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超
(大連市甘井子區(qū)錦華小學)
大連市甘井子區(qū)錦華小學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統(tǒng)領下,秉承“和諧教育開啟幸福人生”的辦學理念,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主旋律,以“和美校園”“和諧求知”“和諧尚藝”“和諧養(yǎng)德”“和諧健體”五大工程為載體,形成“賞識、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校風,引領每一名師生健康成長。
怎樣形成團結一心的教師群體,怎樣滿足教師多層次心理需要,怎樣激發(fā)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和內驅力,這些都是錦華領導團隊時時刻刻思考的內容,也是錦華人一直保有的情懷與堅守。
1.做思想的引領者
校長的精神,是學校的靈魂。多年來,我們所倡導的“和諧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學校管理工作處處體現(xiàn)“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思想,采取精細化管理和人文化管理有機結合的策略。
每學期初,學校開設“把家溫暖起來”“有話好好說”等主題講座,與教師交流談心,為教師疏導工作中的壓力和煩惱,引導教師轉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讓教師收獲職業(yè)幸福感和成就感。校領導參與學校各學科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承擔一定的教學工作,及時深入每一個教研組,讓教師切實感覺到專業(yè)有引領,思想有依靠。
“和諧教育”促進了學校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實施,使得教師有情懷、有責任、有能力、有擔當,教師將這種溫暖的能量傳遞給學生,使得學生自信、自立、自主、自強。學校逐步形成了人文、民主、和諧、活力的管理文化,成為了師生的精神家園。
2.做行動的示范者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倍嗄陙恚覀冊跒槿撕凸ぷ魃下氏却狗?,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教師,用精湛的業(yè)務樹立自我,做教師的標桿,努力塑造有人格魅力、管理能力和業(yè)務能力的領導集體。為打造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我們凡是要求教師做好的事情自己先做好。每天早晨,我們早早來到學校,一句句熱情洋溢的問候溫暖著每一位教師。
錦華小學一直用“溫和的目光、贊賞的微笑、滿意的點頭、個性化的評價”情暖校園。靠制度管事,靠情感融心。強化為民意識,淡化管理,走向服務,把教師滿意作為班子和諧治事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做到心中有教師,時刻維護教師利益、化解矛盾、凝聚人心。通過維護教師利益,在和諧中求穩(wěn)定,在穩(wěn)定中求落實,在落實中求發(fā)展。無論工作多急,解決問題多難,矛盾多棘手,領導班子都會在和諧理念中尋求支點,在融洽感情中越過困境。如今在錦華團隊里,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干群關系融洽,團隊意識不斷增強。
1.給教師以心靈撫慰
教師工作負擔重,心理壓力大。我們十分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努力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我們選用國際領先的肌動學理論課程——基礎健腦操和NLP應用心理學技巧,為教師做適當?shù)男睦砀深A和培訓。學校還邀請專家到校進行講座、開設教師團隊心理輔導課,幫助教師學習應用心理學“健腦操”。
我們注重在細節(jié)上關心教師,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我們將99位教師的名字全部編成了嵌名詩句,在詩中寫出教師的性格特征并用漂亮的卡紙謄好發(fā)給教師。當他們拿到心意滿滿的嵌名詩時,能夠感受到小小的文字中凝聚著學校滿滿的愛。
若想成為一名成熟的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立己達人,以身示教。為此,學校開展“教師自畫像”活動,提升教師的自我知覺,引導教師暢想未來、找準定位,讓教師能認識自我、定位自我、設計自我,進而發(fā)展自我。鼓勵教師養(yǎng)成“吾日三省吾身”的習慣,增強不斷革新的勇氣和追求超我的實際行動。
2.營造傾聽的氛圍
善于傾聽,是一種修養(yǎng),也是一種教育和管理藝術。教師期待著被學校領導關注和重視,心中的困擾、苦悶乃至不滿也需要傾訴和排解。只有傾聽,才能知道教師需要什么幫助。為此,每學期我們都會有針對性地與教師談話,也鼓勵教師主動找我們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我們耐心地傾聽、疏導,及時有效地疏通教師的情緒。
對于職業(yè)倦怠的教師,我們幫助其分析原因,對其進行正面引導;對于年輕教師,我們把自己多年從事管理和教學方面寶貴的經驗傳遞給他們,使其盡快成長。彼此坦誠交流,心與心的溝通與碰撞,使教師消除了距離感,感受到了溫暖與親切。通過談心、學習等途徑,能夠及時解除教師的疑慮,使他們放下包袱,安心愉快地工作。
錦華人一直將教育初心、教育的使命銘刻于心。隊伍建設是學校內涵發(fā)展的關鍵。錦華小學青年教師約占學校教師總數(shù)的60%,學校立足于自身發(fā)展和教師成長需求,為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yōu)良的教師隊伍,采取了師德、師能雙線并行,梯隊培養(yǎng)、重在青年的策略開展隊伍建設工作。
1.有規(guī)可依,打磨培訓細節(jié)
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是一項持續(xù)性的、經久不衰的工程,如何提高學校對青年教師校本培訓的效率,讓每個學年新加入的青年教師能夠快速地適應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們一直在思考和實踐。2014年,我們精心研制了《錦華小學成長團隊培訓手冊》(以下簡稱《手冊》),作為青年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工作指南,促進青年教師快速進入角色。
我們以活頁的形式,不斷充實《手冊》內容,把學校的常規(guī)工作要求、班主任工作方法培訓內容、教育教學專題研究、學科達標點方法與策略等內容全部收入其中。每年假期會把上一學期的培訓內容補充進目錄、納入手冊。
2.因材施訓,拓展多種路徑
操作中,我們心有路徑,狠抓常規(guī),訓練“前移”。為使新上崗教師開啟教師生涯嶄新的開端,給學生以良好的“首因效應”,學校把教育教學常規(guī)訓練“前移”。新入職教師報到當天,學校下發(fā)《手冊》,由教導處先行培訓,給青年教師時間內化了解,學習記憶。開學前統(tǒng)一到校筆答測試(作息時間、一日常規(guī)、學科教學模式),沒有過關的教師進行二次達標,直至全部過關,不讓一個新入職教師掉隊。開學第一天,新入職教師就能夠把握好時間點和提前量,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學校鼓勵教師從業(yè)務、班主任、生活方面提出自己的困惑,各部門針對教師的困惑進行匯總。在此基礎上,我們整合校內資源和校外優(yōu)勢培訓資源,組建培訓團隊,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指導青年教師。青年成長團隊的培養(yǎng)工作以理論與實踐結合為主導,以示范與面授的方式進行,在思想上和業(yè)務上達到知行統(tǒng)一。
1.能者為師,“雁陣”前行
我校力求細化師徒接對子方式,明確職責,細化要求,跟蹤到位。師傅要努力帶“師能”——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徒弟要每課提前兩天主動向師傅說課,師傅應對徒弟悉心指導,特別是重難點把握、研究專題的落實等。師徒積極討論課堂得失,及時總結成功和不足之處,共同進步。
我們打破傳統(tǒng)思維,在師徒配對上,突破年齡、教齡的限制,能者為師,大膽啟用青年教師中的佼佼者做師傅、當組長、任中層。對于青年教師中的先進,學校盡可能給予他們歷練的機會和展示的舞臺,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發(fā)揮熱量,并通過優(yōu)秀青年教師的成長經歷,引領身邊人。
2.專家引領,外力助推
學校的專業(yè)研究力量是有限的,為了更快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我們借外力為青年教師“補血”。我們聚焦問題,借用專業(yè)研究人員的力量。學校與本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進行了深入溝通,共同設計針對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研訓活動。我們邀請教師進修學校的全學科教研員,聚焦問題,進行點對點跟蹤培訓,“說課—答辯—反思—上課—再反思”,助力教師成長。
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我們還采用私人訂制設計方案。整理出《青年教師需求表》,按菜單服務,按需導行。我校經常邀請教育專家到校指導青年教師教學工作。青年教師當堂作課,專家即時點評,校長組織教師座談,作課教師及時反思,磨課之后二次備課,再次上課。
學校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構建了和諧教育理念下“和樂課堂三四N教學模式”,即課堂理念“三體現(xiàn)”、教學過程“四融入”、教學模式“N環(huán)節(jié)”。采取啟發(fā)式、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方式,讓課堂的溫度“熱”起來,充滿生機和活力。
與此同時,學校以省級課題“依托校本課程開發(fā)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統(tǒng)領,用心開發(fā)校本課程,從學校和學生實際出發(fā),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我們整合身邊資源,按學生的個性特長,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不同需求,開設了人文素養(yǎng)類、社會素養(yǎng)類、科學素養(yǎng)類、藝術素養(yǎng)類共41門不同的校本課程,打造多個精品特色項目。與此同時,結合《體育“2+1”手冊》,開設快樂足球、中華武術、跳繩、乒乓球、健身操等身心健康類運動課程。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實現(xiàn)了互補,有力地推動了我校新課程改革的進程。
以折紙校本課程為例,它是我校在繼承傳統(tǒng)折紙藝術的基礎上進行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深受師生喜愛。全校的折紙必修課安排在每周三第五節(jié)課,現(xiàn)已堅持了16年。這項活動讓學生在指尖的靈動中體會著平面和立體的轉變,在內容設計和色彩搭配中腦洞大開。折紙與故事相結合,將單純的手工技藝注入畫面與情感。全校學生在教室里觀看大屏幕中演示的同時,動手實踐,教師隨機指導,這樣既能保證“面向全體學生”,又能摒棄“一刀切”。如今,折紙已成為我校的特色項目,曾多次參加各級展示。
2015年,為了推進教育部和文化部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要在全市有選擇性地建立幾所“非遺傳習所”,錦華小學有幸參與其中。2015年末,市非遺中心授予我校“遼南皮影戲傳承基地”的殊榮。就此,錦華小學正式開啟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的民俗文化傳承模式。
我們從一個綜合性精品社團做起,扎實推進,半年時間完成了“劇本創(chuàng)作—皮影道具創(chuàng)作—影戲表演—文創(chuàng)產品開發(fā)”的短期目標,然后以點帶面,逐步面向全體,通過開展形式豐富的皮影活動完成了學生對這項古老藝術從陌生到了解到熟悉的過程,真正讓每個學生享有參與實踐的機會,實現(xiàn)一個都不能少的教育初衷。
如今,皮影之花在錦華小學生根發(fā)芽。由學生自導自演的皮影戲《大灰狼》《有溫度的禮物》《西游記》深受師生喜愛;皮影舞《戲源》已登上央視的大舞臺;千人皮影集體舞區(qū)內獲獎,壯觀奪目;皮影紋樣設計大賽、人物組裝大賽歷歷在目,深受家長好評。
為全方位營造書香校園,學校四個樓層分為“家園、書園、學園、樂園”四個主題區(qū),每個區(qū)都體現(xiàn)學校的教育思想。我們努力打造了具有“傳承教育”的特色校園文化,別致的環(huán)境文化中蘊含著無聲的教育如涓涓細流潤澤學生的心田。
學校以“做幸福讀書人”系列閱讀活動為載體,催發(fā)師生純潔內心的精神之花、語言之花、文化之花。通過建立校園圖書館、班級圖書角、家庭小書庫等“三級書庫”,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條件;開展“好書推薦”“讀書記展示”“摘星之旅”閱讀成長手冊等相關活動,分享讀書感悟,推薦好書好文;通過“早誦、午讀、晚省”三步閱讀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每天早晨的詩韻健身操,每天中午的20分鐘讀課外書,每天晚上和家人分享閱讀,摘記所獲,在引導中學會讀書,在晚省中學會成長,在分享中感悟幸福。每月一次“圖書置換大集”,不但讓學生的閑置圖書得到有效利用,更能幫助他們找到志同道合的讀書伙伴;“作家進校園”活動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心目中的名作家,為學生閱讀生活增添無窮的動力。
傳承文化精髓是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中國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2018年,學校為落實區(qū)教育局紅色基因傳承工程,結合對大美育觀的深入思考,開展了全員參與的“傳承紅色基因,踐行九個一”系列活動。本著紅色認知與實踐并重和全員參與的原則,活動一經推出,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真正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感受紅色基因帶來的啟示,增強文化自信,熱愛祖國,這也是錦華人的教育情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教育理念的轉變和教育能力的提高極為重要。”幾年來,錦華小學致力于家校共育的研究和實踐。彼此建立信任,形成教育共同體。
學校建立閉環(huán)管理,推動學校的文化節(jié)、運動會、元旦聯(lián)歡、大隊會、讀書會、教學會等各類活動面向家長開放,邀請家長參與到學生活動的設計、布置、組織再到總結反饋各個環(huán)節(jié),陪伴孩子體會童年的快樂,為他們的人生留下美好的回憶。家長從中體會到老師一天的辛苦付出,體會學校為了孩子終身發(fā)展,在用情認真辦學,這樣的舉措拉近了家校之間的距離,用實際行動慢慢贏得家長的信任。
學校每年會根據(jù)當年家校共育工作中存在的現(xiàn)象及問題,面向家長開展調查問卷。校長親自閱讀每一份問卷,對于問卷中的問題,需要單獨談話的,校長親自談話并給予可操作性的方法指導;需要學校整改的,領導團隊研究并設計方案、立即整改并及時向家長反饋。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家長感受到學校在認真辦學,自然就增強了對學校的信任度,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家校共育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學校每周至少一次的班主任分層培訓、每天的一年級班主任影子跟蹤培訓,教會老師有效的溝通方式以及怎樣跟家長相處。我們秉承著和諧共贏的目標思維方式,用“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處世哲學,妥善理性地處理問題。
走進錦華小學,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國韻書香,印象深刻的是寬容謙遜、文明儒雅的師生團隊,感人至深的是溫馨和諧的校園氛圍。相信,錦華人會永葆教育初心,牢記教育使命,以更加飽滿的熱情,為構建更加完善的新生態(tài)和諧教育體系,為辦好百姓家門口滿意的學校而繼續(x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