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英
(臨沂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山東 臨沂 276000)
抑郁癥是現(xiàn)代社會比較關(guān)注的病癥之一,其主要癥狀為情感低落、思維遲緩以及言語動作減少等[1]。由于該病患者會出現(xiàn)自殺傾向[2],因此在臨床積極進行治療的同時,應加強護理,以預防嚴重后果。本文對抑郁癥患者實施認知行為護理干預(CBNI),觀察其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抑郁癥患者。納入標準:符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ICD-10);無煙酒依賴。排出標準:伴有其他重大精神疾病;伴傳染性疾病者。將納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21~60歲,平均(32.4±4.9)歲。實驗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2~58歲,平均(33.4±5.8)歲。兩組基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國藥準字J20150119),1次/d,10 mg/d;鹽酸舍曲林片(國藥準字H20060686),1次/d,50 mg/次;鹽酸氟西汀膠囊(國藥準字J20170022),20 mg/d。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指導患者睡眠,緩解其可能出現(xiàn)的失眠情況;為患者合理制定飲食計劃;引導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參與集體活動;做好常規(guī)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方式上采用CBNI,具體如下:(1)開展交流座談會,為患者講解抑郁癥相關(guān)知識及治療方式,為其解除疑惑;(2)為患者提供解壓渠道,幫助其進行情緒的疏導,消除負面情緒;(3)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主動傾聽患者的傾訴,并給予患者認同感;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妄想癥,醫(yī)護人員需要與患者一起探討其所受困擾,引導其回歸現(xiàn)實;(4)采用肢體語言對患者進行情志干預,讓患者感受到關(guān)懷;(5)通過運動和音樂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轉(zhuǎn)移患者注意力。3個月后進行評價。
1.3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社會功能缺損程度及各項癥狀的變化情況。自我效能評分采用GSES評價,總分40分,共10個條目,分數(shù)越高則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好;社會功能缺損程度采用SDSS評分,共20分,10個條目,分數(shù)越低其社會功能缺損程度越小。(2)采用SCL-90對患者護理干預后的軀體化、人際關(guān)系敏感、強迫、焦慮、抑郁、敵對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低表示癥狀改善情況越好。
2.1自我效能感及社會功能缺損程度 自我效能感:實驗組為(32.35±5.14)分,對照組為(25.11±4.79)分,實驗組高于對照組(t=6.52,P<0.01);社會功能缺損程度:實驗組為(8.78±2.56)分,對照組為(12.31±2.63)分,實驗組低于對照組(t=6.08,P<0.01)。
2.2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對比 實驗組各臨床癥狀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對比分)
抑郁癥是一種心理障礙疾病,可由多種原因誘發(fā)[3],臨床通常采用藥物干預,只能使病情得到緩解,但對其認知功能等方面不能有效改善。該病難以通過日常環(huán)境的改變進行干預,迫切需要一種有效的護理干預手段[4]。本研究加強對患者的CBNI,通過科學的護理方式,提高其行為和情感方面的認知,緩解其身心壓力。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自我效能感及社會功能缺損程度改善更好,各臨床癥狀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說明CBNI能夠增強患者自主性,具有很好的社會功能意義,對患者的癥狀改善也有很大的提高。
總之,加強對抑郁癥患者的CBNI,能幫助其恢復良好的情緒,逐漸建立起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這對其早日回歸社會、疾病的康復及預防疾病的復發(fā)都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