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芳
積石山縣位于甘肅省南部,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結合部,東北部海拔低干旱少雨,氣候較熱,西南部山區(qū)海拔高溫涼濕潤。地勢和海拔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了林業(yè)生產方面的差異化,特別是造林方面差異較大。
一、造林技術概況
1、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最常見的一種造林方式,一般有兩種類型,不帶土丘栽植和帶土丘栽植。通過造林實踐證明,帶土丘具有許多優(yōu)點,一是保留了基部土壤,對苗木根系損傷較小,栽植后可迅速恢復生長,造林成活率明顯高于不帶土丘的方式,二是挖苗和起苗過程中苗木損失水分非常少,保證了造林成活率,三是苗木基部有育苗地土壤保護,造林時把育苗地土壤帶到造林點后栽植,苗基部是育苗地土壤,苗木能很快適應新環(huán)境,基本上沒有緩苗現(xiàn)象。植苗造林樹種有油松、華山松、云山、樟子松、榆樹、杏樹、花椒、核桃、大櫻桃、李等。
2、插桿造林
對于柳樹楊樹等易發(fā)根樹種,經(jīng)常采用插桿造林方式,即3月上旬將柳樹和楊樹枝干砍下或剪下,按照長度1.5米、粗度5至8厘米左右做成插桿整捆泡在水中,半個月左右,讓其充分吸水,基部出現(xiàn)裂皮現(xiàn)象(韌皮部隱芽萌發(fā)),就可以挖栽植穴栽植。插桿造林樹種有各類柳樹、各類楊樹等。
3、播種造林
對于大粒種子,可以進行播種造林方式,即按照株行距將種子播入土中,讓其直接萌發(fā)生長。播種造林樹種主要有華山松、油松、榆樹、刺槐、沙棘、杏樹、核桃、花椒、櫻桃、李等。
二、造林技術應用
1、東北部干旱山區(qū)
植苗造林:在東北部干旱山區(qū),主要采取植苗造林,大規(guī)模造林季節(jié)一般在春季和秋冬季,春季造林時間一般從3月上旬開始,至3月下旬結束,一般不晚于4月上旬,這個時段里土壤剛解凍和大部分解凍,苗木頂芽剛萌動時期,尚未生長,所以,消耗養(yǎng)分和水分少,造林成活率高。秋冬季造林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這個時段里土壤開始封凍,氣溫漸漸變低,蒸發(fā)量少,苗木落葉轉入休眠期,消耗養(yǎng)分和水分最少,所以,造林成活率也高。多年的實踐表明,秋冬季造林成活率高于春季。造林時提倡帶土丘栽植,以提高成活率。
插桿造林:插桿造林在春季,3月上中旬將經(jīng)過泡水催芽的插桿直接栽于土中,插桿完成從適應新環(huán)境萌發(fā)新根和枝葉的全部過程。這種造林技術特點是:一是沒有育苗期,栽植后當年就完成從育苗到造林點生長成幼樹的全部過程,二是費時費工較少,相較于植苗造林,插桿技術容易操作,造林簡單,隨找插桿隨栽,要求低。三是可以就近栽植,材料隨處都有,可以就近取材,就近造林。插桿造林技術只在春季應用,不可秋冬季應用,插桿冬季容易凍干。
播種造林:東北內部干旱山區(qū)由于降雨較少,不宜采用播種造林,播種造林要求降雨較多,否則,種子不能正常萌發(fā)或萌發(fā)后遭受干旱而致死,造成損失。
2、西南部溫涼濕潤區(qū)
植苗造林:在西南部溫涼濕潤區(qū)植苗造林技術大面積應用,造林時間一般在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不可超過5月上旬。由于降雨量較多,苗木不帶土丘或者小土丘栽植。春季栽植時注意天氣狀況,在陰雨季節(jié)來臨前搶抓機會栽植,否則,土壤持水飽和,造林點濕滑,不易操作,影響挖栽植穴的工作,也影響栽植環(huán)節(jié),導致無法按時完成造林任務。秋冬季此區(qū)域降雪較早,降雪后,山坡濕滑,安全隱患多,無法開展造林工作,因此,秋冬季造林也應注意天氣。
插桿造林:西南部溫涼濕潤區(qū)插桿造林甚好,土壤濕度大,插桿造林成活率明顯高于東北部干旱山區(qū)。造林季節(jié)一般在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不可超過5月上旬,若超過5月上旬,插桿會萌發(fā)抽枝,影響成活率。
播種造林:西南部溫涼濕潤區(qū)播種造林技術措施可行,由于土壤濕度大,樹種種子容易萌發(fā),不易枯死,造林很容易成功。此區(qū)域播種造林一般在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將種子撒播在荒坡上,讓其自個兒吸水,自個兒萌發(fā)。
總之,造林工作開展的如何,造林技術的選擇和具體應用非常重要,對于造林區(qū)域,應首先分析其氣候地勢等特點,造林中選擇相應的技術措施,注意季節(jié),注意時間段,注意選用適宜樹種,注意采取相應措施。其次,各造林技術要靈活應用,不可死板。最后,造林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應不斷總結經(jīng)驗,不斷更新技術,這樣才能搞好造林工作,才能保障成活率,才能促進林業(yè)生產向前發(fā)展。造林工作中,應注意幾方面的問題,一是秋冬季造林苗木不能是從遠處調運,由于遠處與造林地點氣候差異大,常造成苗木在冬季不能抵御低溫,枝葉枯死,如把南方育的苗木栽植在北方,雖然該種類苗木即耐嚴寒也耐酷熱,冬季會抵抗不住寒冷而枯死。二是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本地氣候條件下什么樹適應就栽植這種樹,特別是要大力栽植鄉(xiāng)土樹種。三是為了豐富本地種質資源,可以引進新樹種,引進工作要注意引進地與本地在氣候上和土壤等因子方面的差異程度,引進后要逐步馴化,使新樹種逐步適應本地環(huán)境。四是要加強管理,造林失敗大多是由于管理不善而導致的。
(作者單位:731700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