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語文教學應當重視“口語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人際交流的需要;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誦讀課文、復述內容、續(xù)說故事、展開辯論、描述情景等方法進行“口語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口語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6-0064-02
【本文著錄格式】薛蘇俠.初中語文課堂“口語訓練”的重要性及方法[J].課外語文,2020,19(16):64-65.
口語表達是語言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當重視口語訓練,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初中語文課堂“口語訓練”的重要性
第一,強化“口語訓練”是落實語文課標的重要方面?!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說:“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017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界定中,把“語言建構和運用”放在首位。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一名,始于1949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教學‘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是乃統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口頭為‘語,書面‘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笨梢?,語文教學應當“語”與“文”兼重。
第二,強化“口語訓練”是提升學生口語表達水平的需要。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重“文”輕“語”的現象較為普遍。教師多注重對課文思想內容的挖掘拓展,對文本的閱讀較少。學生盡管課堂上“說”了,但口語表達水平不高,語言啰嗦,言不達意。究其原因,是語文考試只有筆試而沒有口語測試,師生對口語訓練不夠重視。盡管教材中有不少口語訓練的好素材,但課堂訓練少,口語交際能力自然不能得到訓練。
第三,強化“口語訓練”是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需要??谡Z交際是伴隨終生的語言交流活動,規(guī)范、簡明、連貫、得體是口語交流的基本要求。中學階段是語言習慣的重要形成期,加強中學生語文教學中的口語訓練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初中語文課堂“口語訓練”的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口語交際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應當從課堂入手,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訓練,實現語文教學真正重視“口語訓練”。
第一,上好口語交際課,讓學生在課堂上侃侃而談?!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不宜采用大量講授口語交際原則、要領的方式。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現行部編初中語文課本每冊在不同單元穿插安排“口語實踐”欄目,這是課本提供的進行“口語訓練”的專項內容,且這個版塊在不同年級設計有不同的訓練內容和要求。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這些教學任務,精心設計訓練方法,廣泛搜集資料,為學生提供口語交際的材料和模擬場景,切實達到提高口語能力的目的,為學生“語言建構和運用”打下基礎。
只要教師能夠按照教材的安排,在課堂上經過系統扎實的口語訓練,大部分學生就會侃侃而談。
第二,多用誦讀式教學方法,讓課堂上書聲瑯瑯。誦讀是眼、口、耳、腦整體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在誦讀時,眼看、口讀、耳聽、腦想,不僅增強記憶的效果,愉悅心境,豐富感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更訓練了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為口語訓練積累了語言素材。朗讀是口語表達的必備前提和要素之一,要練好口語就要多朗讀,才會形成好的語感,以達到出口成章。
現行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很重視朗讀能力的訓練。在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要求中,教師用書明確指出朗讀為本單元的首要教學重點,并提供朗讀的具體要求和訓練方法,所選的三篇寫景散文和四首古詩,是訓練朗讀能力的典范佳作。教材中還有不少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哲理深邃,利于誦讀訓練的文章,如《春》《紫藤蘿瀑布》《白楊禮贊》《陋室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教學時應以誦讀法為基礎,理解內容和感情。
第三,在敘事性課文教學中,讓學生娓娓道說復述課文。用復述課文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由來已久,對像《皇帝的新裝》《我的叔叔于勒》《范進中舉》《孔乙己》這些敘事性課文,教學時可讓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或者提供關鍵詞,讓學生圍繞關鍵詞串講課文內容。這樣,既提高學生的記憶力,也可提高能力理解,最為關鍵的是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一方法有課文藍本作依據,學生便于講述,教師也好評價,是一種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還可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補說文章中某一場景,續(xù)說故事的結局。
第四,在議論性課文教學中,讓學生唇槍舌劍展開辯論。辯論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思辨能力等綜合能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班級里分成若干小組,給全班學生參與的機會,使全體學生得到鍛煉。在鍛煉中培養(yǎng)學生求同存異的思維方式,有目地訓練口頭表達能力。如在《說和做》《敬業(yè)與樂業(yè)》《論修養(yǎng)》《最苦與最樂》等課文的學習中,可讓學生詠讀、評說,再就有關問題開展辯論。與作者辯,與教師、與同學辯。既訓練了口語能力,又提升了認識水平,培養(yǎng)了辯證思維。
第五,古詩詞教學中,讓學生繪聲繪色再現情景。古詩詞中所描繪的情景,一般著眼小,形象描寫生動具體,便于學生把握。學生在理解其內容的基礎上,對所描繪的情景進行口頭描述,既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又使學生深入領悟詩歌的意境,更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如 《錢塘湖春行》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口述詩歌內容,也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生動描述,再現“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動態(tài)場景。學生對詩歌情景有一定的自主性,口頭表達起來就較為自然流暢,口語訓練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六,綜合性學習與活動探究課教學中,讓學生七嘴八舌暢談看法。七年級綜合性學習以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為主,八九年級的綜合性學習上升為“口語交際”專題和“活動探究”單元形式。有18個綜合性學習和4個活動探究教學內容。課堂上教師千萬不可為了答案統一或考試得分而簡單處理,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人人參與,合作學習,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理解,探究拓展,七嘴八舌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以訓練口語、提升認識、培養(yǎng)思維。如七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天下家國”共有愛國人物故事會、愛國詩詞朗誦會、愛國名言展示會三個學習活動。教學時重點放在“故事會”即講愛國故事上。教師可用優(yōu)秀音頻、視頻為引導,教給學生講故事的小技巧,幫助學生把故事講得生動、感人。再以分組合作的形式,使每個學生得到訓練,口語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除以上方法,在作文指導課上,還可以教師出作文題,讓學生各抒己見;作文講評課上,宣讀學生作文,讓全體學生品頭評足,說出習作的優(yōu)缺點。
語文教師多半為班主任,還可利用思想教育、班會時間進行適當的口語訓練,即便不是班主任,也可進行課前幾分鐘口語訓練,還可以就課內相關內容安排課外祝福、采訪等訓練活動。
總之,教師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重視口語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善于通過專題學習等方法,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體現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實現語文課程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打基礎的任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
[2]謝冬健,陳必聆.口語能力訓練[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0.
[3]葉圣陶.語文教育書簡[M].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199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