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閣 張晉雷 薄延橋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52
新生兒顱腦損傷是造成患兒腦癱、癲癇、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兒顱腦損傷一直是新生兒疾病中的研究熱點,相關研究統(tǒng)計,足月活產(chǎn)新生兒腦損傷發(fā)生率為0.7%左右,但其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且缺少客觀的診斷依據(jù),其中18%左右的患兒可能死亡,28%左右的患兒可能致殘[1]。目前在新生兒顱腦損傷的早期診斷中,各種診斷方式的確認時間均相對滯后,錯過了最佳的早期治療時間窗,如何提高新生兒顱腦損傷早期診斷率是臨床重要課題[2]。
腦電圖是評估腦損傷的重要手段,但常規(guī)腦電圖導聯(lián)多,且難于解讀,需要專業(yè)人士解讀和分析,無法在重癥監(jiān)護室隨時進行[3]。振幅整合腦電圖(aEEG)是常規(guī)腦電圖的簡化形式,可直觀反映腦功能的狀態(tài),在診斷腦部疾病方面的價值得到證實,但需要結(jié)合患者具體癥狀、體征及其他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分析,提高診斷價值[4-5]。為改善有腦損傷的足月新生兒預后,本研究對86例有腦損傷足月新生兒的血清學相關指標及aEEG進行監(jiān)測,探討血清學指標聯(lián)合aEEG在足月新生兒腦損傷中的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10-2019-05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治療的86例有腦損傷的足月新生兒為實驗組。納入標準:(1)均為足月兒;(2)符合《實用新生兒學》[6]中腦損傷診斷標準,并經(jīng)尿氣相色譜及血串聯(lián)質(zhì)譜監(jiān)測陽性;(3)病例資料完整者;(4)患兒家屬簽署書面同意書參與研究。排除標準:(1)早產(chǎn)兒;(2)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顱腦畸形患兒;(3)新生兒膽紅素腦?。?4)遺傳代謝性疾病患兒;(5)放棄治療或死亡;(6)未按要求完成相關檢查患兒。其中男57例,女29例;孕周39~41周,平均40.2周;體質(zhì)量2 682~4 220(3194±494)g;就診日齡0~22(6.52±1.71)d。同時選取同期本院出生的無腦損傷足月新生兒86例為對照組,其中男56例,女30例;孕周39~41周,平均40.3周;體質(zhì)量2 686~4 216(3 197±489)g。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檢測血清指標:所有新生兒出生后第1、3、7天使用真空采血針抽取肘靜脈血2 mL,少量血用于乳酸檢測,剩余大量血用分離凝膠促凝管收集,置于4 ℃冰箱藏45 min,然后置于離心機以3 000 r/min離心8 min后,取上清液得到血清,儲存于-20 ℃的低溫冰箱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NSE水平,試劑盒購自于瑞典 Fujirebio Diagnostics AB公司。采用免疫層析法檢測S100β蛋白水平,試劑盒購自于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ABL90FLEX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檢測乳酸水平,儀器購自于美國Thermo公司。具體操作由專業(yè)技術人員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2.2 aEEG監(jiān)測:所有受試者在出生后6 h內(nèi)采用Nicoletone腦功能監(jiān)護儀進行監(jiān)測,每次監(jiān)測時間≥4 h。電極設置:采用國際10-20標準電極安放系統(tǒng),選擇前額(Fp1-Fp2)、中央(C3-C4)、頂葉(P3-P4)作為信號采集點。對稱電極兩點距離75 mm,參考電極放置在Cz。用70%乙醇清潔局部頭皮后常規(guī)去脂,盤狀電極涂滿導電膏并固定好,電阻<5 kΩ,濾波頻率設為0.5~35 Hz,靈敏度為70 μV/cm。從背景活動(正常、輕度異常、重度異常)、睡眠-覺醒周期(SWC)(無、成熟、不成熟)及有無癲癇樣活動(無癲癇樣活動、有癲癇樣活動)等指標。aEEG結(jié)果分類[7]:①正常aEEG:圖形連續(xù),SWC成熟;②輕度異常aEEG:圖形連續(xù)伴癇樣放電,圖形不連續(xù),SWC不成熟;③重度異常aEEG:不連續(xù)低電壓,爆發(fā)-抑制,平坦波,圖形不連續(xù)伴癇樣放電,無SWC。
1.3顱腦MRI評判標準[8]正常MRI:腦實質(zhì)未見異常信號,灰白質(zhì)界限清晰,腦溝、腦裂、腦池未見增寬;輕度異常MR:病灶散在,呈局灶性分布,范圍僅限于三角部;重度異常MRI:病灶呈彌漫性分布,基底節(jié)及小腦正常,灰白質(zhì)界限消失;中重度異常伴顱內(nèi)出血。
1.4評估指標(1) 比較2組新生兒血清NSE、S100β、乳酸水平;(2)aEEG監(jiān)測結(jié)果分析;(3)采用ROC曲線分析血清NSE、S100β、乳酸聯(lián)合aEEG對足月新生兒腦損傷的診斷價值。
2.12組血清學指標比較實驗組出生后1、3、7 d血清NSE、S100β、乳酸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時間推移,實驗組血清NSE、S100β、乳酸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見表1。
時間組別nNSE(μg/L)乳酸(mmol/L)S100β1 d對照組8616.04±4.002.20±0.340.19±0.10實驗組8627.36±3.333.11±0.320.28±0.04t值7.5154.8943.516P值<0.05<0.05<0.053 d對照組8614.13±3.041.89±0.460.20±0.02實驗組8622.28±3.932.41±0.400.40±0.28t值8.1155.0744.152P值<0.05<0.05<0.057 d對照組8614.82±2.611.49±0.350.15±0.01實驗組8617.59±3.421.61±0.470.19±0.02t值5.4823.7153.142P值<0.05<0.05<0.05
2.2aEEG監(jiān)測結(jié)果與顱腦MRI結(jié)果分析顱腦MRI示,86例足月新生兒中顱腦異常55例(63.95%),其中腦水腫24例(43.64%),小腦點狀出血7例(12.73%),腦水腫+基底核丘腦損傷24例(43.64%)。aEEG監(jiān)測示,86例足月新生兒腦損傷中aEEG正常24例(27.91%),輕度異常39例(45.35%),重度異常23例(26.74%)。其中MRI結(jié)果異常的55例中,aEEG同時異常52例。
2.3血清學指標聯(lián)合aEEG對足月新生兒腦損傷的診斷價值根據(jù)ROC曲線示,有腦損傷的足月新生兒出生后1、3、7 d,NSE第1天診斷價值最高,ROC曲線下面積(95%CI)為0.762(0.503~0.918),敏感度84.10%,特異度74.03%(圖1)。S100β第3天診斷價值最高,ROC曲線下的面積(95%CI)為0.731(0.729~0.988),敏感度為82.11%,特異度為76.24%(圖2)。乳酸第1天診斷價值最高,ROC曲線下面積(95%CI)為0.7516(0.618~0.907),敏感度82.16%,特異度75.43%(圖3)。aEEG監(jiān)測ROC曲線下的面積(95%CI)為0.815(0.641~0.947),敏感度為90.27%,特異度為88.81%(圖4)。血清NSE、S100β蛋白、乳酸聯(lián)合aEEG診斷ROC曲線下的面積(95%CI)為0.912(0.841~0.987),敏感度為100.00%,特異度為98.64%(圖5)。
圖1 NSE各時間點的ROC 圖2 S100β各時間點曲線 的ROC曲線Figure 1 ROC curve of NSE Figure 2 ROC curve of at each time point S100β at each time point
圖3 乳酸各時間點的ROC 圖4 aEEG ROC曲線曲線Figure 3 ROC curve of Figure 4 aEEG ROC curvelactate at each time point
圖5 血清指標聯(lián)合aEEG的ROC曲線Figure 5 ROC curve of serum index combined with aEEG
足月新生兒腦損傷表現(xiàn)以缺血缺氧、感染、低血糖及高度高膽紅素血癥最為常見,可導致各種危急重癥,嚴重可導致死亡[9]。迄今為止,對其發(fā)病機制的認識尚未統(tǒng)一,大多認為缺氧是造成新生兒腦損傷的常見原因。因此,早期對該類患兒進行干預十分重要[10]。臨床上常應用頭顱MRI、CT、血清學指標及腦電圖對腦功能進行評估[11]。但在臨床診斷上可能存在影像學設備制約、無法在床旁進行操作及新生兒病情不穩(wěn)定無法進行影像學檢查等情況,導致漏診、誤診,錯過康復治療時機[12]。因此,深入了解血清學指標、腦電圖監(jiān)測對足月新生兒腦損傷的遠期預后具有積極作用。
腦電圖是診斷足月新生兒腦損傷的金標準,具有無創(chuàng)及可動態(tài)監(jiān)測的優(yōu)點,可動態(tài)反映腦功能的損傷程度[13]。aEEG是腦電圖連續(xù)記錄的簡化形式,是早期診斷缺血性腦疾病的一種新的診斷方法,適合于在床旁進行腦功能監(jiān)測[14]。本研究從背景活動、SWC、有無癲癇樣活動等方面分析其aEEG的異常程度,發(fā)現(xiàn)aEEG監(jiān)測在足月新生兒腦損傷中具有一定預測價值。研究[15-16]顯示,aEEG在監(jiān)測新生兒腦損傷嚴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顯示,aEEG監(jiān)測ROC曲線下的面積(95%CI)為0.815(0.641~0.947),敏感度為90.27%,特異度為88.81%,提示aEEG早期診斷足月新生兒腦損傷嚴重程度的敏感度高,可有效鑒別腦損傷患兒,對改善患兒預后具有積極意義[17]。
近年來,神經(jīng)元損傷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血清標志物成為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的熱點,臨床上有望將其作為診斷新生兒疾病的重要指標[18]。在血清學指標診斷新生兒腦損傷領域,血清NSE、S100β、乳酸是目前熱門的研究指標[19],在成人顱內(nèi)感染、腦外傷等神經(jīng)損傷疾病患者中,血清NSE、S100β、乳酸均異常高于正常人群,廣泛適用于該類患者腦損傷的評估與預測[20],但在足月新生兒腦損傷領域較為少見[21]。本研究顯示,有腦損傷的足月新生兒出生第1、3、7天血清NSE、S100β、乳酸均顯著高于無腦損傷足月新生兒(P<0.05),說明檢測血清NSE、S100β、乳酸可能對腦損傷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有腦損傷的足月新生兒出生后隨著時間推移血清NSE、S100β、乳酸水平逐漸降低(P<0.05);根據(jù)ROC曲線下面積發(fā)現(xiàn),有腦損傷的足月新生兒出生后第1天NSE的診斷價值最高,ROC曲線下面積為0.762(0.503~0.918),敏感度84.10%,特異度74.03%;S100β第3天的診斷價值最高,ROC曲線下的面積為0.731(0.729~0.988),敏感度為82.11%,特異度為76.24%;乳酸第1天的診斷價值最高,ROC曲線下面積為0.7516(0.618~0.907),敏感度82.16%,特異度75.43%。因此,血清NSE、S100β、乳酸在足月新生兒腦損傷診斷中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22],但因半衰期短,隨著出生日齡延長,血清NSE、S100β、乳酸診斷價值逐漸降低[23]。本研究顯示,血清NSE、S100β蛋白、乳酸聯(lián)合aEEG診斷ROC曲線下的面積為0.912(0.841~0.987),敏感度為100.00%,特異度為98.64%,提示血清NSE、S100β、乳酸聯(lián)合aEEG監(jiān)測是判斷有腦損傷的足月新生兒疾病嚴重程度和預后生存率的良好指標,表明臨床可通過監(jiān)測aEEG并結(jié)合血清NSE、S100β、乳酸水平了解疾病的嚴重程度,為提高足月新生兒腦損傷的臨床診治水平提供參考[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