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芳
摘 要: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課前有人教,課上省時間,課后自己補,“微課”應運而生。本文將通過對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現(xiàn)狀進行診斷,嘗試將傳統(tǒng)教學與微課教學相融合,以改進會計基礎的課堂教學,使課堂充滿活力。
關鍵詞:中職教育;微課;會計基礎
一、中職學生學情診斷
通過對各年級層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每個年級層的會計專業(yè)學生都存在著一個共性的問題――自我定位不明確,對學習的認知仍然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聽的狀態(tài)。
中職一年級學生,他們對新學校新課程有著無比的憧憬和向往,因此,在會計教學中,他們能夠與老師有著較好的配合,一切從零開始的專業(yè)學習,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興趣。但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同學,由于會計課堂授課模式的單一化,缺乏靈活性,學生開始慢慢脫離教師的授課軌跡,周而復始,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動力也就越來越差。
中職二年級學生,通過一年的會計基礎課程學習,大部分學生為接下來的會計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傳統(tǒng)講授式的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得不到他們的共鳴。由于傳統(tǒng)課堂的會計教學的局限性,教師利用課堂時間講課,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上課聽不懂,下課不想補,他們對于接下來的會計課程學習越來越沒有信心。
中職三年級的學生,對于他們而言,開始向往學校外的生活,他們更傾向于能夠動手操作會計實務,實際體驗會計做賬流程,但傳統(tǒng)課堂依舊無法給他們帶來相對真實的體驗感。
如何幫助各個年級層的學生擺脫會計課程學習帶來的乏味感,讓他們在課堂上找回自我,那便需要采用推陳出新的教學方法――微課,它可以使得會計課堂更加靈活靚麗,并且可受用于各個年級層的會計專業(yè)學生。現(xiàn)代智能手機和其他信息化設備的普及,學生往往更向往科技化智能化,微課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學情設計不同的教學計劃進行分層教學,而且可以將會計知識的學習時間擴充到課前、課中及課后,做到真正適用于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
二、微課的概述
1.微課的認知
中職教學相對于高等教學而言具有實質性的差異,中職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強調學生對于專業(yè)技能的運用,微課將傳統(tǒng)的知識點授課與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緊緊地聯(lián)系到了一起,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微課是一種新興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它將短小精煉的視頻帶入到傳統(tǒng)的講授式課堂內,讓課堂不再是老師的天下,而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天地。
2.微課的優(yōu)勢
(1)宏觀方向。微課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資源,其針對的對象是一些抽象難懂、生僻晦澀的專業(yè)術語及理解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將重難點采用視頻的形式傳播給學生,學生往往更樂于接受,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在課上沒能聽懂的重難點,課后仍然以后通過觀看微課進行進一步的理解。
(2)科學方向。職業(yè)學校的特點是知識技能二合一,微課便可以將會計知識和會計技能實踐真正做到合二為一。在制作微課過程中,可以將會計技能比賽融入視頻中,并且模擬不同空間的實踐項目,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進行一定的技能操作,大大提升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3)人文方向。傳統(tǒng)的講授式課堂,給人帶來的往往是嚴謹、一絲不茍的課堂氣氛,而對于這樣的課堂氛圍,學生大多情況下會產生一定的厭倦心理,久而久之,課堂成為學生的學習阻礙。微課的利用,可以降低教學過程中的枯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前、課上、課后都能夠有事可做。
3.微課對于職業(yè)學生的作用
授之以漁,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微課的利用,不僅使得學生課堂學習模式的多樣化,而且也豐富了學生課前課后的生活。在信息化設備滿天下的時代,如何讓學生擺脫手游,停止刷劇,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知識注入信息化設備上,將教學內容融之于游戲和動畫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fā)揮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的學習,形成課前會預習,課中作交流,課后再次學的系統(tǒng)化學習流程。
4.微課對于中職教師的作用
學會制作并使用微課教學,是中職教師成長的階梯。傳統(tǒng)課堂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大多都是一絲不茍、一沉不變的。信息化時代的開啟為課堂升級和教師轉型奠定了基礎。微課,這一信息技術的利用,為枯燥的課堂抹上了一絲光亮,也無形中幫助教師從保守陳舊型向智能先進型進擊轉變。微課的產生,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時間,能充分開展討論,開展分組分層合作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微課也給教師帶來了諸多學習的機會,一方面微課可以說是教師的一面反光鏡,教師可以在微課的利用中對自己的教學水平進行一次再審視,提升了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微課教學,教師可以不斷熟練教學內容,挖掘教學中的重難點。這對教師教學研究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拋棄跟不上政策變化的書本,站在信息化社會的前端去引領學生。
5.微課對于職業(yè)學校的作用
微課為職業(yè)學校教師提供了成長的階梯,為職業(yè)學校學生提供了優(yōu)質的教學。微課在課堂上的普及率也恰好反映了一個學校的發(fā)展水平,因此,微課資源建設對于職業(yè)學校而言有著促使教師奮發(fā)的積極作用,微課的普及又可以推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在微課教學中,教師需要收集信息資源制作微課,而學生需要共享資源,在這樣的要求下,可促進學校加強校園公共平臺的建設,促進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與網絡化發(fā)展和學校公共信息資源的建設。
三、利用微課提高會計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改進會計學生的學習理念
年年都在變化的會計政策,要求會計教師首先要具有先進的職業(yè)教育思想和觀念,與時俱進應該作為會計教師終身學習的代名詞。會計教師應該實時了解最新的會計政策,并將政策解讀后,把新舊政策的區(qū)別做成微課,以便學生能夠在課前、課中、課后隨時隨地的了解新舊政策的變化,將最新的信息第一時間傳遞給學生,讓身為會計專業(yè)的學生也能夠潛移默化地了解作為一名會計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要不斷更新知識,從思想上,讓學生能夠真正了解作為一名會計人員的真諦。
2.改進會計知識的學習方法
會計基礎――簡單而不失個性,說它簡單因為它是會計學的入門學科,必然是簡單不追究深度的。而它的個性源于它是一門專業(yè)基礎學科,會計中大部分專有名詞都由它孕育而生,會計基礎課程的內容對于初學者而言相對抽象,部分學生可能針對某些知識點難以掌握。針對書本上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利用微課賦予這些難點生活化,比如說:初學者很難理解債權、債務人的關系,那么就可以通過微課制作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活動視頻,學生能夠通過看視頻短片就輕松了掌握這二者的關系,微課的出現(xiàn)能夠很好規(guī)避教師在課堂上的重復枯燥的講解。
3.賦予會計知識實踐性
微課是傳統(tǒng)教學的補充劑,給現(xiàn)代課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由于會計職業(yè)特殊的保密性,學生很難深入外單位進行學習模擬實踐,故只能在學校內進行真實情況模擬,還原企業(yè)的會計工作,但如果單單想依靠傳統(tǒng)的講授式課堂來完成這一目標是遠遠不夠的。
以會計基礎課程中“錯賬更正”做簡要分析,錯賬更正這一節(jié)內容承接著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主要教學目標是學生學會更正會計憑證或會計賬簿上出現(xiàn)的錯誤,如若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很難形成連貫的思維模式,書本與實際的脫節(jié)會導致學生學而不會用,而微課的利用能使學生的課堂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課在“錯賬更正”中的利用,首先,教師需要對“錯賬更正”內容進行細致的剖析,理清重難點,在此基礎上,做好詳細的教學設計,并通過錄屏軟件將錯賬更正的各種方法進行實際演示并進行講解。其次,把微課內容傳輸到學生端,讓學生能夠在課前進行課前練習,這能夠讓教師在上課前清楚認識到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層分組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形式的教學。最后,教師可以針對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學生端發(fā)布不同的習題作業(yè),真正將課堂落實到每一位學生,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距縮小,做到因材施教。
4.改進學生課后學習的困惑
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教師上課,學生聽課,教師布置作業(yè),學生課后完成作業(y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極少,教師很難針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反復講解,致使部分學生理解不了的知識點越來越多,課堂學習越來越困難,也就漸漸消磨了學習的積極性。而利用微課這一問題便能迎刃而解,首先,教師需要發(fā)現(xiàn)課堂上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將其制作成微課,并將微課發(fā)布給學生,學生進行課后動態(tài)學習,對于知識點已理解的學生來說,知識點在課后又在眼前重演得到了鞏固,對于課上還未理解知識點的學生來說,這是再次學習,加深理解,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劉明俊.中職學校利用微課促進教學的應用與思考.中國校外教育,2015(5).
2.施麗娟.微課教學技術支持下的中職數學教學反思.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5).
3.戴云飛.微課在中職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中國教師,2014(S2).
4.田明松.微課在中職教學信息化改革中的應用.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1).(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