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明揚
【摘 要】 眾所周知,隨著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的應用逐漸成為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大重要發(fā)展,不僅引導著小學數學圖形教學的開展,同時也促進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行。為有效踐行素質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理應通過營造教學氛圍,開展信息技術興趣培養(yǎng)活動,在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同時,使其學習數學知識,以此推動素質教育發(fā)展進程,促進教育與時代發(fā)展相結合。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學策略;圖形與幾何
信息技術的產生離不開時代發(fā)展,而隨著時代與教育的結合,信息技術在教育中也有了諸多應用,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則是其重要內容。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小學圖形與幾何教學,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同樣也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推行,具有極大的實踐價值。
一、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數學教學是一個極為抽象的過程,其知識體系較為復雜,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學生學習疲憊、思維匱乏的現(xiàn)象。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既豐富了課堂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目的有導向性作用,同時也為教師課堂教學開展提供技術支持,充分發(fā)揮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個人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當代數學教學的改革。
2.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數學文化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在深入挖掘其內涵的前提下,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促進學生對數學內涵的理解,使其深刻認知圖形與幾何關系。除此之外,在圖形與幾何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探索精神,加強其對問題的思考與實踐,另一方面也是數學素養(yǎng)的直接體現(xiàn),是素質教育實踐的象征。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圖形與幾何教學,將從知識與能力兩方面入手,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互聯(lián)網平臺,豐富課堂教學方式,這同樣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有利于塑造學生數學思維
促進自主思考意識的形成是教師教學的關鍵。在開展數學教學時,良好的思維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題目的分析與理解,使其通過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來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既能促進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意識,使其在求知探索中提高自我,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能力,發(fā)揮其自身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進而促進其數學思維的塑造,這主要是通過對信息技術應用中未知信息的探索而進行的。
二、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圖形與幾何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1.學校重視度不足
受當前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校過分強調學業(yè)評價成績,缺乏對數學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的重視,認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沒有任何聯(lián)系,以至于學校內部教學氛圍薄弱,進而導致教師對數學知識的講解不足。這不僅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也阻礙了學生思維意識的培養(yǎng)進程,不利于教學的開展。
2.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不僅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與進度,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對該教學知識學習的喜好程度與個人感悟。盡管部分小學已初步引入信息技術,然而由于教師大多采取講授式教學,通過言傳身教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體系,掌握數學基本能力,使其懂得數學文化知識,因此在引入信息技術后,其課堂教學方法沒有太大變化,仍舊處于單一的講授式。這種方法是有一定局限的,既缺乏學生與教師間的互動,又使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不利于學生圖形與幾何聯(lián)系體系建構與思維意識的形成,也制約了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利結合。
3.學生學習熱情較低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的萌芽時期,其思維發(fā)育較為迅速,對外界環(huán)境的反應也極為敏感,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圖形與幾何教學時,僅憑教師描述是難以達到教學效果的,理應引入相應的信息技術,使抽象的變化轉為具體,以此促進學生對圖形與幾何的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圖形與幾何教學的有效策略
1.營造數學文化教學氛圍
盡管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往往與語文、英語等學科聯(lián)系,但在開展數學文化與教學結合實踐過程中,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同樣能對學生學習起到促進作用,而這也是信息技術領域的一大內容。教師通過生動的教學課件,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與主動性,使學生感受文化氛圍,理解數學內涵。例如在講解圖形與面積關系時,教師可通過普及圓的周長相關歷史,使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與發(fā)展,進而營造數學文化氛圍,推進課堂教學進程。
2.組織個人操作展示環(huán)節(jié)
小學階段學生往往因思維發(fā)育迅速而產生注意力分散的現(xiàn)象,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存在較大波動性,這便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低,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較差。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時,理應通過基本操作技術講解,使學生產生興趣,進而為其提供個人展示的機會,以此達到帶動課堂活躍度的效果。例如在講解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時,教師可選取不同計算方式的同學進行操作演示,通過幾何畫板等簡單技術再現(xiàn)面積的構成,以此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率,促進其個人發(fā)展。
3.合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盡管現(xiàn)代教育技術仍屬于教育范疇的新技術,但各地學校已逐漸引入現(xiàn)代教育技術,配備相關教學設備,因而教師理應對其進行合理使用,在課堂講授的同時,通過幾何畫板工具放映,使靜態(tài)知識變?yōu)閯討B(tài)演示,這既能減少教師在教學演示中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的問題,同時也能使課堂教學更為生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是踐行當代教育改革推廣的重要方式。
綜上所述,在圖形與幾何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既是素質教育改革的體現(xiàn),同時也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要想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教師理應合理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組織個人操作展示提高學生興趣,并借助多媒體課件營造數學文化氛圍,以此促進學生對圖形與幾何聯(lián)系的探索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林文淵.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幾何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知識文庫,2019(01):96.
[2]巢時君.關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5):126.
[3]李應起.信息技術與幾何教學整合點滴談[J].中小學電教,2005(10):24-25.
[4]銀才讓.小學數學高年段幾何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J].科幻畫報,2019(08):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