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夢圓 趙鴻偉 林楠
【摘 要】本文選用大肌肉群動作發(fā)展測評第三版(TGMD-3),對杭州市135名5-6歲幼兒進行13項大肌肉動作測評,對測評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杭州市5-6歲幼兒總體大肌肉動作發(fā)展水平一般,位移技能的發(fā)展優(yōu)于球類技能的發(fā)展,且在性別方面不存在差異。針對本文現狀在各方面提出基于幼兒大肌肉動作發(fā)展的建議。
【關鍵詞】幼兒;TGMD-3;現狀
根據參與動作肌肉的多少,人類的動作分為軀干和四肢大肌肉參與的大肌肉動作、手和腕部小肌肉群參與的精細動作。動作發(fā)展理論(Motor Development)指出,3-10歲階段是基本動作技能發(fā)展的關鍵期,主要以大肌肉動作的發(fā)展體現。人類大肌肉動作不但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的發(fā)展,還可以促進更多復雜運動技能的學習[1]。許多研究表明,大肌肉動作發(fā)展對幼兒認知能力[2]、體能[3]、運動技能[4]等均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杭州市B幼兒園5-6歲幼兒
1.2研究方法
1.2.1實驗法
實驗對象選取杭州市B幼兒園5-6歲幼兒,隨機選取2個班為對照組、2個班為實驗組,共136名幼兒,通過大肌肉群動作發(fā)展測評第三版(TGMD-3)進行測試,內容由“位移技能”(跑步、馬步跑、單腳跳、跑跳步、立定跳遠、側滑步)和“球類技能”(雙手擊固定球、正手擊拋落球、原地單手運球、雙手接球、踢固定球、上手投球、低手拋球)構成,共13個測試動作。每個動作測試2次,計算2次測試總分。在測試時,從幼兒測試動作時的正側面對測試過程進行全程錄像,之后打分人員根據錄像進行評分。
1.2.2數理統(tǒng)計法
整理測試所得數據,并導入SPSS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 5-6歲幼兒大肌肉動作發(fā)展現狀
表1顯示了大肌肉動作測試每個動作的平均得分、標準差、得分最值以及平均分與滿分之間的比值關系。其中,測試幼兒跑步的掌握情況最好,比值為0.85;其次是單腳跳、立定跳遠、馬步跑、側滑步、原地單手運球,比值為0.6-0.7左右。相對的,跑跳步、踢固定球、正手擊固定球、雙手接球、上手投球的平均分與滿分比在0.5-0.6左右;正手擊拋落球和低手拋球的比值僅為0.22和0.39,表明掌握情況較差。
從位移技能和球類技能總體得分的情況看,位移技能的發(fā)展優(yōu)于球類技能的發(fā)展。其結果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5][6]。其原因,有研究認為[1][6],在幼兒的動作技能的發(fā)展過程中優(yōu)先發(fā)展的是大肌肉動作,然后逐漸分化、細化發(fā)展小肌肉動作。由于幼兒控制精細動作的小肌肉群發(fā)展較慢,因此在完成相對復雜的操作型動作技能時,不能很好地完成動作,導致動作得分較低。相對的,跑步、單腳跳、側滑步等位移技能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且使用大肌肉動作控制較多,因此整體得分情況可能優(yōu)于球類技能。
2.2不同性別幼兒大肌肉動作發(fā)展比較
本研究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對男、女幼兒的測試結果進行了分析。
表2所示,在跑步、馬步跑、單腳跳、立定跳遠、雙手擊固定球、正手擊拋落球、雙手接球、踢固定球、上手投球、低手拋球的測試上,男幼兒的得分高于女幼兒;在跑跳步、側滑步、原地單手運球的測試上,女幼兒的得分高于男幼兒。其中,只有踢固定球的得分,顯示男幼兒顯著高于女幼兒(p<0.05),其它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這一結果,與先前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7][8][9],在幼兒階段,大肌肉動作發(fā)展在性別方面差異不明顯。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杭州市5-6歲幼兒大肌肉動作發(fā)展總體水平一般,且位移技能發(fā)展由于球類技能。從各單項動作得分來看,位移技能中跑步、馬步跑、單腳跳及側滑步的動作發(fā)展情況較好,球類技能中僅原地單手運球的動作發(fā)展情況較好。
2.杭州市5-6歲幼兒大肌肉動作發(fā)展在性別方面不存在差異。
3.2建議
提高幼兒體育在我國幼兒教育的地位。研究表明,3-6歲是大肌肉動作學習的黃金期,錯過黃金期他們會在基本動作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學習中遇到困難[10]。我國應加快完善幼兒體育相關政策、指南,制定幼兒體育活動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提供3-6歲幼兒開展體育活動內容、場地、器材及師資水平的相關規(guī)定[11],建立健全幼兒體育相關實施細則。
創(chuàng)設適宜的體育環(huán)境。一方面,學校領導需加大對幼兒園場地及器材的資金支持。幼兒園本身在場地上具有特殊性,應針對本園的特點,設計出具有本園特色的體育活動場地與大型體育設施。另一方面,應建立家、園、社區(qū)共育模式,由教師、父母等為幼兒體育活動創(chuàng)設安全的活動環(huán)境,監(jiān)控幼兒運動量,使幼兒在動作發(fā)展方面得到改善。
豐富幼兒教育工作者體育教育知識。目前幼兒教師以??啤⒈究茖W歷居多,多畢業(yè)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在幼兒園缺乏幼兒體育教育專業(yè)人員的情況下,極大地限制了幼兒教師對幼兒體育活動的施教能力。因此建議加強在學前教育專業(yè)教材中體育活動內容部分;加強幼兒體育師資的職前培養(yǎng)與職后培訓,提高教師體育基本理論與技能水平。
參考文獻:
[1]Greg Payne,耿培新,梁國立.人類動作發(fā)展概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任園春,趙琳琳,王芳,程嘉,潘啟強.不同大肌肉動作發(fā)展水平兒童體質、行為及認知功能特點[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03):79-84.
[3]李靜,刁玉翠,孫夢夢,潘文娟.3~5歲幼兒基本動作技能與體能的關系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06):52-58.
[4]Rocha H A , Marinho D A , Jidovtseff B , et al. Influence of regular soccer or swimming practice on gross motor development in childhood[J]. Motricidade, 2017, 12(4):33.
[5]周喆嘯,孟歡歡,趙煥彬,白銳,雷園園.功能性訓練促進5-6歲幼兒粗大動作發(fā)展的實證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42(05):16-22.
[6]Van Capelle A , Broderick C R , Van Doorn N , et al.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fundamental motor skills in pre-school aged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ence & Medicine in Sport, 2017:S1440244017302396.
[7]PIEK J P, MCLAREN S, KANE R, et al.,2013. Does the Animal Fun program improve motor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aged 4–6years?[J].Hum Movement Sci,32(5): 1086-1096.
[8]TSAPAKIDOU A, STEFANIDOU S, TSOMPANAKI E,2014. Locomotor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ged 3.5 to 5 years in nursery schools in Greece[J]. Rev Eur Stud,6(2):1.
[9]辛飛, 蔡玉軍, 鮑冉,等. 國外幼兒基本動作技能干預研究系統(tǒng)評述[J]. 體育科學, 2019, 39(002):83-96.
[10]朱子平,劉鎏,秦培府.國外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研究——兼論對我國幼兒體育教育的啟示[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8,34(06):43-48.
[11]莊弼,任綺,李孟寧,荊鵬飛.幼兒體育活動及其內容體系的思考[J].體育學刊,2015,22(06):64-70.
作者簡介:
白夢圓,女,1997,漢,浙江溫州,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幼兒體育。
(作者單位:1浙江大學;2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