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武漢大學教授寧津生,因病醫(y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88歲。
寧津生曾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副校長、校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測繪學會測繪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長期從事物理大地測量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是該領域著名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在大地水準面、地球重力場模型、國家天文重力水準網等方面成果顯著。耀眼的學術成就之外,寧津生院士最被大眾熟知的,是他發(fā)起的一門“最奢侈的基礎課”——《測繪學概論》。
1996年,寧津生院士提議“院士同上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得到了測繪領域院士們的積極響應。1997年9月,《測繪學概論》正式開課,一講就是二十多年。課上不點名、不簽到,但階梯教室后排卻站滿了人,不僅有測繪專業(yè)的學生,還有其他專業(yè)的學生。課程通過科普的方法、通俗的語言和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讓剛入校的同學們對測繪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些院士仿佛是站在山頂上的一小撮人,他們的視線穿透遠古和星空,順著他們的目光,我們窺見了一個極開闊的地帶?!币幻麑W生感慨道。
這正是開這門課的目的。在寧津生看來,這些剛從高中畢業(yè)的孩子,不一定能完全聽懂課,但他們會對測繪有一個“感性認識”,知道這個學科不再是傳統的野外作業(yè),它有很多高科技、很前沿的東西。2013年,同濟大學移植了這門課,于是每年9月,學生們都可以看到這位風塵仆仆的老人,帶著滿腹學識和翩翩風度,穿梭于武漢大學和同濟大學的校園里,為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學子們送去新學期的“第一課”。
老師們說,寧院士每年給新班上課時,都會將原來的講稿重新整理一遍,加入一些自己研究或查閱到的新知識?!艾F在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解決同一個問題的技術或者方法,很可能不久后就被淘汰,被更先進的方法或技術取代?!彼f?!岸嗄陙恚瑢幵菏繋ьI我們不斷調整教學內容,更新教材,建設慕課。這些都歷歷在目。”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龔健雅說。2017年,《測繪學概論》獲得年度“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特別獎”。
湖北省優(yōu)秀教師、全國測繪行業(yè)先進工作者、全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感動中國測繪人物、測繪地理信息杰出成就獎、衛(wèi)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終身成就獎……寧老先生榮譽等身,但他最喜愛的稱謂,還是他80壽辰時,學生們送上的尊稱“大地之星”。
老先生常說,每次給學生上課前依然感到緊張。這是源于他對三尺講臺從未退卻過的熱情和敬畏之情?!按髮W的產品就是學生,老師應該把教學放在第一位?!币晃划厴I(yè)生回憶說,寧院士上課從不坐著,他喜歡站著觀察學生的反應?!澳翘鞂幵菏可眢w有點不舒服,站著給我們上了近40分鐘的課后,才抱歉地說,同學們,不好意思,我要坐一下。那一刻,我們才突然意識到他已經是個近80歲的老人,教室里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
直到2019年3月,87歲高齡的他仍在主講《測繪學概論》的第一堂課。
“我至今仍記得大一時,一位武測老教授說,‘武測之所以厲害,是因為有一群優(yōu)秀的老師,他們永遠年輕,永遠充滿活力。我想,即使有一天他們去了另一個世界,也依然能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019屆畢業(yè)生呂同學說。
“寧老走了,但是院士們還會繼續(xù)堅持講這一門課?!?月19日,武大一位工作人員說。就像老先生在武大星湖旁題字的“經緯石”將長存一樣,他領銜的“測繪學概論”課程,開拓發(fā)展的測繪事業(yè),必將繼續(xù)生發(fā)。
熱議銳評:寧院士常說一句話:“做一件事,就應該盡自己所能做得最好;沒有熱情和責任感,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想,老先生終其一生,將這句話詮釋到了極致。他的學養(yǎng)與人格魅力,他對那一方講臺的熱愛,無不令人敬仰。正如2016年第二屆“感動測繪人物”組委會給寧老先生的頒獎詞申說的:“地球重力場,天地大舞臺。滿腹經綸,國之棟梁。一生相許,矢志不渝?!眰ゴ蟮娜松?,頂天立地!
素材運用:經天緯地的人生;巨星閃爍的課堂;學養(yǎng)與人格;熱情與責任;大師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