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偉生 周曼玲 陳東鋒(廣東省普寧市人民醫(yī)院 普寧 515300)
非小細胞肺癌屬于肺癌常見類型,同時也是腫瘤科常見疾病,通常是因電離輻射、職業(yè)環(huán)境等因素導致,長時間吸煙以及遺傳因素也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1]。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腹痛、腹脹、體重減輕等非特異性癥狀,還會伴隨低熱、痰中帶血等現(xiàn)象,確診時多為晚期,需要進行化療[2]。但單純化療效果差,還容易產(chǎn)生不良反應,考慮聯(lián)合用藥治療,以提高臨床療效,保障治療安全性[3]。本文探究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中采取阿帕替尼有效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從2017年1月—2019年12月?lián)袢?6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對本次研究同意且知曉,排除接受其他方案治療、預計生存期在3個月以內(nèi)、存在威脅生命的并發(fā)疾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并隨機分組研究,對照組(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2.46±2.41)歲;病理類型:14例腺癌、14例鱗癌。研究組(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齡56~79歲,平均年齡(62.52±2.39)歲;病理類型:15例腺癌、13例鱗癌。對一般資料予以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無顯著差異,可比。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行以常規(guī)化療,根據(jù)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絡(NCCN),并結(jié)合生命體征,制定化療方案,第1~3天,選用順鉑(江蘇豪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13)治療,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用藥劑量為75mg/m2,滴注時間為3 h,第1、8天,選用吉西他濱(江蘇豪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04)治療,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給藥劑量為1 000 mg/m2,滴注時間為0.5 h,1個周期為21 d,共治療2個周期。研究組在常規(guī)化療基礎上加行阿帕替尼(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0103)治療,通過口服方式給藥,給藥劑量為250 mg,于餐后30 min用藥,1次/d,1個周期為21 d,共治療2個周期。
1.3 臨床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以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標準予以評估,病灶消除,且持續(xù)超過4周及以上為完全緩解;腫瘤縮小超過50%,且維持超過4周為部分緩解;腫瘤縮小,但不足50%,持續(xù)超過4周為穩(wěn)定;腫瘤增大,或有新病灶出現(xiàn)為進展。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有效。②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涉及癌胚抗原水平、細胞白蛋白19片段水平、神經(jīng)烯醇化酶水平、鱗狀細胞癌抗原水平。③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均經(jīng)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 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從臨床療效來看,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2.2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從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來看,治療前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癌胚抗原水平、細胞白蛋白19片段水平、神經(jīng)烯醇化酶水平、鱗狀細胞癌抗原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s,μg/L)
表2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s,μg/L)
鱗狀細胞癌抗原治療前時間 組別 癌胚抗原 細胞白蛋白1 9片段神經(jīng)烯醇化酶對照組(n=2 8)研究組(n=2 8)t P治療后對照組(n=2 8)研究組(n=2 8)t P 3 8.2 5±4.7 4 3 6.7 5±5.7 2 1.0 6 8 0.2 9 0 2 8.9 4±4.8 9 1 5.6 2±1.9 9 1 3.3 5 1 0.0 0 0 7.8 8±1.3 5 8.3 5±1.2 7 1.3 4 2 0.1 8 5 7.3 4±1.0 5 2.3 1±0.4 5 2 3.2 9 9 0.0 0 0 1 7.8 9±3.2 5 1 8.4 9±4.2 7 0.5 9 2 0.5 5 7 1 5.3 8±3.7 6 1 0.5 8±0.6 9 6.6 4 4 0.0 0 0 1.3 3±0.9 7 1.2 8±0.8 8 0.2 0 2 0.8 4 1 1.1 9±0.8 4 0.6 9±0.1 4 3.1 0 7 0.0 0 3
2.3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從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來看,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 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n(%)]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屬于惡性疾病,對健康以及安全產(chǎn)生嚴重威脅[4]?,F(xiàn)階段,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盡管治療方案有很多種,一線治療方案為含鉑聯(lián)合化療,但容易出現(xiàn)耐藥性問題,同時二線方案治療效果一般,所以為使生存期得以延長,生存質(zhì)量得到提升,需要選用三線方案進行治療[5]。與單純化療相比,通過阿帕替尼進行治療可以取得良好效果。阿帕替尼屬于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通常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以及胃癌治療中應用,臨床應用廣泛[6]。本次研究中,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行以阿帕替尼治療,并與單純化療對比,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且在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上均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阿帕替尼治療效果更佳,可以使臨床療效提升,還可以使血清腫瘤標志物得到改善。另外在不良反應上,組間無顯著差異,說明阿帕替尼的應用不會造成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阿帕替尼可以使生存期延長,即便出現(xiàn)一些不良反應,也可以通過暫停用藥或終止用藥等方式進行緩解或逆轉(zhuǎn)。由此可見阿帕替尼的臨床價值顯著,值得推廣[7-8]。
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中采取阿帕替尼治療的效果確切,可以改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