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蓬萊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山東 蓬萊 265612)
發(fā)熱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十分常見的癥狀,其中細菌感染是導致患者出現發(fā)熱癥狀的主要原因[1]。通常情況下,醫(yī)療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與誘導患者發(fā)病的因素進行有效結合,然而因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容易引起相似度較高的臨床癥狀,所以很難準確的辨別患者屬于哪種感染,從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診斷和治療[2-3]。在臨床中,急性感染性發(fā)熱屬于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如果患者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療,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會有全身性炎癥情況發(fā)生,嚴重者會損害患者的內臟器官[4-5]。因此,為實現對患者疾病的有效診斷和治療,需要積極探究有效的診斷方法。遂本文主要探究在急性感染性發(fā)熱患者診斷中運用血液化驗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在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感染性發(fā)熱患者,男49例、女41例,年齡31~75歲,平均(53.35±10.58)歲,其中細菌感染、病毒感染例數分別為65例、25例。兩種感染患者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以予以比較。
1.2 檢查方法:在采血前12 h內,囑患者保持空腹狀態(tài),在早上8點至9點對患者的靜脈血進行采集,將靜脈血抽取完以后及時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如果檢測的血標本無法及時檢測,應當將其保存在溫度為-20 ℃的冰箱內。通過固相免疫層析法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利用免疫比濁法進行血清C-反應蛋白檢測,通過流式白細胞計數法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嚴格根據試劑盒儀器的說明方法和標準操作規(guī)程進行相關檢測,同時利用專用的血液培養(yǎng)瓶和自動血液細菌培養(yǎng)系統(tǒng)進行血液培養(yǎng),并且利用全自動藥敏鑒定系統(tǒng)進行細菌鑒定。
1.3 陽性評價標準[6-7]:血清C-反應蛋白檢測的陽性標準為結果超過10 mg/L,白細胞的陽性標準為結果超過10×109/L,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的陽性標準為結果超過0.49 ng/L。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運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用(±s)、[n(%)]表示,t、χ2檢驗,P<0.05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不同方法檢測的陽性檢出率情況:與單純血清降鈣素原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檢測、血常規(guī)檢查相比,聯合檢測的陽性檢出率較高(P<0.05)。而三種檢測方法的陽性檢出率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不同檢查方法對兩種感染類型的檢測結果情況:分別運用血清降鈣素原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檢查和血常規(guī)檢查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患者,結果發(fā)現,與病毒感染患者相比,細菌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鈣素、血清C-反應蛋白、白細胞水平均較高(P<0.05)。見表2。
表1 比較不同方法檢測的陽性檢出率情況(n)
表2 對比不同檢查方法對兩種感染類型的檢測結果(±s)
表2 對比不同檢查方法對兩種感染類型的檢測結果(±s)
在不斷發(fā)展醫(yī)學技術的影響作用下,逐漸發(fā)展進步了臨床檢驗技術,近年來在臨床檢驗工作中開始廣泛應用血清C-反應蛋白檢查[8]。國內外研究顯示,血清C-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蛋白,它由人體肝臟合成,它對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具有提高作用,在人體感染細菌的情況下,肝臟會將大量的C-反應蛋白合成,從而有效提升血清中的C-反應蛋白水平,因此通過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就可以對患者是否發(fā)生感染進行判斷,然而其存在較低的特異性[9-10]。血清降鈣素屬于一種糖蛋白,它不存在激素活性,患者在受到細菌感染時,在相關組織中,血清降鈣素會實現廣泛的表達,因此在細菌感染診斷中,它可以作為一種標志物。在健康的生理狀態(tài)下,血清降鈣素只會在肺神經和甲狀腺神經內分泌細胞中進行廣泛表達,因此基本上無法在外周血中檢測出血清降鈣素,然而在病理狀態(tài)下,細菌毒素,白細胞、腫瘤壞死因子等炎性細胞因子會對血清降鈣素的分泌產生影響作用,同時隨著細菌感染程度的加重,會使血清降鈣素水平不斷升高,然而藥物對其影響較小,且其具有穩(wěn)定的性質,所以在評估細菌感染過程中,血清降鈣素能夠作為一項新指標,經過對血清降鈣素進行測量,能夠判斷出患者是由于哪種感染引起的發(fā)熱。相比于血常規(guī)檢查,血清降鈣素檢測和血清C-反應蛋白檢查的檢測速度更快,具有更加簡單的操作方法,且其可靠性更高[11]。
本文通過探究在急性感染性發(fā)熱患者診斷中運用血液化驗的臨床價值,結果顯示,與單純血清降鈣素原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相比,聯合檢測的陽性檢出率(83.33%)較高(P<0.05),該研究結果和王東蕾學者[12]研究的聯合檢測的陽性確診率為81.70%,聯合檢查明顯高于3個單一檢查的確診率的結果一致;且與病毒感染患者相比,通過血清降鈣素原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發(fā)現,細菌感染患者的相關指標水平均較高(P<0.05)。表明對于細菌感染性疾病來說,血清降鈣素原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均可以作為其血清標志物,在急性感染性發(fā)展患者診斷中通過上述三種方式聯合檢測的臨床意義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血清降鈣素原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的結果均比較可靠,技術比較成熟,且操作方法簡單易行,在急性感染性發(fā)熱診斷中,其臨床價值較明顯,然而聯合應用上述三種檢測方法,其檢查效果更加明顯。因此,應當在臨床上積極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