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炳豪
18000步,是他們工作時,一天走的最少步數(shù)。鐵路有多長,雙腳就要走多遠。他們如這長長鐵路上一粒行走的石子,堅韌而無悔。這個城市自遠方來,到遠方去的夢想,是他們在承載。
122天,是他們一年中在海里的時長??亢3院?,他們是這個城市里的討海人。一次次的出發(fā),一網(wǎng)網(wǎng)的海貨,伴著沒日沒夜轟鳴的馬達。辛勞與汗水,都被留在海里,豐收與鮮美,都被端上飯桌。這個城市和海的距離,由他們拉進。
100件快遞,是他們每天派送的起步數(shù)量。等待、分揀,派送……他們日夜奔波在大城市的小小一隅。幾條街道,幾棟大樓的人們從他們手中接過的是千里之外的歡喜。風雨無阻,與時間賽跑,他們是這個城市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幾十千伏,是他們工作時需要面對的電壓。24小時,隨時待命,他們被稱為“電纜極客”,他們守護著城市的用電安全,每座城市都因為電力工人而美好,因為他們的勞碌辛苦, “城市大動脈”得以健康正常運行,他們是城市毛細血管的良醫(yī)。
一張黝黑的臉,一雙粗糙的手,一身沾滿灰塵的衣服,他們在塵埃滿天的工地奔走,在百米鋼架上攀援,無論酷暑、嚴寒,他們是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卻最被忽略的工作者,他們建設了燈火輝煌的城市,也在危難時刻逆行。他們,是城市的“魔術師”。
百米高空,他們習慣了俯視一座城市,他們沒有超能力,沒有輕功,卻能飛檐走壁,他們是鏡頭里最輕盈的身影,卻肩負著扮靚城市的使命。他們行走云端,在高空留下光亮與精彩。他們是可敬的“蜘蛛人”,他們是城市的“美容師”。
600萬,是全國建筑女工的數(shù)量,實際上早已遠遠超過這個數(shù)字,在被視為“男人領地”的工地上,她們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她們是扎在鋼筋水泥里的“鐵娘子”,在剛與柔的較量中,編織起建筑的脊梁,她們也是這個城市的“追夢人”。
別人的垃圾,是他們的財富。他們,沉默地撿拾,漂泊著謀生,分類、辨別、稱重、估價,實現(xiàn)了城市資源可再生與再利用,他們是城市的拾荒者。
頭頂上方5米,是川流的城市。不到1米直徑的污水井口,他們負重爬進爬出,地上繁華熱鬧,地下孤獨冷清,他們穿梭在地下管網(wǎng)之中,委身于狹小的下水管道里,常常污水淤泥滿身,還會面臨危險。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他們守護著城市地下縱橫交錯的通暢。他們是地下“血管”的“清道夫”!
18000步、122天、100件……在我們身邊,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都在用雙手創(chuàng)造財富、提供便利。一組組數(shù)字記錄了他們辛勤的付出,也讓他們在日復一日的勞動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五月,我們走近身邊的勞動者,用鏡頭捕捉他們的笑臉和背影,并向這些勤勞樸實的勞動者道一句:“您辛苦了,謝謝!”
(編輯/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