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歡
摘要:目的:探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患者心理干預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0年2月期間筆者所在單位收入的經確診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37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心理干預,包括心理建設、飲食干預、睡眠干預等方面。對患者心理干預前、干預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進行比較。結果:經干預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較前明顯降低,P<0.05;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較前升高,P<0.05。結論: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能夠明顯減輕不良情緒,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心理干預;意義
新冠肺炎特指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致的肺炎。自2019年12月湖北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新冠肺炎發(fā)生以來,該癥在我國引起了大面積暴發(fā),給人們的健康造成較大威脅。隨著國家啟動甲類傳染病防疫措施,人們對該癥引起了充分重視。而新冠肺炎患者也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抑郁、恐懼、焦慮的負性情緒。筆者有幸參與到抗疫一線,特對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干預意義進行了分析,詳見以下報道。
一、受試對象與方法
(一)受試者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2月期間筆者所在單位收入的經確診或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37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咳嗽、乏力等表現(xiàn)。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73歲,平均年齡(41.7±10.5)歲;體溫最低37.7℃,最高為39.9℃,平均為(38.5±4.7)℃;發(fā)熱病程在1-7d,平均為(2.9±0.6)d。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干預內容知情。
(二)干預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單獨隔離,隔離室門口放置浸濕消毒液的腳墊,門把手以浸消毒液的布套包裹;隔離室內外均嚴密消毒,醫(yī)護人員佩戴N95口罩、防護衣、工作服、帽子、護目鏡等,嚴格禁止親友訪視。接受心理干預,包括:(1)心理建設,在疾病流行期間,尤其是疑似患者和確診患者在對抗疾病的同時,也面對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造成患者焦慮、擔憂、恐懼等不良情緒。因此,醫(yī)護人員首先要充分關心患者,切忌流露出怕被病患傳染的厭惡、抵觸情緒,讓患者感受到友好,在和諧的氛圍下接受治療。其次,可以讓患者盡可能了解外界相關信息,掌握新冠肺炎的最新治療發(fā)展情況,并讓患者通過閱讀、聽音樂、看電視等措施,豐富娛樂生活,提高治愈信心。再次,針對不同患者表現(xiàn)出的恐懼、擔憂、躁狂等心理情緒,耐心為其講解隔離目的、作用、注意事項,獲得患者理解、配合,提高患者治療、干預積極性。最后,有條件的可讓家屬通過視頻、電話等方式探視患者,使之感受到來自親朋好友的溫暖,增加歸屬感,進一步消除不良心理情緒,確?;颊咴诹己眯膽B(tài)下接受治療、干預。(2)飲食干預,為患者制定高維生素、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飲食方案,根據(jù)不同程度病情患者分別予以流食或者半流質飲食,以提升患者的免疫抵抗能力,強健體質;同時,注意避免辛辣等刺激飲食,囑患者補充足夠液體,以免加重呼吸道等癥狀,影響康復。(3)睡眠干預,囑患者臥床休息,病室內保持通風,確??諝馇逍?,讓患者感覺舒適。(4)用藥干預,對必須使用藥物進行心理干預的患者,應及時告知其藥物作用、不良反應等,本次均較低劑量應用阿立派唑,包括消化系統(tǒng)、全身性不良反應等,對于出現(xiàn)相關反應的患者及時處理。
(三)觀察指標
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SAS)對患者進行評價,抑郁評分以53分為臨界值,焦慮評分以50分為臨界值,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或抑郁程度越嚴重。采用QOL生活質量評分對護理前后進行評價,主要包括軀體、心理、社會、物質等方面,總分100分,得分越低說明生活質量越差。
(四)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處理均由筆者本人完成,并初步以Epi Data3.1軟件進行校正。后納入SPSS20.0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形式錄入,采取t檢驗;檢驗水準:P<0.05示數(shù)據(jù)比較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經干預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較前明顯降低,P<0.05;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較前升高,P<0.05。
三、討論
新冠肺炎患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干咳、發(fā)熱等,約有半數(shù)的患者在病毒感染后1周左右出現(xiàn)呼吸困難,嚴重時進展為膿毒癥休克、凝血功能障礙、代謝性酸中毒等,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嚴重威脅。自新冠肺炎在我國引起大面積暴發(fā),已在美國、日本、德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檢出。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經認定該疫情造成了全球性大流行。隨著人們對新冠肺炎流行的認識和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其相較于其他災難性事件更容易造成人們心理的恐懼、緊張,甚至導致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的應激反應。因此,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以減輕患者心理負荷對于臨床治療和患者轉歸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在本次抗疫工作中發(fā)現(xiàn),患者中普遍存在彌漫性恐懼,部分患者不愿接受染病的事實,甚至有逃跑傾向;尤其是被隔離后,對院外家人的擔憂、對預后的恐懼等,都會影響患者心理情緒。通過積極的心理干預能夠建立護患有效溝通,對患者的不良心理進行疏導,促使患者心理健康。本研究中經干預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較前明顯降低,P<0.05;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較前升高,P<0.05。提示,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能夠明顯減輕不良情緒,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田雪,陳富華.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心理護理及實踐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17):299-299,300.
[2]趙健,鄭瑞強.SARS患者的心理護理[J].現(xiàn)代醫(yī)學,2004,32(4):216.
[3]趙民,楊愛軍,賀璽娟等.SARS及疑似SARS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護理[J].空軍總醫(yī)院學報,2003,19(3):169-170.
[4]梁銀銀.肺炎患兒家長的心理狀態(tài)及適宜的心理護理措施對患兒康復的影響分析[J].科學養(yǎng)生,2019,22(10):110.
[5]寧雪梅,魯利群,邱婷,等個體化心理誘導干預在改善肺炎患兒負面心理中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11):75-78.
[6]曾小英.心理干預聯(lián)合綜合氣道管理、風險管理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4):5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