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第十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44)
肺結核作為臨床常見呼吸內科疾病,其主要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屬于慢性傳染病的一種[1]。而耐多藥肺結核作為難治性肺結核,其主要指患者感染的結核桿菌對主流抗結核藥物異煙肼、利福平有耐藥[2]。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我國肺結核患者耐多藥肺結核發(fā)病率為6.8%,隨之近年來空氣質量下降,此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為臨床治療中的一大挑戰(zhàn)[3]。一般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時間較長且需負擔昂貴的治療費用,易對其配合治療的積極性產生影響,且長時間肺結核病影響下,其生活質量嚴重降低,導致其情緒不穩(wěn)定,在接受相關治療及護理時,依從性較差,對護理服務滿意度低[4]。目前關于耐多藥肺結核的治療方案尚未完善,治療效果尚未達到理想水平,仍有待提升。有研究指出,護理服務作為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對此類病患的治療效果有直接影響,而常規(guī)護理存有局限性,無法滿足此類病患的護理需求,因而需對護理方法進行改進,以提高此類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提高其護理服務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等[5]。本院選取182例患者進行對比實驗,探討將完全管理模式應用于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前來本院接受治療的182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進入本次研究,納入標準:經涂片檢查確診為肺結核患者且對煙肼、利福平有耐藥性;知情本次研究內容后,自愿參與及簽訂相關知情同意書;意識清醒無認知障礙。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全;患有嚴重精神疾??;知情研究后不愿參與或不愿簽訂知情同意書。利用區(qū)組隨機分組法將分組為傳統(tǒng)護理組及完全管理組,每組91患者,傳統(tǒng)護理組患者有男性54例,女性37例,年齡41~74歲,平均(59.36±5.66)歲,完全管理組患者有男性55例,病史1~3年,平均(1.67±0.37)年,女性36例,年齡42~75歲,平均(59.87±5.47)歲,病史1~3年,平均(1.71±0.36)年。此次研究于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后開展,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實驗。
1.2 方法:傳統(tǒng)護理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護理方法,包括常規(guī)健康教育、日常飲食指導、入院后協(xié)助檢查、用藥監(jiān)督指導等。完全管理組在傳統(tǒng)護理基礎上采用完全管理模式進行護理:①患者入院后,成立完全管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并選擇臨床護理經驗豐富,責任感強的護士任患者的責任護士,對患者的入院時間、年齡、家庭情況、聯(lián)系方式等詳細記錄,并為其建立個人檔案,將患者體檢結果也納入檔案中,以便觀察院內治療過程各項生理指標的變化情況,出現(xiàn)異常時方便及時予以干預,并將患者治療期間用藥不良反應情況及病情進展及時反饋給患者主治醫(yī)師,方便醫(yī)師及時了解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患者的治療方案作出及時調整。②對患者病房進行全面護理,由于肺結核患者具有傳染性,其病房需做好隔離消毒措施,以防止傳染,不過,受隔離者會因為受到隔離而產生一定消極情緒,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需需尊重患者,讓患者充分感受到護理人員對其的平等尊重及護理熱情,消除其因為病房隔離而產生的孤立感及被歧視感。并對病房環(huán)境進行有效護理,利用空調及溫度控制器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患者居住,定時開窗換氣,防止病房空氣質量低而對患者病情產生不利影響。③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由患者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宣傳教育,提高患者對耐藥性肺結核的認知程度同時,降低其因不了解病情而產生的焦慮,并介紹本院相關治療效果,相關醫(yī)師的臨床治療經驗,以提高患者治療信心,針對部分經濟狀況不佳的患者,協(xié)助其尋求院外援助。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中焦慮,對于患者心中錯誤的觀念予以指正,讓其放心住院治療,信任醫(yī)師專業(yè)能力,信任護理人員護理能力,并多讓患者外出散步,放松心情。④飲食護理及指導?;颊呷粘I钪酗嬎?、進食時若發(fā)生嗆咳現(xiàn)象需及時幫助其緩解不適,通過拍背、撫胸等方法,避免劇烈咳嗽對其肺部造成負擔,而患者的飲食也需進行合理指導,讓患者避免辛辣油膩的刺激性飲食、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若有吸煙嗜好,則需幫助患者進行戒煙,一般戒煙指導從向介紹患者吸煙危害開始,為患者提供戒煙意見,并幫助患者購買一些小零食,便于在煙癮發(fā)作時通過小零食分散注意力。⑤運動指導?;颊咦≡浩陂g,適當運動可幫助其放松心情,增強體質,但運動過量可能導致其負擔過重,加重病情發(fā)展,因此需根據(jù)患者體檢情況制定運動量?;颊咴谶\動時,須有護理人員陪同,防止意外事件發(fā)生,若患者出現(xiàn)不適癥狀及時予以處理。⑥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前向患者說明定期復查的重要性,并向患者發(fā)放知識手冊,再度講解相關疾病知識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強化其記憶,便于日后患者日常生活中自我護理的展開,并叮囑患者及時接受隨訪,如實反饋出院后自身情況,便于接受護理人員及院內醫(yī)師的正確指導。
1.3 觀察指標:觀察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依從性、痰細菌轉陰情況、病灶吸收情況及護理滿意度情況,其中生活質量通過GQOL-74生活質量評定問卷進行評估,其主要包括物質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四項評分,每項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護理依從性分為依從、基本依從、不依從3級,分級標準為:完全按照醫(yī)囑用藥,主動配合護理人員相關指導為依從;偶爾出現(xiàn)抗拒用藥及不聽從護理人員相關指導為基本依從;擅自更改用藥劑量,對護理人員相關指導完全不聽從為不依從。護理依從率=(依從+基本依從)/總例數(shù)×100%。病灶吸收有效判定標準:經CT檢查發(fā)現(xiàn)病灶減少面積>1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23.0軟件完成統(tǒng)計學處理,以(±s)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分別用t及χ2完成檢驗,需P<0.05組間差異方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功能評分對比:完全管理組患者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功能評分均高于傳統(tǒng)護理組,且每項對比差異均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功能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功能評分對比(±s,分)
2.2 兩組患者痰細菌轉陰情況、病灶吸收情況對比:完全管理組患者的痰細菌轉陰率為76.9%,傳統(tǒng)護理組為51.6%,完全管理患者的痰細菌轉陰率明顯高于傳統(tǒng)護理組患者(χ2=13.934,P=0.001),完全管理組患者的病灶吸收有效率為86.8%,傳統(tǒng)護理患者為67.0%,完全管理組患者的病灶吸收有效率明顯高于傳統(tǒng)護理組患者(χ2=11.035,P=0.001)。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護理依從性對比:完全管理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8%,傳統(tǒng)管理組為82.4%,全面管理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tǒng)管理組(χ2=13.294,P=0.001),完全管理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為96.7%,傳統(tǒng)護理組為76.9%,全面管理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明顯高于傳統(tǒng)護理組(χ2=17.108,P=0.001)
肺結核作為常見之一,患者患病后主要表現(xiàn)為午后低熱、盜汗、發(fā)力及消瘦等,目前診斷正確率較高,相關治療以抗結核菌藥物治療為主流治療方式,但抗結核菌藥物使用過程中,如果劑量控制不當,或治療中斷等,可能導致患者體內結核菌出現(xiàn)耐藥性,目前對于已出現(xiàn)耐藥性的肺結核患者治療較為困難[6]。根據(jù)患者體內結核菌耐藥情況,一般又分為單耐藥、多耐藥、耐多藥三類,其中耐多藥肺結核治療最為困難,其對目前一線主流抗結核菌藥物異煙肼及利福平耐藥[7]。在耐多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傳統(tǒng)護理無針對性,護理方法籠統(tǒng),無法有效對患者病情進行干預,因而護理效果往往不佳,影響整體治療效果[8]。
完全管理模式具有階段性、延續(xù)性、多樣性等特點,可在院內、院外對患者進行合理有效的用藥指導、病情檢查,目前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已得到廣泛應用,應用效果較好[9]。較傳統(tǒng)護理而言,完全管理模式通過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對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態(tài)等進行有效干預,讓患者獲得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及規(guī)范的抗結核藥物治療,并將護理延伸至患者院外的日常生活中,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10]。在本次研究當中,通過成立管理小組對患者的病情等信息進行建檔,幫助醫(yī)師準確及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通過對患者病房環(huán)境進行合理護理,提高患者居住舒適度;通過對患者進行知識宣教,提高其對相關疾病的認知程度及治療信心,降低了其焦慮情緒;通過飲食指導及護理幫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飲食方案,提高其飲食質量;通過運動指導有效規(guī)避患者運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運動風險,并提高患者體質及免疫力;通過出院指導進一步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建立隨訪后將護理延續(xù)至患者家庭生活中,讓患者的日常生活也能接受院內專業(yè)護理指導。
在本次研究中,應用完全管理模式進行護理的完全管理組患者,其護理依從性、生活質量的四項評分、痰細菌轉陰率、病灶吸收率、護理滿意度較實施傳統(tǒng)護理的傳統(tǒng)護理組更高,且兩組所有觀察指標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護理工作中有積極作用。不過,由于本次研究樣本例數(shù)較少,缺乏大樣本例數(shù)實驗支持研究結果,有待后續(xù)研究補充研究例數(shù)以充分排除偶然性。綜上所述,完全管理模式應用于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其病灶吸收有效率、痰細菌陰性率、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護理依從性,在此類疾病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可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