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玖
摘 要:高三是整個高中階段非常重要的階段,進入高三就進入復習備考階段,進入高三就要面臨著高考。如何上好復習課,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是每一個高三老師面臨的問題,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針對復習課,我總結(jié)如下幾種課型及應對策略,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知識梳理;有效性;針對性;規(guī)范性
一、 知識梳理課
備課:以章、節(jié)為單元進行單元復習訓練,這一階段主要針對各單元知識點及相關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復習的重點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基本規(guī)律及其應用,因此,在這一階段里,要求同學們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
上課:以章或相關章節(jié)為單元復習時,首先要求同學們自己分析、歸納本單元知識結(jié)構(gòu)網(wǎng)絡,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一步充實、完整、使之系統(tǒng)化。其次,要對本單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系進行辨析,對本單元的典型問題及其分析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與歸納,并著重總結(jié)解題方法與技巧,然后對本章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訓練,但訓練題不宜過多,應精選練習題,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最后要根據(jù)訓練中和測試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小結(jié)。
要求:第一輪復習中要求學生帶齊高中課本,加強基本概念、原理復習,指導學生梳理知識點知識結(jié)構(gòu)。盡管一輪復習涉及多個方面、各個細節(jié),歸納起來也就是六個字:讀、講、練、測、評、補。①讀:預習課本,發(fā)現(xiàn)問題。②講:按知識體系,梳理知識,形成網(wǎng)絡,提煉物理思想和方法,理清基本題型,講清解題方法。③練:精選習題,學生訓練,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強調(diào)控制數(shù)量,講求質(zhì)量,不避陳題,特別是經(jīng)典題,這也是高考題的信號。④測:進行單元測試,定時練習、查漏補缺。⑤評:全批全改、統(tǒng)計問題、課堂講評。⑥補:及時糾錯、矯正練習、二次過關。對作業(yè)中出現(xiàn)錯誤的學生一定抓好錯誤訂正,錯題再測的工作,以提高復習的實際效果,規(guī)范學生的答題,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二、 習題課
備課:習題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遷移問題的訓練,提高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科技應用問題的訓練,提高運用物理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加強學科交叉滲透訓練,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能力
上課:面對形形色色的物理題目,如何能迅速而準確地切入到題目給定的物理情景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審題是重中之重。物理解題中的審題,就是通過閱讀題目中的文字和圖像,想象出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弄清題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過程,明確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之間的關系,而進行的分析與綜合相結(jié)合的抽象思維過程。審題的質(zhì)量直接決定著解題的成敗。審題的基本要領就是轉(zhuǎn)化,要把題中的文字轉(zhuǎn)化為物理情景,把物理情景轉(zhuǎn)化為物理條件,再把物理條件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條件,從而解決問題。
1. 審題要注意題中的關鍵詞語。
2. 審題要注意挖掘隱含條件。
3. 審題過程要重視對基本過程的分析。
4. 審題過程要畫好情境示意圖。
5. 審題過程應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
6. 審題過程要抓住物理過程的要點。
7. 審題要善于從物理與數(shù)學結(jié)合的角度進行分析。
8. 審題過程要謹慎細致,謹防定勢思維。
9. 審題要善于從復雜的情境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
三、 試卷分析課
備課:試卷在考查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對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高考物理學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shù)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這五個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著重對某一種能力進行考查的同時,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與之相關的能力。本套試卷重視課標理念的滲透,注重試題立意的創(chuàng)新性,靈活性,時代性,實踐性,注重思維方式的多樣性,物理情景的綜合性。要求考生具有信息提取的多樣性:文字、圖像、圖片等,很好地考查了學生的能力。
上課:分析學生在考試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主要有:審題不夠仔細;雙基不夠扎實;表達不夠清楚;思維不夠靈活;實驗重視不夠;書寫不夠規(guī)范;不能精益求精;不重視應試技巧(先做會的,求全對,穩(wěn)做中檔題,一分不浪費,舍棄全不會)。
(一)研課標、究考綱,探考題,索課本,找準復習方向
1. 結(jié)合課標、考綱,研讀近三年高考題,尋找命題規(guī)律,分析知識點分布情況。
2. 增加課本習題的改編題、提高復習作業(yè)的匹配程度,增強系列復習的針對性。
3. 統(tǒng)計歸類:統(tǒng)計近五年對某單元或章節(jié)主要考查了哪些知識點?該知識點可以分解成幾個小點來講,講到什么程度?近幾年都有哪些典型例題來考查,先講哪個后講哪個?
4. 分析比較:分析這些試題在考查該知識點時,試題呈現(xiàn)的方式和設問要求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分析這些試題與新課標要求的吻合度。
5. 變形創(chuàng)新:在這些試題的基礎上,進行試題變新,使試題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符合新高考的要求,利用新背景使學生在相同背景下,從多個角度分析,一材多用。
6. 穩(wěn)中求變:我們一定要根據(jù)高考試題的情況適時的改變策略,從近五年的計算題就可以看出,命題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命題人的意圖就是出其不備,讓大家意想不到。
(二)有效利用典型題,做到觸類旁通
1. 精選試題:為什么選這道題?想培養(yǎng)學生的什么能力?想突破什么知識點?
2. 預估情況:學生的知識障礙點和思維障礙點會是什么?為什么?如何突破?
3. 有效培養(yǎng):是限時訓練?是學生討論?還是自己講解?為什么?
4. 重點突破:針對學生的知識障礙點和思維障礙點,如何引導學生真正突破?
5. 跟蹤檢測:給出類似的試題或難度相等的試題,針對跟進訓練,以學生的問題為切入點,利用典型例題,尋找成績增長點,讓小練習發(fā)揮大作用。
6. 有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于學生有沒有真正進步,有沒有掌握知識,有沒有提高成績,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講課的真諦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即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通過自己的思維實踐去掌握知識。老師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教學設計,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進行教學,用學生容易理解的形式為學生構(gòu)建知識體系,用學生容易理解的題目鞏固知識,讓學生學到的知識及獲取知識的過程能終身受益,才能真正提高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