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明
最近,遇到很多父母咨詢二孩問題,分享一個小清單,希望能給予糾結(jié)生還是不生二孩的父母一些幫助。
1.家庭大事都是夫妻兩人商議決定,不會偏重任何一方意見
生孩子是大事,需要兩個人都認(rèn)同,至少是彼此溝通之后都認(rèn)同的,才更能在今后的諸多瑣事上有耐力,不會日后后悔。家里習(xí)慣了大事一起商量的,更容易在生二孩上達成理性共識。
2.爸爸樂于參與帶孩子
爸爸是不是樂于參與、能參與多少,有了第一個孩子的,都會有經(jīng)驗。如果爸爸確實不樂于參與帶孩子,媽媽一個人要照顧兩個孩子,會非常累,也容易產(chǎn)生家庭矛盾。
3.媽媽身體不錯,整個孕期能比較輕松度過
十月懷胎這事,男人確實沒有發(fā)言權(quán);身體的各種變化、可能發(fā)生的孕期反應(yīng),都在媽媽身上,所以還是需要媽媽自己對懷孕生娃這事不恐懼。孩子媽媽身體很好,幾乎沒有孕期反應(yīng),整個懷孕過程不能說輕松,至少也是樂呵呵的。
4.爸爸能在媽媽懷孕期給她比較充分的照顧
這種照顧不單是吃喝,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關(guān)照。如果爸爸對懷孕這事很不在意,媽媽容易產(chǎn)生不良情緒,也不利于胎兒的發(fā)育。
5.不對孩子成長砸重金
多少叫重金?各家情況不同。如果想著自家孩子什么都要最好的:最好的衣服、最好的奶粉、最好的輔食、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課外班,可能就不免拿重金來砸了。如再多一個孩子,經(jīng)濟壓力就會倍增。
如果爸爸媽媽能接受盡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條件,但不一定是最好的,就容易得多。帶孩子,更重要的是陪伴,言傳身教,吃得健康有營養(yǎng)、穿得舒適暖和,并不困難。
6.不把全部精力花在孩子身上
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自然會覺得有了孩子就被拴住,什么也不能干了。如果第一孩就能做到有了孩子,還有自己的時間,還有其他的生活樂趣;那么有第二孩,除了哺乳期,也不會影響那些時間和樂趣。
7.能盡早不依賴?yán)先撕捅D?,獨立照顧家庭和孩?/p>
自家的孩子,還是爸爸媽媽自己帶最好。如果第一孩能在上幼兒園時甚至更小的時候就不再需要保姆和老人幫手,那么帶第二個孩子也容易做到。
如果家里一直是需要依賴?yán)先撕捅D返那闆r,再多一個孩子,恐怕會更有難度。雇用保姆也會增加經(jīng)濟壓力,依靠老人幫忙帶孩子會影響老人生活,生活瑣事積累多了還可能引發(fā)各種矛盾,多個寶寶,生活幸福感卻降低了,反而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