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摘 要 文章介紹并分析了機車輪對橫動量的重要性,并為此開展的改進實施活動。
關鍵詞 輪對橫動量;解決方案;工藝驗證
1背景
隨著工業(yè)技術的進步,滾動軸承得到極為廣泛的運用,其運動摩擦系數(shù)低,啟動性能好,結構緊湊,拆裝、維修保養(yǎng)方便。同時伴隨著壓裝技術的日趨完善,近年來公司自主設計的主力產(chǎn)品機車輪對均采用滾動抱軸承結構。
2案例回顧
2010年3月用戶反饋配屬中鐵一局DF8B-253、254號機車多位抱軸承頻繁報警,其中DF8B-253號機車6月5日牽引列車時報警停車超時的責任處罰,認定構成一起耽誤列車的一般D類安全事故,嚴重影響用戶機車的運用,反響強烈。
2012年4月配屬海外沙特的DF8B-0001、0002號機車,用戶反饋6條輪對溫升報警,其中4條輪對嚴重報警退出運用,1條輪對抱軸承固死,車軸報廢。嚴重影響改型機車運用考核,為此公司不得不空運6條輪對恢復機車運用。影響后續(xù)機車訂單的簽訂[1]。
3問題的提出
2019年7月公司開始試制復興號機車,復興號機車(采用滾抱結構輪對)承載著公司復興的希望,意義重大,結合過往案例,如何保證滾動抱軸承組裝質(zhì)量顯得尤為關鍵。
4原因分析
輪對抱軸承溫升過高的質(zhì)量事故經(jīng)返廠分析為:輪對運用后抱軸承橫動量異常增大,設計值僅為0.15~0.25,實測竟達1~3mm。輪對相關零件組裝時橫向間隙消除不到位,輪對出廠時橫向間隙測量不真實,造成運用后間隙增大。如何解決軸承橫動量測量的真實性成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5解決方案
為保證解決方案的可靠性,組織廠內(nèi)專家討論制定兩套輪對軸承橫動量測量工藝方案,開展工藝試驗驗證,驗證有效后固化。
(1)工藝方案一:采用臥式間隙測量裝置測量。
試驗方法及數(shù)據(jù):
為驗證采用臥式間隙測量裝置測量方案,針對車軸軸號8038輪對組織四次試驗驗證,第一次采用正常組裝、測量方式,調(diào)整墊片厚度8.82mm,橫動量實測值0.17mm;第二次測量采用墊片厚度減少1mm,裝回測量方式,調(diào)整墊片厚度7.82mm,橫動量實測值0.23mm;第三次采用輪對解體、按工藝要求消除組裝件之間的虛間隙后重新組裝測量方式,調(diào)整墊片厚度8.82mm,橫動量實測值0.18mm;第四次采用用千斤頂兩端頂除虛間隙后測量方式,調(diào)整墊片厚度8.82mm,橫動量實測值0.18mm。
試驗結論:臥式間隙測量測量不出輪對的間隙真實值。
(2)工藝方案二:采用翻轉(zhuǎn)架測量。
試驗方法及數(shù)據(jù):
為驗證采用翻轉(zhuǎn)架測量方案,針對車軸軸號8044/8041輪對組織5次試驗驗證,第一次采用按工藝要求消除組裝件之間的虛間隙正常組裝測量方式,調(diào)整墊片厚度8.82mm,橫動量實測值0.20mm;第二次測量采用用千斤頂兩端頂除虛間隙后測量方式,調(diào)整墊片厚度8.82mm,橫動量實測值0.22mm;第三次采用墊片厚度減少1mm,裝回測量方式,調(diào)整墊片厚度7.82mm,橫動量實測值1.18mm;第四次采用正常組裝、測量方式,調(diào)整墊片厚度8.82mm,橫動量實測值0.05mm;第五次采用墊片厚度減少1mm,裝回測量方式,調(diào)整墊片厚度7.82mm,橫動量實測值0.98mm。
試驗結論:
(1)采用翻轉(zhuǎn)架測量能夠測量出輪對橫動量的真實值。
(2)輪對抱軸箱組裝過程可靠,零部件之間的虛間隙控制合理。
6結束語
通過工藝試驗確定的結論有效地解決了滾抱輪對軸承橫動量的測量方法,后續(xù)持續(xù)跟蹤、關注機車運用考核情況。不斷的圍繞提升效率對本解決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固化以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唐國良.機車輪對橫動量對若干問題的影響[J].內(nèi)燃機車,2002(1): 1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