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頌英
摘 要:語文是一門關于語言的藝術,教學語言的運用體現(xiàn)著教師的教學水平。課堂收尾環(huán)節(jié)在整堂課中的意義重大,教師要重視課堂收尾的“三分鐘”,發(fā)揮其構建知識、深化主題、承上啟下的教育功能。文章結合語文教學工作實踐,圍繞小學語文課堂收尾的意義及有效策略予以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課堂收尾;結束語;深化主題;承上啟下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1-0030-02
《詩經(jīng)·大雅·蕩》有云:“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意為事情都有開始,但是很少能做到終了。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是一樣。課堂導入與課堂收尾是課堂的首尾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但是大部分的教師都將教學設計重點放在了課堂導入上,認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乎各種故事、游戲、多媒體視頻紛紛登場,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占據(jù)了較多的常規(guī)教學時間,導致既定的教學任務難以在規(guī)定的課時內完成,結束時也是草草收場,甚至沒有收尾。這種課在教學實際甚至在教學比武中都頻繁出現(xiàn),可見課堂收尾環(huán)節(jié)被很多教師忽視了。這種虎頭蛇尾的課堂教學方式是極不可取的,因為它忽視了課堂收尾的重要作用,不能很好地達到深化教學主題以及為后續(xù)教學作鋪墊的目標。
筆者認為語文課堂不能忽視課堂的“最后三分鐘”,只有運用好課堂收尾的藝術,做好課堂結語設計,布置好課后的導學案設計,才能讓語文課堂善始善終、錦上添花。
一、小學語文課堂收尾的主要功能
一是知識構建功能。每一堂課都有主要的知識點,都有既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如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人物細節(jié)描寫,總—分、分—總、總—分—總的結構安排,書信、說明文、記敘文、游記等特定文體的學習與運用。每一堂課都圍繞核心知識來開展教學,在課堂收尾環(huán)節(jié)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將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其內化知識,有效構建知識體系。
二是主題深化功能。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每一篇課文都具有一定的內涵與主題,如課文《慈母情深》《父愛之舟》中對人世間父母恩情的歌頌,《將相和》《晏子使楚》中對顧全大局、有勇有謀、寬容大度等品格的宣揚,《美麗的小興安嶺》《富饒的西沙群島》中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中對家國情懷、民族擔當?shù)母柙伒?,莫不具有濃厚的德育主題教育意義。通過課堂收尾的主題提煉與升華,能激發(fā)學生向善、向美的情感,發(fā)揮課文的德育功能,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層面對學生予以積極引導與教育。
三是承上啟下功能。課堂教學內容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連、承上啟下的,那么在課堂收尾的環(huán)節(jié)就要實現(xiàn)對本節(jié)課內容知識的總結,并為下一堂課作好鋪墊,要讓學生們明確本堂課的知識復習內容,且自主預習下堂課將要學習的內容。在課堂收尾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設置復習案與新課導學案,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以課后作業(yè)的形式布置給學生,這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把握學習重點,提升學習效率。
二、小學語文課堂收尾的有效設計
好的語文課不僅要“善始”,也要做到“善終”,首尾呼應、相互促進,共同助力于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圍繞課堂收尾的教學功能,筆者從如下三個方面來進行課堂最后“三分鐘”的教學設計:
(一)進行隨堂練習與檢測,強化知識構建
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強調一課一得、當堂消化,教師在課堂收尾環(huán)節(jié)可以安排3~5分鐘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當堂檢測,給學生設置與本堂課知識點密切相關的測試內容,促進學生的消化吸收。
比如,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這是一篇描寫景物的課文,文中的細節(jié)刻畫十分傳神,尤其是第四自然段描寫魚群的句子:“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身上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边\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讓所描寫的事物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此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當堂微寫作:請仿照課文中“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描寫一處景物,要求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教師給學生2~3分鐘的時間來寫答案,然后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當堂檢查學生課堂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并對學生的答案進行點評;若時間不允許,則可以在下節(jié)課上進行點評。從學生的作答情況來看,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正確地仿照課文例子來描寫自己熟悉的景物,如有的學生寫道:“傍晚時分,天空的云彩變化多端,有的像巨鳥,伸展著雙翅;有的像綿羊,簇擁著吃著嫩草;有的像雄獅,張牙舞爪,威風凜凜;有的像巨龍,騰云駕霧。傍晚的天空真是變化無窮,美不勝收?!睆倪@樣的作答中可以看到,部分學生能夠很好地將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靈活地遷移到自己對景物的描寫之中,真正做到了當堂吸收、活學活用。
俗話說:“打鐵要趁熱?!币噪S堂練習的形式布置習題任務,讓學生聯(lián)系課內知識來進行知識的遷移與運用,能夠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對知識的消化吸收與內化構建。這種“吃熱饅頭”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能讓學生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所學習的內容是有意義的,是必須學會的,從而端正學習態(tài)度,認真仔細地進行課堂學習。
(二)設計情感化課堂結語,突出教學主題
結束語設計是課堂收尾的最基礎手法,但是結束語并不是可有可無、隨口而來的,它對教學主題的渲染、教學效果的強化以及學生道德情感的升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在情感類、德育主題類的文本教學中,教師情感化的結束語設計對整堂課具有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
比如,《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情感目標為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歷史文化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教學結束時,筆者發(fā)表了一段熱情洋溢的講話:“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艱苦卓絕的奮斗史,同時也是一部不堪回首的血淚史。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國家和人民被帝國主義侵略和蹂躪,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慘痛經(jīng)歷。我們剛學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希望大家能夠不忘過去,展望未來,認真學習,掌握本領,將來建設好中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熱情洋溢的結束語設計,將課堂教學的氛圍引向了高潮,讓大家對課文的中心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也就圓滿地達成了課文教學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币胪怀稣n文主題,更需要撥動學生內心深處的琴弦。教師圍繞課文的主題思想,設計有感情的課堂結束語,能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情感共鳴,架設學生與教材、與作者的橋梁,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與中心情感的理解。
(三)布置任務驅動學習案,提升自主能力
課堂結尾具有承上啟下的銜接功能,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幾分鐘的時間,給予學生明確的學習引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性、針對性與有效性。
部分課文需要分兩課時甚至三課時進行教學,那么在上下兩個課時的銜接處,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下一個課時的預習案。比如,五年級《將相和》的第一個課時,筆者完成了“完璧歸趙”的內容教學,接下來第二個課時將要教學“澠池相會”和“負荊請罪”的相關內容。于是在第一個課時的收尾部分,筆者給學生設置預習案:“第一部分的故事中,我們初步認識了一個有勇有謀的藺相如形象,并且將第一部分歸納為‘完璧歸趙,那么在接下來的故事中,他又會遇到哪些障礙,他又是怎么面對、化解的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的后續(xù)部分,從課文中找出合適的四字詞語分別概括故事情節(jié),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一起學習?!边@樣,在課堂收尾環(huán)節(jié)對同一課文的不同課時進行知識銜接設計,讓學生的課后預習有了明確的目標。
另外,在完成對一篇課文的教學之后,即將進行一篇新的課文的教學,這時,在前一節(jié)課的結束部分,教師可以設置適當?shù)膶W案,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新課的預習。如三年級上冊的《海濱小鎮(zhèn)》一課的結束部分,教師可以這樣設計下一節(jié)課的導學案:“同學們,下節(jié)課老師將帶領你們前往美麗的東北,去看看美麗的小興安嶺!請大家課后自主預習一下這篇課文,思考以下幾個問題:①課文描寫了小興安嶺的哪些景物?②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知道小興安嶺有哪些獨特的物產(chǎn)?③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對小興安嶺進行描寫的?④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請大家?guī)е@些問題對課文進行初步閱讀,下一堂課,我們一起來走進美麗的小興安嶺!”
教師通過設置預習導學案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收尾,很好地架設起了新舊知識銜接的橋梁。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其形成積極的自主學習習慣,這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三、結語
俗話說:“編筐織簍,貴在收口?!闭n堂收尾與課堂導入一樣都是語文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盡管課堂收尾只有短短的“三分鐘”,但是就是這短短的時間便具有承上啟下、強化知識、突出主題的獨特教育功能。離開有效的課堂收尾,語文課堂將黯然失色。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好課堂收尾的教學組織與設計,讓課堂結尾余音繚繞,讓語文課堂回味無窮!
參考文獻:
[1]萬 繪.從“編筐編簍,重在收口”說起——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課的藝術[J].都市家教(下半月刊),2011(11):50.
[2]邵建偉.對小學語文課堂“收尾”方法和策略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8(45):350-351.
[3] 魏麗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尾藝術芻議[J].關愛明天,2014(6):91.
[4]連忠友.小學語文課堂“收尾”四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5(11):24-26.
[5]楊鳳琴.挖掘問題,引發(fā)期待——談小學語文第一課時收尾藝術[J].閱讀與鑒賞(上旬刊),2011(8):55.
[6]邵建偉.對小學語文課堂“收尾”方法和策略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8(45):350-351.
[7]丘斯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設置收尾[J].小學時代:教師,2011(8):44-44.