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網絡年鑒編纂實踐與思考

    2020-06-11 00:10:08哈幸凌
    江蘇地方志 2020年2期
    關鍵詞:年鑒紙質蘇州

    ◎ 哈幸凌

    (蘇州市檔案館,江蘇蘇州215004)

    提 要:本文以《北京教育年鑒》《成都年鑒》《南海年鑒》及《蘇州年鑒》等為例,探索研究網絡年鑒的框架設計和編纂方式特點,期待在“互聯(lián)網+”新常態(tài)下,年鑒的使用價值能夠得到充分體現(xiàn)。

    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中國的年鑒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據國家圖書館館藏部統(tǒng)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有9530 種年鑒,堪稱年鑒出版大國?!暗觇b出版大國并不等于年鑒出版強國”[1],年鑒在出版數(shù)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時,年鑒的發(fā)行量并沒有相應成正比大幅度增加,有的甚至呈現(xiàn)下滑趨勢,讀者面不是擴大而是縮小。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其內因是年鑒的編纂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外因則是互聯(lián)網的大力普及造成了對傳統(tǒng)紙媒的強大沖擊,一向以紙質編纂形式出版的年鑒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挑戰(zhàn)。

    針對年鑒內容選擇和出版方式與經濟社會發(fā)展不相適應的突出矛盾,2015 年9月,許家康在中國版協(xié)年鑒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年鑒工委”)第25 次全國城市年鑒研討會上作了《論年鑒編纂出版轉型》的發(fā)言,他從年鑒的編纂轉型和出版轉型兩個方面闡述年鑒(主要是地方綜合年鑒)由傳統(tǒng)出版向數(shù)字出版的必然性。同在此會上,深圳市史志辦公室主任黃玲作了《“互聯(lián)網+”新常態(tài)下的城市年鑒轉型和創(chuàng)新》的主題報告,引起同仁的認真思考。為付之于行動,應對互聯(lián)網普及對傳統(tǒng)紙媒的沖擊,擴大年鑒的讀者群,使年鑒的使用價值能夠得到充分體現(xiàn),2015 年11月,中國版協(xié)年鑒工委確定《中國交通年鑒》《四川交通年鑒》《深圳年鑒》《成都年鑒》《蘇州年鑒》《北京教育年鑒》《南海年鑒》7家編纂單位為網絡年鑒試點工作單位,試點的主要任務是探索網絡年鑒的框架、體例和編纂方式,總結出可復制、可推廣的不同運作模式,以此能融入互聯(lián)網形態(tài),推動全國年鑒事業(yè)在新常態(tài)下的發(fā)展。

    一、對于網絡年鑒的認識

    對于“網絡年鑒”這個名詞,大家并不陌生。從20世紀90 年代開始,隨著辦公自動化的逐步推廣和應用,信息化、數(shù)字化、網絡化等名詞相繼出現(xiàn)在全國年鑒界同仁理論研討的文章中?!皬?994年《北京年鑒》編輯部運子微在《年鑒工作與研究》雜志發(fā)表《從年鑒到年鑒數(shù)據庫》,到中國版協(xié)年鑒研究會網絡中心主任趙海濤在《年鑒信息與研究》雜志上發(fā)表《試論年鑒數(shù)字化、網絡化的發(fā)展趨勢》,再到北京大學李國新教授在《年鑒信息與研究》上發(fā)表《中國年鑒的創(chuàng)新之路——集團化、數(shù)字化、網絡化》,先后發(fā)表有關文章百余篇?!保?]2002 年2 月,中國年鑒網正式開通;11月,中國版協(xié)年鑒研究會與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合作的“中國年鑒資源全文數(shù)據庫”工程正式啟動。為更廣泛地宣傳和使用年鑒,中國版協(xié)年鑒研究會還支持清華大學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開辦“年鑒CNKI數(shù)字圖書館”,據該雜志社的“中國年鑒網絡出版總庫(CYBD)”統(tǒng)計,截至2020 年2 月,已收錄4961種年鑒,總冊數(shù)38752 冊,總條目35279245 條(其中地市級年鑒862 種、10381冊)。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可以來解讀網絡年鑒。

    (一)光盤版年鑒(或電子書)=網絡年鑒?

    隨著辦公自動化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從20世紀90 年代開始,全國許多年鑒編纂單位在出版紙質版年鑒的同時,制作與紙質版年鑒內容一致的電子光盤并隨書贈送?!叭纭稄V州年鑒》1999年卷開始制作多媒體全文檢索光盤,并隨書同步發(fā)行;2002 年,在《廣州年鑒》出版20 卷之際,又將20 卷的年鑒資料進行數(shù)字化,制作《廣州年鑒》20 卷的全文檢索光盤,并將20年的年鑒內容在‘中國·廣州網’的《廣州年鑒》欄目發(fā)布,方便讀者及網民查閱使用?!保?]《鎮(zhèn)江年鑒》在其出版第15 卷時,制作了從1992 年創(chuàng)刊到2006 年的全文數(shù)據檢索庫光盤?!短K州年鑒》創(chuàng)刊于1983年,從2004卷開始制作與多媒體全文檢索光盤(內含正文、圖片專輯、介紹蘇州歷史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視頻);為慶?!短K州年鑒》創(chuàng)刊30 年并彌補2004 年之前《蘇州年鑒》沒有電子數(shù)據的缺憾,方便讀者查詢資料,2013年,《蘇州年鑒(1983—2013)全文檢索數(shù)據庫光盤》制作出版,基本完成《蘇州年鑒》歷史資料的加工、處理和建立數(shù)據庫的工作,受到社會各界讀者的關注和好評。近年,《上海教育年鑒》《浦東年鑒》《鹽城年鑒》又推出了U盤版年鑒,同樣受到社會各界讀者的關注和好評。

    與紙質版年鑒主要內容一致的光盤版(電子書)年鑒只是載體介質不同的同種年鑒,但是它是邁向網絡的第一步,是網絡年鑒的萌芽階段。

    (二)PDF版數(shù)字化年鑒不等于網絡年鑒

    由于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年鑒編纂者信息化、數(shù)字化、網絡化的意識逐漸增強,目前依托政府或者政府部門門戶網站加載的數(shù)字版(PDF形式)年鑒、被收錄在中國年鑒資源全文數(shù)據庫和中國年鑒全文數(shù)據庫的年鑒比較多,據《中國年鑒全文數(shù)據庫網絡傳播統(tǒng)計數(shù)據(2015—2019)》顯示,2015 年年鑒在中國知網下載頻次為14029568次,到2019年已經達到45706630 次。

    數(shù)字化的年鑒作為倉儲式的數(shù)字年鑒,其主要作用是增加了政府或者政府部門在網絡的信息資源量,說明年鑒通過網絡傳播的影響力及公信力在提高,這也是編纂網絡年鑒的基礎。

    (三)網絡年鑒究竟是什么?

    1.定義。網絡版年鑒是以互聯(lián)網為載體的年鑒。包括單種年鑒網絡版、在線年鑒、年鑒數(shù)據庫。

    2.特征:(1)以各時期、各地域的重要元素為架構核心,這些元素包括但不限于人物、機構、事件、成果、統(tǒng)計數(shù)據等。(2)在這些元素架構基礎上,面向知識服務和融合出版,形成立體化、可視化的網絡年鑒。(3)打破目前紙質年鑒框架設置局限,可以不受時空限制的對外提供服務和展示,并具有更廣闊的對外交流合作空間。(4)從讀者閱讀的角度出發(fā),便于檢索。

    二、網絡年鑒的探索性編纂

    在2017年網絡年鑒試點工作研討會(蘇州)上,李國新教授作《關于網絡年鑒的幾點思考》的講話,他指出:“從利用者的角度看,近兩三年最大的變化就是人們利用互聯(lián)網已經迅速由有線接入、固定終端發(fā)展為無線覆蓋、移動終端。最新一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統(tǒng)計報告的數(shù)據顯示,在7.1億名網民中,手機上網者為6.56億名,占92.5%。在今天,信息資源如果不解決通過移動終端方便迅速獲得的問題,被利用的意義和價值就基本喪失?!?/p>

    就全國而言,近年來進行網絡年鑒編纂實踐的“試水者”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建立年鑒在線編纂平臺,基本實現(xiàn)年鑒編纂的“無紙化”

    “北京教育年鑒在線編纂系統(tǒng)”于2016 年12 月試運行,2017年12 月正式運行。該系統(tǒng)整合組稿、編輯、審稿、返稿等年鑒編纂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年鑒的在線編纂。2017年12 月,“北京教育年鑒在線資源平臺”網站(http://njzypt.jyzh.cn)開通。該網站立足于《北京教育年鑒》以及北京教育系統(tǒng)的年鑒資源,通過網站的形式,展現(xiàn)北京教育發(fā)展軌跡。網站設置包括年鑒數(shù)據資源庫、網絡年鑒、教育資訊、史事回眸等欄目,在內容上注重服務性、實用性和時效性。當然,《北京教育年鑒》(網絡版)也是需要經過線下人工校對、審核后再上傳到平臺的。值得一提的是,在相關條目中,設置了標記,讀者可以隨時點擊查閱到鏈接資料(如歷史文獻等)。例如,打開《北京教育年鑒(2019)》(網絡版)中“年度聚焦”分目下的“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條目設置標記,就可看到鏈接——“歷史文獻:北京市深化高等學??荚囌猩贫染C合改革實施方案”,這樣既方便讀者查詢,又增加了年鑒內容的深度和信息量。

    《中關村年鑒》編輯部是全國年鑒界較早進行“無紙化”編輯年鑒的單位。2008年,《中關村年鑒》創(chuàng)刊,2009年,該編輯部“對原來掛在中關村管委會網站上的志鑒平臺進行了改版,使其成為開放式的中關村年鑒編纂平臺。它有別于目前一般的官網,或者在某個網站上加掛一個‘年鑒’類網頁的做法,以信息傳遞高速度、低成本、互動性為特征。這種開放式的編纂平臺打破了傳統(tǒng)年鑒編者、作者、讀者的清晰界限,實現(xiàn)了‘兩端融合’。它不僅具有展示、宣傳、查詢的功能,還能在讀者、編纂、作者、出版者之間的互動,在平臺上完成年鑒編輯加工,基本實現(xiàn)年鑒編纂的‘無紙化’”[4]。2017年下半年,中關村年鑒編纂平臺再次進行了較大的調整,運行一年后,各個環(huán)節(jié)緊扣,無論是編輯還是作者使用起來非常順暢,與《北京教育年鑒》一樣,實現(xiàn)在線編纂并在線下校對、審核后再上傳成網絡版。

    與《北京教育年鑒》《中關村年鑒》類似的情況還有《四川交通年鑒》等。

    (二)依托年鑒網站建設,制作網絡版年鑒

    2016 年5 月,成都年鑒網站開通?!冻啥寄觇b》(網絡年鑒)設置“關于我們”“年度要聞、在線編纂、數(shù)字年鑒”“成都詞典、為您服務、圖文庫”等欄目。其中“在線編纂”欄目設置:1.工作指導、傳遞編輯、資料傳遞、圖文編輯子欄目;2.動態(tài)年鑒:年度年鑒審定內容。“數(shù)字年鑒”欄目設置:1.成都年鑒:年度電子書;2.區(qū)縣年鑒:部分區(qū)縣年鑒電子書;3.其他年鑒:部分其他省市年鑒電子書。“成都詞典”欄目設置成都史話、成都文庫、成都百科、成都景觀、成都視覺等。在線閱讀年鑒電子書具有可隨意更換主題、場景和背景,音頻播放,超真實的自動翻頁,全書內容檢索(不包括圖片格式的電子書)等功能。近兩年來,經過努力,成都年鑒網站整體結構、頁面布局進一步優(yōu)化,服務功能進一步加強,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設置編纂動態(tài)、走進成都、學習研究、網絡版成都年鑒、年度數(shù)據、歷年年鑒、圖文庫等欄目,另有成都視頻、成都地圖等相關欄目。

    (三)可視化網絡年鑒系統(tǒng)項目建設

    《蘇州年鑒》自1983年創(chuàng)刊至今已經連續(xù)出版36卷,從2004 版開始每年制作、出版與紙質版年鑒主要內容一致的光盤版(內含正文、圖片專輯、介紹蘇州歷史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視頻),并相繼加入“中國年鑒資源全文數(shù)據庫”和“中國年鑒全文數(shù)據庫”。2006 年,利用蘇州市檔案局網站,開辟“蘇州年鑒”專欄,開始嘗試年鑒信息的網絡傳播工作。2013年,為慶賀《蘇州年鑒》創(chuàng)刊30 周年,蘇州年鑒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蘇州年鑒編輯部)與相關信息技術開發(fā)公司聯(lián)合開發(fā)和制作完成具備全文檢索功能的《蘇州年鑒(1983—2013)》(多媒體光盤版),基本完成蘇州年鑒歷史資料的加工、處理和建立數(shù)據庫工作,在全國年鑒界亦屬創(chuàng)新,受到使用者的廣泛好評。在“互聯(lián)網+”的大背景下,為更好地發(fā)揮年鑒的作用,在已有的數(shù)據資源基礎上,《蘇州年鑒》亟須借助互聯(lián)網、可視化等先進技術,并根據蘇州城市性質特點,梳理信息,探索和建立新型的出版?zhèn)鞑ツJ健?/p>

    從2017年開始,《蘇州年鑒》開始網絡年鑒的試點。首先,制定《蘇州年鑒》(網絡版)編纂初步方案。在這個初步方案中,提出分兩步進行網絡年鑒編纂的設想。其次,完善《蘇州年鑒》(網絡版)編纂初步方案,正式向蘇州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上報《蘇州年鑒》可視化網絡年鑒系統(tǒng)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并獲得批準。該項目報告提出:在已有數(shù)據資源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年鑒內容傳播方式、呈現(xiàn)形式及服務模式,充分體現(xiàn)年鑒資源的現(xiàn)實價值。具體來說就是建立知識模型,提取各類知識元(如人物、事件、機構等),并建立知識元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關系,通過知識組織模型和知識標引,激活海量的內容資源,建成“蘇州記憶”的骨架。未來在此骨架基礎上,可以不斷整合檔案、地方文獻、音頻視頻資料等,建立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蘇州記憶”,形成蘇州“獨一無二的城市名片”。利用可視化技術,將各種關鍵資源點以及相互的關聯(lián)關系,以圖形化的方式呈現(xiàn),為使用者提供直觀的內容導航。2017年4 月13日,在蘇州召開的2017年網絡年鑒試點工作研討會上,《蘇州年鑒》可視化網絡年鑒系統(tǒng)項目啟動儀式舉行,標志著《蘇州年鑒》網絡版開始試運行。經過兩個月的試運行,6 月15 日,《蘇州年鑒》可視化網絡年鑒(網絡版)在中國·蘇州門戶網站正式鏈接發(fā)布,同時在蘇州市檔案局網站正式發(fā)布(http://www.daj.suzhou.gov.cn/nj)。

    《蘇州年鑒》可視化網絡年鑒整體框架設計分為4個板塊:“走進蘇州”“多維蘇州”“年度分析”“深度研閱”?!白哌M蘇州”包括時間軸大事記、多維知識關聯(lián)部分。“多維蘇州”以區(qū)域地圖的方式進行地區(qū)詳情展示,以地區(qū)為入口,將年鑒中該地區(qū)相關的內容資源匯聚展示。“年度分析”即建立蘇州統(tǒng)計數(shù)據的指標體系,從時間、區(qū)域等維度進行統(tǒng)計輸出,以多種可視化形式進行趨勢展示。“深度研閱”即按照年度、篇章形式提供年鑒文章內容的深度閱覽,提供圖片內容的專門閱覽和視頻閱覽,彌補紙質年鑒不能實現(xiàn)多媒體形式的缺陷。在實施的第一階段,以《蘇州年鑒(2015)》《蘇州年鑒(2016)》作為先期的實踐版本,構建相關的知識體系,形成互聯(lián)網PC端可視化年鑒系統(tǒng)。之后,為與《蘇州年鑒(1983—2013)》(多媒體光盤版)內容銜接,相繼增添了2014 年、2017年、2018年的可視化內容(每年增添新內容)。另外,以PDF的形式將《蘇州年鑒(1983—2013)》列入可視化系統(tǒng)內,方便讀者查詢和利用。

    (四)嘗試編纂手機版年鑒

    2016 年4 月,“南海大觀”微信公眾平臺(南海網絡年鑒)正式宣布上線?!澳虾4笥^”微信公眾平臺由“區(qū)情縱覽”(即《南海年鑒》資料庫)的固定板塊和“圖讀南?!薄熬驶胤拧眱蓚€信息發(fā)布板塊組成。在資料庫建設方面,已完成1994—2018年共25 本年鑒的資料上傳;在信息發(fā)布方面,共推送發(fā)布信息300 多期,基本實現(xiàn)每周推送一次信息的目標。“南海大觀”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模式順應當下大眾手機上網的閱讀習慣,資金投入少、平臺搭建快捷方便。

    成都年鑒社在建立成都年鑒網站后,又建立與網站內容互動的成都年鑒微信公眾平臺,其通過利用微大事、微文化、微活動、微服務等功能,二次開發(fā)《成都年鑒》歷史資料及其他地情資料,建立集政府最新動態(tài)推廣、交流互動和便民服務于一體的移動互聯(lián)網平臺,以手機客戶終端為平臺發(fā)布官方地情信息。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與運用,年鑒界同仁繼續(xù)探索新的網絡年鑒編纂方式。2017年,《廣東年鑒》《佛山年鑒》《清遠年鑒》《臨安年鑒》等探索通過掃手機二維碼的形式進入網頁查詢年鑒。同年,《蕭山年鑒》率先推出與紙質年鑒同步的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的“掌上年鑒”。隨后,《深圳年鑒》《浦東年鑒》《武進年鑒》等也推出了與《蕭山年鑒》相似的“掌上年鑒”,使用很方便,且可以全文檢索。

    三、幾點思考

    (一)網絡年鑒與紙質年鑒

    面對網絡年鑒的興起,傳統(tǒng)的紙質年鑒是否會消失? 2012 年3月,有244 年歷史的《大英百科全書》停止印刷紙質版。在大英百科全書官方聲明中說:停印印刷版,不是大百科全書的終結,它會繼續(xù)存在——以更大、更全面、也更有活力的虛擬化形式。印刷時代將隨歷史而去,未來將會更加光明。這個實例告訴我們,“年鑒作為年度生產物,生產、傳播和利用的環(huán)境、條件已經發(fā)生了重要改變。如果還把年鑒作為一本書去經營,年鑒無足輕重、可有可無”[5]。在互聯(lián)網時代,傳統(tǒng)的出版形式受到挑戰(zhàn)和沖擊是必然的,對于此,我們應該有充分的準備,應該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挑戰(zhàn),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得網絡年鑒與紙質年鑒成為相互補充的互動形式。

    雖然互聯(lián)網發(fā)展呈現(xiàn)迅猛發(fā)展的態(tài)勢,但是傳統(tǒng)的紙質年鑒出版形式還會長期存在,也許將來某一天會成為世界文化保護遺產。所以,我們當前可以尋找一種模式——紙屏互動模式,讓網絡年鑒與紙質年鑒各取所長、相得益彰。所謂紙屏互動,就是傳統(tǒng)的紙質年鑒可以依舊按照原來的框架體例編纂出版,除了在封面、封底等添印網絡年鑒的網站地址、微信公眾號二維碼等外,還可以在書中正文部分的每頁、每個條目、每個鏈接資料知識點輔印相應的二維碼,這些二維碼可以對應到在線內容的一張圖片、一段視頻或者相關的知識體系,即聯(lián)想,為讀者進行相關知識的導航。因為讀者往往不會滿足一本書所獲取的知識,對于片段化、跨媒體的需要比較大,同時這樣也可以削減年鑒中的水分篇幅。而對于網絡年鑒來說,一方面利用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進行不同于紙質年鑒的編纂,另一方面可以把紙質年鑒的全文PDF文件納入其網上,應該可以達到編纂者和讀者所期望的要求,既保證年鑒特有的權威性,又擴大知識層面,使年鑒在互聯(lián)網的背景下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在編纂《蘇州年鑒(2017)》紙質版時,《蘇州年鑒》編輯部嘗試運用了紙屏互動模式,即在卷首“聚焦蘇州”專欄鋪印“市歌《蘇州好風光》”(蘇州方言演唱)音頻二維碼,讀者從卷首就可領略蘇州的風土人情。此外,還利用檔案數(shù)據庫資源,在“蘇州概況”“政治”“經濟”“文化”“社會”5 個篇目輯封背面增設“掌中關注”專欄,添印相關條目內容的視頻二維碼,以增加年鑒內容的信息量和可讀性。此后,除附錄、統(tǒng)計資料、索引外,每個篇目輯封背面都增設“掌中關注”專欄,添印相關條目內容的視頻二維碼。從讀者反映來看,效果良好。作為這種年鑒紙屏互動模式的首家實踐者,《蘇州年鑒》編纂者將繼續(xù)探索,以期完善。

    (二)網絡年鑒的協(xié)同編纂

    從上述數(shù)家年鑒編纂單位對網絡年鑒編纂實踐的探索可以看出,編纂單位都在以不同的運作模式,融入互聯(lián)網形態(tài),以此推動全國年鑒事業(yè)在新常態(tài)下的發(fā)展。其基本分為三種模式,即1.在線編纂——線下終審——線上發(fā)布,如《北京教育年鑒》《中關村年鑒》;2.線上發(fā)布階段性信息——線下編纂——線下終審——線上發(fā)布,如《成都年鑒》《南海年鑒》;3.線下編纂——線下終審——線上發(fā)布,如《蘇州年鑒》《浦東年鑒》《蕭山年鑒》等。這三種模式都各有長處。

    從長遠發(fā)展來看,為提高網絡年鑒編纂的時效性和權威性,推動年鑒的整體開發(fā)利用,需要尋找一種規(guī)范化、標準化、集約化的模式,從而可以避免各自為政、浪費資源和經費的問題,也可以為部分資源有限、經費不足的年鑒編纂單位提供方便,并達到公共文化資源的共享。目前,中國知網正在構建“年鑒協(xié)同編纂平臺”,力求在線編纂年鑒都能到達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的目的。

    (三)網絡年鑒的立體化

    以上“試水者”的編纂實踐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屬于初級階段,與國外的網絡年鑒相比,我國的網絡年鑒無論在技術手段、信息查詢或是形式內容、為讀者服務的理念上還有不小的差距。年鑒本是舶來品,國外的網絡年鑒發(fā)展也比較成熟?!捌渲?,美國《信息年鑒》網絡版于1998年推出,內容包含時事、流行文化、科學、政府和歷史、經濟等社會各方面;創(chuàng)刊于1792 年的《老農夫年鑒》作為北美最古老的年鑒,1996 年推出網絡版,主要提供天氣、菜肴等信息查詢;《惠特克年鑒》于1868年創(chuàng)刊,內容包含天文、地理、世界各國基本情況和科學知識?!保?]因而,應該在借鑒國外網絡年鑒的基礎上,更好地發(fā)展中國的網絡年鑒。

    首先,樹立網絡年鑒立體化的概念。目前網絡年鑒的編纂都是從傳統(tǒng)紙質年鑒編纂基礎上衍生而來,或多或少地受到平面思維的局限。因此,必須打破這個框框,從多維的角度來編纂網絡年鑒,即面向知識服務和融合出版,不受時空限制的對外提供服務和展示,拓展更廣闊的對外交流合作空間。

    其次,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不斷更新網絡年鑒的內容,與讀者進行互動,在相應的知識點上有更多的、各個方面的超級鏈接,為讀者提供更滿意的服務,從而使年鑒的生命力更強。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知識服務平臺可知分平臺針對近期全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聯(lián)合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多家出版機構,從已上線的近12 萬種電子書中精選出“教學用書”,通過數(shù)字閱讀服務支持高校教師和學生開展在線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受到好評。那么,全國有9500 種年鑒,能否也能在類似“可知”這樣的國家知識服務平臺上有一席之地,為社會服務,真正體現(xiàn)年鑒的價值呢?這就需要年鑒人具有“抱團取暖”的理念,打通年鑒編纂、傳播、經營、利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組合拳”取勝,真正體現(xiàn)年鑒的價值。

    猜你喜歡
    年鑒紙質蘇州
    感謝《年鑒》
    免年鑒
    ——卯年大事件
    源流(2023年2期)2023-03-29 05:46:58
    四川31部年鑒獲全國獎項
    巴蜀史志(2023年6期)2023-03-18 05:11:26
    2016—2019年全國獲得“中國精品年鑒”名錄
    史志學刊(2020年3期)2020-11-26 06:12:04
    蘇州一光
    紙質書與《北京是個好地方》
    蘇州十二憶
    蘇州雜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1
    紙質讀物的困境與出路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24
    獨立書店浪漫的紙質生活
    Coco薇(2016年1期)2016-01-11 03:00:59
    蘇州誠和的成功并非偶然
    内江市| 开远市| 罗田县| 五原县| 准格尔旗| 平阴县| 招远市| 两当县| 湟源县| 海林市| 五莲县| 罗城| 政和县| 新津县| 加查县| 日喀则市| 康保县| 香河县| 新闻| 隆德县| 商南县| 昭觉县| 凤山县| 马关县| 黄浦区| 家居| 宣汉县| 鹤山市| 垫江县| 安溪县| 西藏| 长武县| 汤阴县| 汶川县| 汶上县| 将乐县| 城固县| 扶绥县| 高安市| 巴青县| 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