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清芬
摘 要 伴隨著國內教育改革進程的深入人心,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教學理念已經(jīng)不能夠再適應新時期的教學需求,開始向著科學化、素質化方向發(fā)展,科學方法教育成為了當前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文中對于高中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簡要論述,并針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利用實驗教學以及物理學規(guī)律來實現(xiàn)科學方法教育給出了一些有效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高中物理 科學方法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科學方法教育(Scientific method education),科學方法教育通俗地說就是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規(guī)律以及理論進行研究的一種高效、科學的教育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方法教育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首先是物理學科的研究方式教育;其次就是物理學科的學習方式教育。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完成物理知識的講授之外,還要做好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指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物理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思維能力。
1高中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重要性
物理科學方法既是物理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而且通過物理科學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對于構建正確的物理思想提高科學品質具有重要意義。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融入物理科學方法教育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在循序漸進的物理學習中培養(yǎng)物理思想,鞏固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價值觀與世界觀,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是極為重要的。
2通過實驗教學的方式實現(xiàn)科學方法教育
眾所周知,一個完整的科學實驗需要把科學方法進行綜合運用的過程,其中涉及到了不同的科學方法以及理論內容,所以利用實驗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教育是較為合理而且高效的。物理教師可以先按照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進度的實際情況,來對物理實驗內容進行系統(tǒng)化的設計、實驗過程的準備工作、實驗數(shù)據(jù)的采集與總結等環(huán)節(jié)中滲入科學方法教育。例如說教師在進行“合力與分力的關系”這一實驗的時候,可以采取等效法來把一些簡單實用的設備來完成實驗;再比如教師在進行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時,教師可以把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方式進行比對與分析,并引導學生的思維與學生共同討論不同電路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還有一些在實驗過程中不能夠被直接觀察或者測量的微小量,則可以運用放大法來完成研究;實驗數(shù)據(jù)的采集與處理的時候,教師可以優(yōu)先考慮采取數(shù)學方式進行。比如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直奔主題的方式驗證gh=1/2v2的關系成立就可以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實驗的圖像必須要更換為h*(v2/v2)的圖像,而不是h-v的圖像;例如在進行功和速度的關系實驗時,教師可以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把不同關系圖像的假設進行嘗試,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理解w∝v2的關系。
3利用物理學規(guī)律在教學中施行科學教育
3.1在總結物理規(guī)律時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數(shù)學方法、實驗法以及歸納法等方式在物理規(guī)律的總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物理學科中的許多定律的獲得都是在已有知識結構上,運用數(shù)學以及邏輯學的方式推導、總結而成的。例如在講解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靈活、直觀的教學模式,把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圖線和時間軸所圍的面積以位移的方式,再結合邏輯思維來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再比如說在進行物理教學時采取圖像法的方式,就能夠輕松地把原本抽象、無法預見的物理規(guī)律、概念化內容以及物理模型轉化成為具體的圖像,讓學生能夠快速地理解和掌握學習的重點。在進行物理教學時,有一些物理定律或者知識是無法依靠表面的觀察就能夠掌握其規(guī)律的,所以就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邏輯推理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抽象性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把現(xiàn)象中的次要內容或者因素及時地排除,掌握事物的本質與內涵屬性,利用假設以及數(shù)學理念去構建出一個和物理實驗結果相一致的關系。比如物理教師在講解“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首先要把物理實驗作為課堂講授的前提,但在教學實踐中會由于客觀原因以及各種條件的限制,無法通過物理實驗的方式對結果進行直接驗證,只通報夠利用一些帶有理想化的數(shù)學理念對其進行推導。
3.2在探究性實驗中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控制變量法是一種常見而且高效的教學模式,它是以多個不同的變量(即多元化因素)作為整體的教學核心,然后再設定其他變量保持不變的基礎上,針對多個變量中的一個進行分析,總結出該變量對結果所起到的作用和影響。例如教師在講解“加速度和力、質量之間的關系”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實驗的內容分成不同的兩個部分。首先,物理實驗是建立在研究對象質量不發(fā)生變化的前提下進行的,探討加速度與物體本身所受力之間的關系;其次,就是在保障研究對象在受力時不發(fā)生變化的基礎上,研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間的關系。這種實驗方式就是“控制變量法”,并運用數(shù)學方式來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分析與總結。
4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發(fā)揮出科學方法教育的作用與價值,教師除了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之外,還要按照學生的學習成效制定出一些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在物理教學中通過總結物理規(guī)律,以及在探究性實驗中滲透科學方法教育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為學生今后物理學科的學習與發(fā)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蘇日嘎拉圖.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本質教育[J].高考,2019(02):96.
[2] 田豐.高中物理教學中科學思維教育的落實[J].考試周刊,2019(34).
[3] 許小濤.數(shù)據(jù)驅動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微探——妙用“數(shù)字科學家Fortran語言”滲透極限思想[J].中學物理,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