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看到一幅很有趣的漫畫:街頭,一個捂得很嚴實的人,扭頭看著一個穿得很單薄的人,說,你不冷嗎?他得到的回答是,你不熱嗎?
擔心對方穿得少,所以冷的人,往往是因為自己感覺冷;而覺得對方穿得多,所以熱的人,多半也是因為自己感覺熱。
其實,冷暖自知。但就是有人會覺得,你呀,不知冷暖,所以,才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媽媽覺得你冷,就會讓你多穿衣服;媽媽覺得你餓,就會讓你吃這個喝那個;媽媽覺得你還小,不該談戀愛,你就不能和異性交往;媽媽覺得你都老大不小了,該成家了,怎么一點也不著急?情急之下,就會四處代你去相親,就會天天逼婚。
媽媽的感覺不對嗎?媽媽是過來人,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她的感覺,都是人生智慧,怎么會不對?
媽媽有錯嗎?媽媽沒有錯,因為媽媽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你好,都是因為愛你。一個處處為你著想的人,你不能沒良心忤逆她,更不能把好心當驢肝肺。
媽媽唯一沒有考慮到的,是你的感覺、你的感受、你的需求。
媽媽覺得你冷,是因為她自己感覺到了冷,是真的冷。她就會出于母愛的本能,讓你加一條秋褲,再添一件毛衣。你年輕,火氣旺,不懼嚴寒,還愛臭美,寧愿凍人而美麗,這是你的感覺,也是你的選擇,媽媽卻忽視了,或漠視了這一點。于是,矛盾由此而生。
媽媽自己也年輕過,媽媽曾經(jīng)也是那個被認為冷而自己覺得熱的人,只是歲月早已經(jīng)磨平了她,她成熟了,老練了,終而成了總是覺得別人冷、并期盼能督導(dǎo)或左右別人的人。
媽媽不知道,她在覺得別人冷的時候,也許在別人的眼中,她穿得太多太暖太熱了;她不知道,不能只允許你覺得別人冷,也要包容別人覺得你熱。
這樣的“媽媽”很多。在單位,總有人覺得你不夠聰明,不夠虛心,不夠努力;在社會,總有人覺得你不合群,不入流,不適時宜;你有什么計劃和想法,總有人覺得你是不切實際,好高騖遠;你有自己的愛好追求,總有人覺得你是不務(wù)正業(yè),亂彈琴……他們都是你的“媽媽”,他們都由衷地覺得你冷,恨鐵不成鋼,忍不住要出于愛護你、拉你一把的目的,而對你“好心好意”地指手畫腳。
你覺得我冷的時候,我未必冷;你覺得我誤入歧途,那也許正是我的人生方向;你覺得我窮途末路的時候,殊不知我的希望和信心仍在。我尊重你的感覺,你亦應(yīng)該尊重我的感覺,而尤其重要的是,你不能以你的感覺凌駕于我的,更不能扭曲甚而試圖改變我的感覺。
你的感覺是你的,我的感覺是我的;你可以覺得我冷,我也可以覺得你熱;你可以說出你的感覺,我也可以說出我的感覺;你可以堅持你的感覺,我也可以堅持我的感覺。無關(guān)冷暖,無論是非。這才是平等的、公平的、進步的。
[怦然心動]
作家葉傾城曾寫過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女學(xué)生在媽媽的千叮嚀萬囑咐里,不得不套上了秋褲,可她轉(zhuǎn)身出了家門,就找了一個衛(wèi)生間脫了秋褲。這一幕讓我們覺得這個女生很可愛,她不敢忤逆關(guān)愛自己的媽媽,又想堅持自己的選擇,最終只好“陽奉陰違”。 其實,無論是媽媽,還是女兒都沒有錯,僅僅是媽媽覺得冷,希望女兒多穿一點,而女兒覺得熱,希望自己少穿點。然而,畢竟是“冷暖自知”,別人的覺得,那是別人的感覺、別人的立場,不能代替你的感受、你的需求。網(wǎng)絡(luò)里有一個熱帖,評論的話題就是:世上有一種愛,叫媽媽覺得你冷。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遭遇這種“侵略性”很強的“愛”,它們貌似關(guān)愛、保護,其實是凌駕于我們的感覺、意愿之上。一旦“別人的感覺”成為一種剝奪,最終勢必會成為人際關(guān)系緊張的導(dǎo)火索,所以,當“別人的覺得”蒞臨你生活的現(xiàn)場,請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你可以尊重別人的感覺,但同時,你也可以說出你的感覺,可以堅持你的感覺。這樣才公平,也才會推動事情朝著合理化的方向發(fā)展。
【文題延伸】堅持自己的選擇;尊重自己;冷暖自知……(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