的孩子,我就開展了一系列的團隊活動。
1.針對具有領導能力的孩子,開展“爭當干部,我能行”活動
開學初,我和孩子們都很陌生,對學生并不了解,為了做到公平、民主,于是,我在班上開展了“爭當干部,我能行”的活動,讓一些自控能力、管理能力較強的孩子,通過爭當干部的過程,意識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樣不但提升了自我能力,更讓同學們羨慕他,從而產(chǎn)生喜愛的情感。
2.針對愛閱讀的孩子,開展“我愛讀書,我分享”主題活動
愛看書的孩子識字、閱讀理解能力強,在分享活動的過程中,聽的孩子津津有味,傾聽能力得到提高,講的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培養(yǎng)了勇氣和自信,還從中得到了同學的認可。
3.針對喜歡去旅游的孩子,開展“旅途見聞,真有趣”主題活動
經(jīng)過了解,班里的孩子家庭條件都不錯,每個小假期,班上的許多孩子會跟家長出去野外游玩,甚至會拍很多照片。我就抓住這個機會,通過班上的微信群,家長上傳的旅途照片,讓孩子根據(jù)照片來講述自己的見聞,有圖有真相,孩子們講得生動,聽得入迷,不知不覺間就拓展了視野,增添個人魅力。
4.針對沒有特長的孩子,開展“我有氣質,我快樂”主題活動
利用學校培養(yǎng)孩子個性化發(fā)展的平臺,根據(jù)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讓其充實自我、擁有自信。例如我班的鐘喬森同學,平時是個內向,不太愛說話的孩子,但自從讓他負責班級的鑰匙管理員和生活委員后,變得開朗多了,課間還主動和同學打成一片,有說有笑的,要是有同學不講衛(wèi)生了,他還會進行勸告,并主動清掃干凈,就這樣同學對他越來越喜歡,從此喬森的人際交往問題很快得到了緩解。
二、解決沖突,化解矛盾
讓孩子明白,分歧、失望、誤解和爭論在人們的交往中是不可避免的。那怎樣尋求和解?研究表明,只要孩子學會怎樣和平地解決沖突后,他就不會輕易地采用過激的方法。
1.“收集方法”活動
發(fā)動家長參與到這個活動當中來,一起幫助孩子去解決交往中的矛盾。讓孩子和家長根據(jù)老師發(fā)的表格,一起收集關于解決沖突的方法。其中一個家庭收集到“美國自由博物館”的十種方法:(1)多聽,少說。(2)想要什么東西就提出請求。(3)對事不對人。(4)解決當下的問題把收集到的方法……張貼在教室的墻壁。雖然孩子們年紀還小,表中的內容也許不完全懂得,但遇到問題,教師引導孩子去參照解決方法,慢慢地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有矛盾去尋求方法。
2.“互相贊美”活動
每兩個同學一組,互相寫出兩句贊美對方的話,如“你的學習成績真棒”“你的書寫很工整”“你的大腦真聰明”等,然后互相交換。在互相交換的時候對對方說:“某某同學,這是我送給你的?!比缓笞x一遍贊美的話,接受贊美的同學必須說:“某某同學,非常感謝你?!边@樣的活動會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同時也發(fā)現(xiàn)同學的優(yōu)點,大家吸取別人的長處,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
3.“和平繩”活動
班主任準備好一根繩子由班長保管,將其作為我們班的“和平繩”,當班上孩子出現(xiàn)爭執(zhí),他們就可以找一位信任的同學當主持人,接著讓爭執(zhí)中的一個人手持“和平繩”來陳述自己的觀點,其他人只能聆聽,陳述者不允許大叫惡語傷人,但可以說“我認為……”、“我覺得……”或“我想……”。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同學之前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傷害。當發(fā)言人陳述完畢后,爭論的雙方可以各握“和平繩”的一端,由傾聽方重述發(fā)言人的觀點和感受,并由主持人來評一評。然后爭執(zhí)雙方就可以互換角色了。雖然孩子們年紀小,表達能力有限,但“和平繩”愿作為一種實在的提醒物,能幫助孩子去傾聽別人,使他們不去爭吵或思考如何反駁,并學會了互相諒解。
三、團結互助,和集體打成一片
一個班集體是由幾十名同學組成的大家庭,但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友愛,不懂得謙讓,以自己為中心,所以,就要通過一些活動讓學生明白,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
1.“團結力量大”活動
班級里面總會有孩子不太合群,容易受欺負或者被排擠,還有的孩子老是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他人的感受。針對這些情況,在班上開展“團結力量大”活動,讓孩子們利用課余時間玩集體游戲。
2.“我為班級,我光榮”活動
每個學期,學校都會舉行各種不同類型的比賽,老師就根據(jù)這些比賽內容,和同學們一起提早規(guī)劃后,每個同學根據(jù)自己的特長,積極地投入到比賽當中。我們可以是小組合作式,也可以是全班參與。如“跳繩趣味運動會”“義賣活動”“水果拼盤比賽”“隊形隊列比賽”“朗誦比賽”……大家都以集體利益為重,維護班集體的榮譽,充分體現(xiàn)出“付出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大家團結友愛、互相合作,為班爭光。
3.“互助小組”活動
班上的孩子有的成績優(yōu)秀,有的是舞蹈小演員,有的是繪畫能手……根據(jù)這些情況,讓孩子們自由組合,成為師徒結對,然后到班主任處登記,寫下雙方名字并說出自己的目標,期末的時候通過這個目標來檢驗師徒結對的成果。能達到目標的組合,評選為“最佳互助小組”。
綜上所述,開展不同形式、目標明確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就提升了交往能力。因為活動與活動之間其實是融匯貫通的,都是以培養(yǎng)孩子善于與人交往、以禮待人為目標,并在活動的過程中產(chǎn)生影響,在提高孩子們交往能力的同時,也為逐步品德的成長道路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