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南趣科普科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羅雅丹 畢騰飛
圖/東方IC
少年指的是7—17歲的年齡階段,人生的啟蒙期、逆反期、成長期都會在這個年齡階段完成。而我國的孩子少年時期基本上是在學校度過的,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著天性成長的勃勃生機,也有著自身角色所必須承擔的責任與義務??梢哉f,無論是從知識體系的建構,還是個人人格的完善及社會角色的定位來看,少年階段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階段。
課堂教學、家庭引導、社會影響承擔了少年時期主要的教育功能。相較課堂的規(guī)范,課外時間往往擁有很大的自由度和不可預知的導向性,需要更加的重視。少年時期的課外教育除了輔導班,還可以有什么?
對于大部分第一次當家長的父母來說,如何安排孩子的課外時間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為什么這么說?這一代父母的成長歷程可能在課外安排上并沒有引起他們家長的過多焦慮,但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會給不同時代的少年帶來不同的機遇與挑戰(zhàn)。同樣的年齡階段,一代人在體驗勞動、自然和家庭的溫暖,另一代人在體驗信息、科技和物質(zhì)的富足,我們接觸知識的方式在改變,感受這個世界的方式在改變,當下的少年更加聰明、成熟,見識更多且個性豐富。家長們其實不用過多地擔心增加了少年的負擔,只需在他們價值體系與正確觀念尚末完全形成時給予引導。
科普是培養(yǎng)少年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學創(chuàng)造力、對科學保持熱情和全面提升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體驗式學習”是眾多成熟的科普教育理論之一,也是非常適合“非正規(guī)教育”場所的一種學習方式?!绑w驗”的“體”,意為設身處地,親身經(jīng)歷;“驗”,意為察看感受、驗證查考?!绑w驗式科普”在少年的課外時間更應該被重視。
在情感和認知相互作用的情況下,“體驗式科普”更能引起少年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從而將學習這一過程轉(zhuǎn)變成為主動的、快樂的,在克服困難對知識進行內(nèi)化和吸收時更加可靠和有效。眾所周知,人的大腦分為兩個半球,左右半球的功能各有側(cè)重,“體驗”優(yōu)化了一個問題,就是在汲取知識時,讀書引起的是從視覺出發(fā)的相對單一的腦部興奮,而“體驗”是可能從全感官出發(fā)的大腦交替興奮,這樣,大腦的能量被更好地利用,學習效果也更加明顯。
虛擬現(xiàn)實、增強現(xiàn)實、全息等技術的出現(xiàn),重塑了人們的生活,也展現(xiàn)出未來科技的發(fā)展方向,即讓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有更“直觀”的感受。其實,“直觀”感受就在我們身邊。書本上的文字告訴我們“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給人的是文學、藝術的遐想的美,而家鄉(xiāng)池塘邊的榕樹下,蛙聲、蟬鳴讓我們記住的是對自然的熱愛。小時候,春天不是手機屏幕告訴我們的,是一場雨水過后彌漫在空氣中的青草香帶來的。
中國科普事業(yè)的發(fā)展為“體驗式科普”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人們逐漸不再單純滿足于傳統(tǒng)形式下的圖文、視頻、講座等,對于依托高科技的互動、沉浸式體驗充滿好奇。目前,我國建設了一批科普教育基地,這些優(yōu)質(zhì)的科普基地地理優(yōu)越、交通便利、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是“體驗式科普”的良好選擇。
“體驗式科普”的主要形式包括間接體驗、直接體驗、反思體驗、體驗內(nèi)化等??破請鏊锏哪P驼故净拥取伴g接體驗”充分體現(xiàn)了思維的相似原理,模擬的情境、形象、科研過程等生動地呈現(xiàn)在少年面前,有助于其對知識的理解、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靈感的迸發(fā)?!爸苯芋w驗”則讓少年克服意料之外的困難去完成任務,汗水與淚水、成就與歡樂帶來的感悟是不可替代的?!胺此俭w驗”更像是精神層面上的一個迭代過程,引導體驗者對體驗中的心理感受、情感體驗、行為變化、活動過程及效果等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再次強化體驗效果,優(yōu)化自我認知和評價。而“體驗內(nèi)化”主要強調(diào)體驗活動的外部行為和內(nèi)部過程之間的關系,深化和提升反思體驗。
就教育體制機制而言,各國都有利弊,由此也可以認為,在教育理念和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完善的道路上,沒有什么能妨礙人才輩出。我國的義務教育有著自己的規(guī)范和使命,家庭、社會的第二課堂也要更加重視自己的力量。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在廣袤的信息海洋里,少年可能接觸到不適合自己身心發(fā)展的信息??梢哉f,這一代少年的成長之路,需要更加強大的正能量去引導。走出學校、走出家門、走出網(wǎng)絡、放下手機是非常重要的選擇。
因此,在少年的課外時間安排上,除了“別人孩子都上輔導班,我孩子學習差,不上不行”“我的孩子要學音樂、美術、書法、外語,只要有時間,就都學一學”“我就是要我孩子快樂,隨便玩,玩電子游戲都行,只要他快樂”等,筆者認為,科學的思維方式、綜合科學素養(yǎng)、三觀的正確引導和德育的全面發(fā)展也值得家長去關注和思考。他們需要考慮,怎樣的著眼點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讓孩子更好地成才、感受世界和人生?;蛟S,帶孩子去科普場所,讓孩子感受“體驗式科普”是很好的選擇。
綜上所述,“體驗式科普”應該占少年更多的課外時間。無論是家長、學校,還是社會,在引導少年成長的道路上,應該以人為本,讓其通過體驗的方式,廣泛接觸世界,品味勞動的艱辛,感悟人間的溫情,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心立身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