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蓮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家長或教師若要毀掉一個兒童,最簡單的辦法莫過于每天對他說一遍‘你真笨‘你真壞。”由此反推,那些在群體中處于弱勢的學生,他們自卑、膽怯、缺乏自信,若每天給予他們熱情的鼓勵:“你真行!你真棒!”“不錯,有進步?!敝辽倌茏尨蠖鄶祵W生開足馬力向前行進。
怎樣保護學生的自信?怎樣幫助學生找回自信?
一、不放大錯誤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難免的,難以想象一個不犯錯誤的人是怎么成長起來的。即使是那些成功人士,也經歷過數不清的挫折,犯過不少錯誤,正是這些挫折和過錯才成就了他們。當然,成功的關鍵是能在錯誤中吸取教訓。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面對學生各種各樣的錯誤(或是較嚴重的問題),教師或許會焦頭爛額,但切忌小題大做,否則會在學生稚嫩的心靈上留下抹不去的傷疤,會讓學生滋生破罐子破摔的極端心理。
去年,班里轉來一名外地女生,上課積極發(fā)言,課后認真值日,還主動關心同學,與同齡人相比顯得成熟。有一次,有個學生新買來的一本書不見了,到處找,后來在她的座位上找到了??墒撬豢谝Ф〞亲约旱?。畢竟還小,幾個問題下來她就露出了許多破綻,一會兒說書本是爸爸買的,一會兒說是一位叔叔買的,一會兒又說是叔叔給她錢,自己在泰州書城買的。怎么辦?這個學生明顯在撒謊。通過與家長溝通,最終確認書就是她從同學那里拿來的。
后來,書還回去了,但從此她臉上自信的笑容也不見了,上課很難再見到她把手舉得高高的,說話走路似乎都在逃避什么??吹竭@種情形,我很困惑。通過家訪得知,家長因為這件事狠狠地打了她一頓,時不時地用“偷東西”“賊”等字眼罵她,讓她覺得自己犯了大錯,無法挽回。幸虧我及時發(fā)現,并且與她私下深入地交談,告訴她:“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改正了依然是個好孩子。千萬不要總是沉溺其中,要知道你的身上還有大家欣賞的優(yōu)點?!彼K于開心地笑了。
二、不拔苗助長
“拔苗助長”的故事我們非常熟悉,妄自幫助事物生長,非但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會有危害。在一個班級里,學生發(fā)展總是有差異的,教師沒有能力消除這種差異,更不能為了片面追求學習成績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F實生活中,教師和家長往往“只取華山一條路”,拼命給學生施加學習壓力,有時因為學生不能較好完成作業(yè)而劈頭蓋臉一頓訓斥、挖苦、抱怨?;蛟S學生的學習成績最終會有所提高,但對他們心靈也造成了永久的傷害。
我們班有個學生,學習成績總是倒數第一,他最受我關注,我曾經把他盯得緊緊的。下課了,其他學生紛紛跑出去玩了,而他卻被我留下來讀生字、課文,聽我講知識點;放學了,其他學生陸續(xù)背著書包回家,而他還在座位上訂正對他來說猶如重大科學難題似的作業(yè);回家作業(yè)即使不多,他也要磨磨蹭蹭到晚上八九點鐘。教師、家長傾注大量精力,他每天可以說是超負荷運轉,但是成績依然不甚理想,緊接著該生變得暴躁易怒,上課走神做小動作,不服管教……換位思考,假如我是該生,我受得了嗎?
教育的藝術在于循循善誘。教育工作既“有心”不得,又“無心”不得。有心,則似按著雞頭喝水,掰開雞嘴喂米,終難如愿。無心,則放棄了教師的職責,這是值得我們深刻反思的。
后來,我讓該生和其他學生一樣按時放學回家,把應有的快樂和輕松還給他。近來,他的學習成績照舊,但是上課積極發(fā)言,沒有了沉重包袱的他好幾次都把手舉得高高的,用并不清晰的口齒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我一次次向他投去贊賞的目光,只要有進步就表揚他。在一節(jié)公開課上,他甚至自信地走上講臺進行講解。
世間萬物自有其生長規(guī)律,違反了自然規(guī)律,結果肯定適得其反。只有遵循其規(guī)律,才能開出最生動美麗的花,結出最美味可口的果實。
三、重引導幫助
真誠的給予、委婉的說服比強迫更為有效,批評和懲罰只能讓學生更加反感和排斥。
有個學生字寫得很差,每次批改到他的作業(yè),我都會升起一股無名之火,要合上本子,嘆一口長氣,冷靜幾分鐘才能接著批改,批改他的作業(yè)本真是一段痛苦的經歷呀?!霸俳o我重做一遍!”重做上來又是如此?!澳阆?,認認真真做一遍就好了,不認真要做兩遍,哪個更輕松呀?”他的認識態(tài)度還不錯,但等到作業(yè)交上來又是如此。請教以前的任課教師,一提到該生,一臉苦笑:“他的字就是這樣,改不掉了?!睙o奈之下我只能采取強硬措施,做不好就讓他一遍一遍地重做,但毫無效果。看著他在我的眼皮底下那么痛苦地寫字,心想:算了,隨他去吧。
“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的方法太少。”偶然讀到魏書生的這句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試想,該生難道就不想把字寫好嗎?只是無數次的失敗,無數次的斥責,讓他再也沒有信心了,也許提筆都令他恐懼。我呢?總是在要求他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永遠都是高高在上的,仿佛不嚴厲就體現不出師道尊嚴。我不斷地反思著。
有一天,我真誠地對他說:“讓我來幫助你,好嗎?”他欣然接受。我坐在他旁邊和他交流如何把作業(yè)做好,怎樣把字寫得漂亮一點,甚至還為他示范。這一次,他似乎特別用心,沒有了以前的痛苦表情。做完作業(yè),我當場批好,并且給予充分肯定。下課了,他也玩得特別輕松,還主動上來和我打招呼。后來,我一有空就問他:“讓我來幫助你,好嗎?”我又和他一起做了幾次作業(yè),每次都不失時機地進行表揚。有一次,他對我說:“老師,你去做事吧,我能寫好的。”外因會促使內因發(fā)生變化,他終于能夠主動學習了,我的教育成功了。
“讓我來幫助你?!焙喓唵螁蔚囊痪湓挘淖兞藗鹘y(tǒng)的師生觀,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了教育的最終關懷——人的生命。學生與教師的地位是平等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學習的奴隸,教師是學生的幫助者,而不是索取者。試想,學生們有了教師的幫助,他們還會懼怕、退縮嗎?衷心希望學生們如沐浴在春天陽光里的小苗,茁壯成長,享受生命的快樂,享受學習的快樂。
用愛心驅散學生心靈的陰霾,用行動給予學生真誠的幫助,用一顆寬容的心微笑面對學生的不完美,相信每個孩子都能開開心心地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