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標準與編碼所 鄭兆聰
目前,我國境內流通領域的商品條碼以EAN-13為主,它具有快速且準確識讀,并能進行POS結算的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下文研究的均為EAN-13商品條碼,簡稱條碼)。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關于條碼掃描、識讀和印刷質量問題,普通市民、生產廠家、印刷企業(yè)都有各自的看法,這些看法有些是正確的,有些則略有偏頗,筆者選取較為常見且爭議較大的三個問題,逐一闡述。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應用越來越廣泛,當代社會,幾乎人手一臺手機,每臺手機都能掃碼。在日常抽檢、監(jiān)督抽檢的過程中,經常聽到企業(yè)反饋:明明手機掃碼能夠正確識別,為什么檢驗結果不合格呢?對于這個疑問,筆者從三個方面回答:
“能夠正確識讀”和“經過檢驗合格”,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好比一臺汽車,它能夠啟動并開走,但是它的機油可能有滲漏的情況,變速箱可能有異響,毫無疑問,這不會是一臺合格的汽車。換個角度,如果手機就能夠準確判斷商品條碼的印制質量是否合格,那么國家就不需要生產條碼檢驗的相關設備了,檢驗機構也不需要購置這些設備了,但現實情況是,這些設備一直在生產并不斷更新換代,越先進的設備價格越昂貴,每個申請條碼檢驗CMA認證的機構或檢驗室,都硬性要求有上述設備,作為檢驗能力的基本保證。所以,能夠識讀不等于檢驗合格。
手機掃讀條碼,一般都是使用APP或手機小程序,比如我查查、微信掃一掃等,那么,怎樣才算一個好的條碼掃讀APP,或者說最好的條碼掃讀APP應該是怎樣的?夸張的說法是:哪怕肉眼看到的條碼符號比較模糊(印制顏色非常淺),APP也能正常掃讀。而對于一些掃讀功能不夠強大的APP,人們會毫不留情地卸載,即:開發(fā)這些APP的企業(yè),為了它的商業(yè)利益(APP廣泛使用,不被卸載),會驅使其不斷地強化APP的掃讀功能。而對于檢測機構而言,并沒有這種經濟壓力,它只要客觀、準確地反映被檢條碼的印制質量即可,是否合格,對它自身均無影響。也正是因為這樣,檢測機構才能保持其客觀性和公正性。所以,利用手機APP掃讀條碼的這一現象,我們的認知不該是“為什么手機能掃讀,檢驗卻不合格”,而是“手機能掃讀,只是最低的要求”。如果連很可能被強化了掃讀能力的手機APP都掃不出來,那么這個條碼符號的印制質量實在是太差了。
檢驗設備對商品條碼印制質量進行檢驗,依據GB 12904-2008《商品條碼零售商品編碼與條碼表示》、GB/T 18348-2008《商品條碼條碼符號印制質量的檢驗》等國家標準,對測量光波長(670nm±10nm)和測量孔徑(0.15mm、0.25mm、0.50mm)都是有要求的,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尺寸的條碼符號,采用不同配置進行檢驗。而且,條碼符號印制質量的檢驗,除了能夠正確識讀,對左右空白區(qū)域寬度、條高、條碼尺寸和放置位置等都是有相關要求的。很明顯,上述要求并不是一個手機APP就能夠滿足的。
所以,手機能識讀,檢驗不合格,應當以檢驗結果為準。
圖1是一款有條碼的食品標簽,利用“微信掃一掃”和“條碼追溯小程序”分別對該條碼進行掃讀,可得到圖2的掃讀結果(A圖為微信掃一掃,B圖為條碼追溯小程序)。
圖1 食品標簽條碼圖例
微信掃一掃,在掃讀條碼方面,目前應用最廣泛和最便捷的功能模塊——打開微信APP,進入“發(fā)現”頁面,點擊“掃一掃”,就可以掃讀條碼,不過,它只是第三方軟件的掃碼功能;而條碼追溯,則是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以下簡稱編碼中心)官方軟件,可以下載APP,也建立了相應的微信小程序。
兩個不同的掃讀結果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企業(yè)辦理了條碼證書——顯示了該產品所屬的廠商信息,但是沒有錄入信息——產品信息為空,因此,因為微信掃一掃沒有顯示,筆者認為:雖然兩個數據庫實現了互通,但是,對于只注冊了條碼證書而沒有錄入具體產品信息的情況,如果騰訊公司沒有產品采集相關數據,編碼中心的數據庫也是沒有辦法導出相關數據的,因此會出現上文的這個情況。好比,兩個數據庫是兩個屋子,每個企業(yè)就是屋子里的某個房間(屋子有無數個房間),某企業(yè)的產品就是對應房間里的住戶——住戶可以自由流動,房間不能整個搬走。另外,如果騰訊公司今后停止采集數據,這種情況出現的頻率可能還會更高。
所以,同是手機APP,掃讀結果不同,應當以官方軟件為準。
分別使用LVS-9510條碼檢驗儀和C42A條碼檢驗儀檢驗圖1樣品上條碼符號的印刷質量,可得到以下結果:圖3為LVS-9510的檢驗結果,圖4為C42A的檢驗結果。
仔細觀察圖1、圖3和圖4(見下頁)可知:
圖3 LVS-9510條碼檢測儀的檢驗結果
圖4 C42A條碼檢驗儀的檢驗結果
·樣品條碼符號的供人識別字符為6938120505034,LVS-9510檢驗儀檢驗得到的譯碼內容為6938180505034,兩者并不一致。
·LVS-9510檢驗儀能夠識別到譯碼內容,C42A則是直接判定不能譯碼。
·對比圖2,還會發(fā)現,條碼追溯小程序的掃讀結果6938120505034與LVS檢驗儀得到的譯碼內容6938180505034并不一致。
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筆者認為:
·條碼的實際應用和質量檢驗,以黑白相間的條空組合為主——商超結算或倉儲盤點時都是掃讀黑白條碼,而不是輸入下方數字,在檢驗其印刷質量時機器也是對黑白條碼進行檢驗,得到的各項參數也是對其反射率的評價,而無關下方數字。供人識別字符的作用只是讓人們知道這個條碼的譯碼內容。因此,當檢驗儀的譯碼內容與供人識別字符的數字不一致時,應當以譯碼內容為準。
·當兩個或以上檢驗儀對同一樣品得到不同檢驗結果時,應以精度更高的檢驗儀的結果為準。LVS-9510檢驗儀,光波長為660nm,在國家標準要求的670nm±10nm范圍內,而C42A型及同系列新型號條碼檢測儀是編碼中心推薦配備的條碼檢驗儀,是目前國內官方認可的條碼檢驗儀器,光波長為670nm,檢測更加精確。在上述案例中,根據LVS-9510得到的結果,該樣品條碼譯碼錯誤,判定為不合格,而C42A的結果是不能譯碼,同樣是不合格,從這個角度看,兩個檢驗儀的檢驗結果,還是一致的。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可能是條碼尺寸太小,印刷精度達不到要求——國家標準推薦的放大系數為0.8~1.2,而本案例的樣品條碼,其放大系數只有0.65左右。
·這個情況,恰恰就是“手機能掃讀≠質量就合格”的佐證,應當以檢驗儀得到的檢驗結果為準。
綜上所述,當兩個或以上檢驗儀的檢驗結果出現分歧時,應以精度更高的檢驗儀的結果為準,建議以C42A的結果為最終判定的依據,若所在的檢驗室或所在地區(qū)的官方機構均沒有配備C42A或同系列更新型號的檢驗儀,應送到上一級機構進行檢測,確保得到客觀、準確的結果。
隨著條碼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其本身被賦予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掃讀條碼能顯示的信息越來越多,文字、圖片、視頻甚至購買鏈接,等等,而實現這些功能的先決條件,是條碼能夠準確無誤地被掃讀。條碼應用要符合法規(guī)要求,條碼質量要符合標準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讓條碼的應用之路走得更寬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