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健玉
【案例】
我正沉浸在班級“毛毛蟲”比賽逆轉取勝的喜悅中,班長追上來報告小睿和小靜剛才互相背著玩,小睿不小心把手摔了,正哭呢。
我立馬趕到教室,只見小睿的手腕不青不腫,看起來沒什么異樣,但只要輕輕觸碰就喊疼,兩手同時用力,右手明顯無力。估計右手出問題了。聯(lián)系小睿家長后,我先帶孩子到醫(yī)院檢查,果不其然:右手手腕處骨折。所幸沒有錯位,可以不開刀,固定一個月應該可以恢復。
回到學校,找來小靜,我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小睿個子矮,看不見“毛毛蟲”比賽現場,小靜就背著她看,結果沒抓穩(wěn),掉了下去。簡單教育安慰小靜后,我撥通了她媽媽的電話,講述了事情經過,引導小靜媽媽換位想一想,這次傷害事件雖不能說一定是誰的錯,但畢竟小睿受了傷,人家家長肯定心疼,因此建議她表達一下歉意和關心。此外,我特地囑咐,小靜已經明白自己的行為太魯莽,希望不要責罵孩子,如果把小靜嚇著了,老師也心疼。電話那頭小靜媽媽一口答應了。
掛了電話,我立馬發(fā)出短信:小靜媽媽,你是個高素質的好家長,為你點贊。
她回復道:謝謝老師的夸贊,晚上一定帶上小靜去登門道歉。
這樣一來,白天的處理告一段落,我準備明天再去關心后續(xù)發(fā)展。豈料,晚上班級QQ群里熱鬧了起來。原來,小睿爸爸發(fā)了這樣一條信息,他感謝小靜母女來看小睿,并為孩子之間純真的友誼點贊。小靜媽媽則再次表達了自己的歉意。隨后各科老師及家長都紛紛表達了對小睿的祝福。
那滿屏的祝福、鮮花、擁抱,透過冰冷的屏幕,讓人感到陣陣暖意。
就這樣,一次意外的傷害“事故”演變成了一個美麗溫暖的“故事”,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寬容,詮釋著人性的美麗。
【反思】
傷害事故發(fā)生之時,班主任應主動快速介入,妥善處理,與家長及時有效溝通,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
1.與家長溝通要講究藝術
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家校溝通應圍繞著孩子展開,只要家長理解了孩子在整個事件中所承受的壓力,就很容易接受。一方面,老師要表明對學生的關心,使家長認識到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反而得不償失。另一方面,利用共情,引導家長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這樣家長就容易接受處理意見。為此,筆者在傷害事故發(fā)生后,叮囑小靜的父母帶上孩子去看望小睿,就是為了讓家長感受到孩子之間友情的可貴,易于雙方家長的和解。當然,好家長也是老師表揚出來的,有時,老師一條表揚短信、一個點贊圖標、一句真誠的贊美,都能讓家長解除心理戒備,真誠與學校進行溝通。
2.學會借力,形成教育合力
有時,班主任作為事件善后的主要參與者,一個人單打獨斗,與家長溝通難免會顯得吃力,這時,如果學會借力,讓課任老師也參與進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對事情發(fā)表見解,營造一點氣氛,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案例中,科任老師的加入,調和了整個班級群的氛圍,讓其他家長也響應起來,讓當事的雙方家長感受到這件事情受到全班的關注,更加能相互寬容和理解。
當然,學生意外傷害事件發(fā)生后,學校和老師的關心是必不可少的,這能反映學校、老師在整件事上的用心程度,讓家長真正地對學校放心,這樣,就算遇到意外的“事故”,也可能會化為美麗的“故事”。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