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輝
(中鐵十二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
大張鐵路連續(xù)梁橋設計樁號范圍為K180+816.25~K180+961.85,總體布置40.8m+64m+40.8m,全長145.6m,橋梁凈寬7.1m。各橋橋墩均與設計線正交;上部結(jié)構(gòu)均采用等梁高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下部橋墩采用圓端形墩,墩臺基礎均采用承臺樁基礎;橋梁中跨上跨鐵路。
根據(jù)交通要求及現(xiàn)場條件,經(jīng)方案比選,確定橋梁中跨采用貝雷梁式支架平臺、鋼管柱式結(jié)構(gòu)、鉆孔樁基礎。
支架采用貝雷梁式結(jié)構(gòu),以中跨為例,設計為64m跨。
支架布置方式自上而下為底?!?0cm×10cm縱向方木→I12.6工字鋼橫梁→盤扣架→I20a工字鋼橫梁→321型貝雷梁(邊跨采用單排單層普通型貝雷梁,中跨采用單排雙層上下弦桿加強型貝雷梁)→工字鋼橫擔(邊跨采用三拼I45a工字鋼,中跨采用三拼I45a或四拼I56a工字鋼)→鋼管立柱(邊跨采用φ530mm×8mm鋼管立柱,中跨采用φ830mm×8mm鋼管立柱)→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鉆孔樁基礎。10cm×10cm縱向方木在翼緣板下間距為30cm,在腹板下滿鋪,在底板下間距為20cm,側(cè)向模板處間距20cm。在中墩和距中墩11.5m處之間的I12.6工字鋼橫梁間距為60cm,其余位置的間距為90cm。盤扣架豎向步距為150cm;在中墩和距中墩11.5m處之間的盤扣架縱向間距為60cm,其余位置的間距為90cm;橫向間距在腹板下為60cm,在翼緣板下為90cm,在底板下為120cm。在中墩和距中墩11.5m處之間的I20a工字鋼橫梁間距為60cm,其余位置的間距為90cm。貝雷梁在邊跨腹板下間距為45cm,在邊跨底板及翼緣板下間距為90cm;貝雷梁在中跨腹板下間距為22.5cm,在中跨底板及翼緣板下為45cm。邊跨鋼管立柱橫向間距為1.6m,中跨鋼管立柱橫向間距為2.5m,立柱之間采用16#槽鋼橫向連接以增加穩(wěn)定性,橫向連接系豎向間距為200cm。條形基礎采用C30混凝土,尺寸為1.2m×1.3m,鉆孔樁直徑為1m。
采用Midas Civil建立現(xiàn)澆梁體支架有限元模型,對支架結(jié)構(gòu)受力情況進行分析。支架有限元模型采用梁單元,根據(jù)結(jié)構(gòu)特點及實際施工情況,橋梁中跨模型共劃分為25199個節(jié)點、35097個單元;邊跨支架模型共劃分為3243個節(jié)點、4350個單元。有限元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支架有限元模型
貝雷梁采用16Mn鋼材,抗拉、抗壓、抗彎強度設計值 [σ]=310MPa,抗剪強度設計值 [τ]=180MPa;其他鋼材采用Q235鋼材,抗拉、抗壓、抗彎強度設計值[σ]=215MPa,抗剪強度設計值 [τ]=125MPa。
(1)混凝土容重:26.5kN/m3;(2)模板和支架荷載:1kN/m2;(3)施工人員、堆放荷載:1kN/m2;(4)傾倒混凝土沖擊荷載:2kN/m2;(5)振搗混凝土產(chǎn)生荷載:2kN/m2。
強度檢算荷載組合:1.2×(箱梁自重+模板、支架自重)+1.4×(施工人員、材料及施工機具荷載+傾倒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荷載+振搗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沖擊荷載)(1a)
剛度檢算荷載組合:1×(箱梁自重+模板、支架自重)+1×(施工人員、材料及施工機具荷載+傾倒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荷載+振搗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沖擊荷載)(2a)
(1)強度計算。強度計算結(jié)果如表1所示;橋梁中跨受力情況如圖2、圖3所示,橋梁邊跨受力情況如圖4、圖5所示。
表1 支架最大彎曲應力表 單位:MPa
圖2 橋梁中跨支架組合應力圖(單位:MPa)
圖3 橋梁中跨支架剪切應力圖(單位:MPa)
圖4 橋梁邊跨支架組合應力圖(單位:MPa)
圖5 橋梁邊跨支架剪切應力圖(單位:MPa)
(2)剛度強度計算。支架整體位移如圖6所示。
圖6 支架整體位移圖(單位:mm)
橋梁中跨支架最大位移:
(1)綜合考慮不同荷載組合,經(jīng)有限元分析計算,貝雷梁式支架滿足強度、剛度及整體穩(wěn)定性要求。
(2)大張鐵路連續(xù)梁橋支架設計,成功解決了該工程跨鐵路現(xiàn)澆梁的施工難題,為上跨鐵路現(xiàn)澆梁支架設計和施工積累了經(jīng)驗,取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