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貞,蔡嫻珊,劉星辰,徐雨菲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yī)院 (廣東中山 528400)
急性腦梗死作為臨床常見的急診腦血管疾病,病情兇險,需及時實施有效救治,以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靜脈溶栓治療是目前公認的唯一直接有效的治療手段[1]。當前,醫(yī)學界主要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估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后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但該量表的評估效果存在一定滯后性、主觀性,無法滿足臨床醫(yī)師對患者治療效果、腦功能狀態(tài)的評估需求[2-3]。近年來,定量腦電圖逐漸在臨床應用。多項研究結果證實,定量腦電圖可及時、客觀地評價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的腦功能狀態(tài),且操作簡單,可動態(tài)監(jiān)測[4-6]。然而,關于定量腦電圖在急性腦梗死治療期間的腦功能評價作用的報道較少,其具體應用優(yōu)勢、可行性有待證明。本研究主要探討定量腦電圖對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患者腦功能的評估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試驗組(87例)和對照組(21例)。試驗組男45例,女42例;年齡55~76歲,平均(62.34±3.31)歲;合并癥,心臟病13例,高血壓31例,糖尿病27例,高脂血癥16例。對照組男11例,女10例;年齡55~76歲,平均(62.87±3.26)歲;合并癥,心臟病3例,高血壓9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癥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廣東省中山市中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監(jiān)督下進行。納入標準:經頭顱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且均為前循環(huán)梗死;病程均不足4.5 h;臨床資料和數據完整;參與研究前未進行其他藥物治療;對溶栓藥物無過敏;可完成腦電圖檢查。排除標準:近期存在消化道出血、腦出血、心肌梗死、腦梗死、外傷、手術的患者;血壓、血糖等水平未能控制的患者;服用過抗凝藥、有出血傾向及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拒絕溶栓治療的患者;妊娠期女性。
兩組入院后,均在發(fā)病4 h內進行治療。試驗組取0.9 mg/kg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批準文號S20160054,規(guī)格506 mg),取總劑量1/10進行靜脈注射給藥,其余9/10的藥品以輸液泵進行靜脈滴注給藥,持續(xù)用藥1 h。長期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1,規(guī)格100 mg×30片),每次100 mg,每日1次。對照組實施降血脂、抗血小板等對癥綜合治療。
在靜脈溶栓治療前和治療后2 h、24 h、7 d時,采用定量腦電圖(上海諾程電器有限公司,規(guī)格NCERP系列的D型腦電圖儀)對兩組進行腦功能檢查。按照國際10-20系統(tǒng)、8導聯放置電極,在患者清醒、閉眼及安靜狀態(tài)下進行常規(guī)導聯描記,時間為20 min。采集并參考導聯中基線平穩(wěn)和無偽差30 s背景下的腦功能數據,而0~30 Hz濾波后,以計算機實施分析,包括16個腦區(qū)α波、β波、θ波、§波,計算功率比指數,其中功率比指數=(θ波+§波)/(α波+β波)。在進行定量腦電圖監(jiān)測的同時,記錄NIHSS評分,其中NIHSS評分為21~42分為重度卒中,15~20分為中重度,5~15分為中度,2~4分為輕度,0~1分為正?;蚪咏?。比較兩組溶栓治療前、治療后2 h、24 h、7 d的功率比指數。
溶栓治療前,兩組的功率比指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h,試驗組功率比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24 h、7 d的功率比指數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定量腦電圖功率比指數比較
治療前和治療后2、24 h,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7 d,試驗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
當前,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療法作為一種獲得批準、被推薦應用于急性腦梗死治療的藥物,其療效得到肯定[7]。近年來,關于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的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較多。有大量研究結果證明,相較于常規(guī)綜合治療方案,靜脈溶栓治療效果更佳,適宜在癥狀出現3.0~4.5 h內應用,且安全性較高[8-10]。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出現早期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導致病情再次惡化,影響預后。因此,在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前后進行腦功能動態(tài)監(jiān)測,有助于臨床醫(yī)師實時掌握患者腦功能狀態(tài),從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避免患者出現腦功能再次損傷情況,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現階段,臨床上對于溶栓患者腦功能的監(jiān)測多采取NIHSS評分、影像學檢查。NIHSS評分方式存在較強的主觀性,雖然影像學檢查相對客觀,但僅能發(fā)現腦梗死病灶,無法反映腦功能改變情況[11],因此,探索一種客觀、及時、準確的腦功能檢測方法十分重要。
腦電圖儀是檢測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腦功能變化的最敏感技術,即利用數學公式、計算機技術,將原始的腦電圖進行量化處理,尤其是對可逆階段腦組織病理生理改變靈敏度較高,且具有無創(chuàng)、操作簡單等優(yōu)勢[12]。本研究結果顯示,溶栓治療前,兩組的功率比指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h,試驗組功率比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24 h、7 d的功率比指數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和治療后2 h、24 h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7 d,試驗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證明,定量腦電圖在評估患者腦功能變化方面具有的準確性及檢測實時性優(yōu)勢。
綜上所述,定量腦電圖能準確反映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后腦功能的變化情況,其反應時間早于NIHSS,建議首選定量腦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