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江蘇省常熟市高新區(qū)常熟國際學校)
【導語】
南京師大駱冬青教授指出,中學生臨場寫作,“只有注意運用多種手段,精心裁剪,巧妙構思,才能使短小的‘記敘’類文章煥發(fā)光彩……文章可以是重點寫一個人物,或者一個情節(jié)、一個場景,但是都要在頭腦里想,這些內(nèi)容,怎樣在這個很短的文章里呈現(xiàn)。同學們都學過倒敘、插敘、補敘之類,但是,很可怕的,到了作文中這些都沒有了,都變成了從頭至尾的平鋪直敘”。確實,平鋪直敘是寫記敘文的大忌,一路平鋪直敘下去,六百字很快沒了,想調(diào)動什么都調(diào)動不出來了。
所謂“巧合”,就是事件的偶然性。巧合的方式五花八門,適宜中學生作文構思的主要有兩種:一是不約而同的巧合(如歐·亨利的名作《麥琪的禮物》),二是不期而遇的巧合(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所謂“懸念”,就是設置疑團,不加解答,借以激發(fā)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造成懸念的方法,大致是把正在發(fā)展的主要情節(jié)(或尖銳的矛盾沖突)擱置起來,使讀者產(chǎn)生急切的期待心理,然后在適當?shù)臅r候再交“底”。請閱讀滿分作文《艾草薰香飄呀飄……》片段:
望著媽媽不知所措的手,老郎中又說,我看你家后院有片艾草,那東西是藥引子,我這兒正急用,你可以割些來。下次再找老郎中的時候,媽把家里的艾草全割了來。老郎中樂開了花,說,你可救了我的急了,要不然,沒了艾草,就沒法給病人針灸了。說著,還給了媽媽幾元錢,并說,你割得多,除了藥錢,還有富余,這些拿回去,給孩子買些吃的吧。就這樣,老郎中治好了你的怪瘡。可沒多久,媽媽從老郎中家后園經(jīng)過,眼前分明是一片長勢蓬勃的艾草!這艾草,頓時模糊了媽媽的眼睛……
文章扣緊“重讀”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表現(xiàn)了長輩的美好品格代代傳承的美好題旨。前文巧于設置懸念(“媽媽,一直以來你幫助有困難的人,為什么不直接幫,還要繞個彎子呢”),然后通過對話,解“我”心頭疑惑并生發(fā)人生感悟,有效升華了主旨。
伏筆照應,指的是文章前段為后段埋下線索。伏筆不同于懸念,它的主要作用是對作品情節(jié)的發(fā)展事先作鋪墊,使后來發(fā)生的事不至于讓讀者感到突然或不理解,避免“前文沒交代,后文冒出來”的現(xiàn)象。設置伏筆的方法靈活多樣,比如通過描寫環(huán)境設伏筆,通過描寫人物外貌設伏筆,通過描寫人物言行設伏筆,通過描寫人物心理設伏筆,等等。
“抑”是壓低、否定,“揚”是振發(fā)、褒揚;“相生”,是說文章要有“抑”有“揚”,相互生發(fā),富于變化。如有一篇優(yōu)秀習作《花絮·殘片——關于父親的零星記憶》,通過敘寫父親的幾個生活片段,寫出了自己對父親由兒時的崇拜到誤解到生恨再到真正理解的認識過程。綜合看來,該文突出的優(yōu)點一是真實——內(nèi)容真實、情感真實,二是欲揚先抑(“誤解”“生恨”這中間兩層均用抑筆),進一步強化了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